今年富士音樂節和summer sonic相繼宣布延期,連NHK都開始考慮年底的紅白歌會是否要空場舉行。與富士音樂節長期合作的苗場王子大飯店自然也受到新冠疫情的波及,早些時候便通告於8月16日至12月24日進入停業期。
推特上一位名為「本人」的日本樂迷自十五歲起參加富士音樂節,每一年風雨無阻不曾缺席,今年他實在是意難平,於是趕上8月15日來到新瀉,入駐最後一天營業的苗場王子大飯店,拍攝下2020年夏季空無一人的苗場滑雪場,2020年無人遊蕩的富士音樂節:
1. 2020年富士音樂節的入場口,懸掛著下一年音樂節舉辦日期的大門已不在
2. 2020年富士音樂節的主舞臺(綠舞臺),空曠的可以做windows桌面
3. 2020年富士音樂節的二號舞臺(白舞臺)
4. 2020年富士音樂節的三號舞臺(紅舞臺),大帳篷已連杆拔起,不見蹤影
5. 2020年富士音樂節的紮營地
本周末連續三天富士音樂節官方將在youtube頻道放送歷年的演出視頻,各位可千萬不要以為每一場演出都精彩紛呈,其中2012年石玫瑰的主舞臺壓軸演出便是一顆地雷,這場演出石玫瑰發揮不佳,堪稱是2012年石玫瑰復出巡演的兩大至暗時刻(另一場是在美國科切拉音樂節),當年石玫瑰亞洲巡演的路線是新加坡到香港再到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的狀態皆佳,唯獨日本不舉,這也是近十年來富士音樂節的一大憾事。
石玫瑰在日本不是沒有粉絲基本盤,看看這些純真的笑臉……😂
事後慶幸自己在香港觀看了石玫瑰的演唱會,當時還算是熱血的年紀,回來後敲下一篇觀後感:until the end of the world,stoned love。今天一併附上。
2011年10月,石玫瑰宣布復出
2012年,香港現場
7月22日晚我抵達香港住處,當晚大雨,無所事事,直接殺到isquare觀看imax版蝙蝠俠三。23日起個大早,先去中環hmv,再去書展,下午三點離開會展中心,雨傘在狂風中拽著人走,頭一回領教十級颱風的威力。香港全城井然有序,商鋪提早關門,地鐵增開班次,有預警,無死屍。
回到酒店,慶幸自己提前置身香港,在微博上得知the stone roses未受颱風影響,安然抵港,心中安心大半。想起公元2000年前黃耀明來到南京參加某檔娛樂節目,電臺DJ在節目中呈花痴粉絲狀:我終於和黃耀明在同一片夜空下。而偶在黃耀明和詛咒成為酒肉之交,繼而下落不明的公元2012年照樣呈花痴粉絲狀:我終於和石玫瑰在同一片夜空下。
24日下午五點半,乘機場快線,順利抵達亞洲國際博覽館。從未有過一次出行如此忐忑不安,因為這是一個夢(從十五歲時夢想親眼看見他們四人)疊加兩個奇蹟(他們居然會復出!?復出後居然巡演到香港!?)才能和現實劃上等號。直到出了地鐵口,看見博覽館大廳的柱子上貼著the stone rose演出海報,我才確信:this is real。
那一刻的我,完全無法自持,一隻手捂住胸口,另一隻手捂住嘴,眼眶裡直泛淚,心頭直念叨:「終於見到你們了,終於見到你們了,終於見到你們了!」如果有人看見那一刻的我,當然以為這人是神經病。至於嗎?不就是看一次英倫搖滾演唱會嘛?是啊,我無法解釋為什麼等這四個兄弟會等十五年,這不叫夢想成真,因為2012年之前在夢中都沒奢望過這輩子能親眼見到ian,john,reni,mani重聚在一起。
在博覽館中逛了一圈,看到幾位身著the stone roses T恤的英國中年人,我也在兜售紀念品的小攤子上買了一件戰袍,當即換上(去年在鳥巢看滾石三十,也在現場買了紀念t恤,當即塞進包內,人殘缺大半,穿個鳥)。六點整驗票排隊,我事先用襯衫包住相機,順利矇混過關。在我之前,已有二十幾號人或盤腿或屈膝,依次排好隊形。身邊一位兄弟的iphone播放著【your star will shine】,無需言語,一嗅便知是真粉。
七點準時放人進場,考慮到要拍照攝像,為防保安沒收相機,我只衝到第二排,目測一下全館容量,大約能坐近四千號人。觀眾進館速度極為緩慢,我甚至一度以為今晚會冷場,當八點十五分回頭一望,好歹坐滿八成,正所謂永遠不要低估大英帝國王道樂隊在大英帝國殖民地的上座率。此時站區的氣氛愈加熱烈,人群中一左一右各有一位粉絲晃動手中的shaker,每晃動一下,就仿佛能召喚出四人的身影。
雖然這是youtube時代,我早已熟知今年巡演的入場形式及曲目,但當【stoned love】的騷情歌聲響起,親眼看見四人在舞臺上依次現身,mani彈起【I wanna be adored】的貝斯線,站區瞬間癲狂,我也瞬間意識到三件事:這尼瑪是要pogo啊!我不會pogo啊!這尼瑪相機舉不起來啊!若要問我在人群中卡拉圈k 【I wanna be adored】是什麼感覺?若要問我唱起「I don’t have to sell my soul」,視線三米開外便是ian領唱,便是mani,john,reni三人演奏是什麼感覺?我只能回答:過了這麼多年,忍了這麼多年,早就認命了……對音樂不敢想也不去想……心態平和再平和,放低再放低,低到塵埃裡還不行,要低到下水道裡……這輩子也就聽聽豆瓣音樂人,李志詛咒邵小毛,音樂再牛逼不過張靚穎不過coldplay……但今晚居然突然因為音樂,有了一種傻逼兮兮的榮耀感和自豪感,就像影迷抱怨連天但還算能看到《普羅米修斯》外加《白絲帶》聊以自慰,無憾!
ian以往在現場常身著阿迪達斯運動裝,形外松垮,形內懶散,當晚卻身著修身白襯衣,精神十足,照例shaker不離手。john在舞臺右側,內斂淡定,我親眼見證一位吉他手的grace,style,techinque,優雅到連pose都不擺。reni扎著前幾場巡演時的頭巾,buddy rich和jab』o starks同時靈魂附體,他不是鼓機,而是一道充滿著精魄與力量的溪水,flowing……flowing……flowing!鼓機二字反倒是莫大的侮辱。每一支曲子,我視線的遊走路線都是從reni到john,再從john回到reni,目光便就此釘住,無法離開。ian可看可不看,和事佬mani更慘,索性被排除在視線之外。reni!這次復出,這次巡演,全世界鐵粉盯的就是你和四塊二,我們等這天等太久啦!你難道不了解猴王solo時身後空蕩蕩的落寞嗎?再讓英倫鼓王荒廢待業,我們不——答——應!當我平視既看見reni真人打鼓,抬頭依然看見led屏中reni打鼓的身影,周圍鐵粉高喊:「reni!fucking brilliant!!!」 這現實委實太不現實。夢醒了,天亮了,你居然還是the stone roses的鼓手!?
當【shoot you down】響起,我立馬按下相機上的錄影鍵,隨著mani的bass和reni的break組成的groove晃動起身體,曲至末尾,ian來到麥克風前,哼唱出那段最花童最柔情的和聲,我心中頓感圓滿。之後的【fool’s gold】一如前幾場巡演,到中段順勢演變成reni和john的二人轉,ian在舞臺上晃晃shaker,無所事事。什麼叫一流樂團?一流樂團就是讓主唱無所事事,閒庭信步,繼而下崗待業。john在吉他riff中既揉進自家riff(例如【driving south】),也揉進他家riff(例如【walk this way】),每一段riff響起,臺下便是一陣尖叫喝彩。我單手舉著相機,在人群中掙扎著錄完整整十二分半的傻子金,那手持鏡頭之晃動,讓《諜影重重3》甘拜下風。
從【waterfall】開始,我才發現自己身處pogo區域中心,為了苦逼的拍照(等了十五年,總要有點紀念啊!),為了苦逼的攝像(等了十五年,總要拍到活人啊!),為了生命安全和全身而退,我自動離開pogo區。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從【waterfall】開始,pogo再也沒有停止過……因為【waterfall】之後是【don’t stop】,【don't stop】之後是【love spreads】(副歌部分的大合唱太猛啦!),【love spreads】之後是【made of stone】(當合唱起when the streets are cold and lonely,再次淚下),【made of stone】之後是【this is the one】(曼聯主場歌曲,更不用說啦!),【this is the one】之後是【she bangs the drums】(所有人不是從左到右晃動,而是從下到上垂直躍起!)。在此之前,我對pogo反感至極,覺得pogo只是朋克小憤青在現場耍流氓,順便揩奶扣逼,但在the stone roses漫長的pogo時段中,我接受,我理解,一切自有真愛。人群中一定有一幫石玫瑰二十多年的鐵粉,我這種來自內地所謂的十五年粉絲所謂的深情算個鳥!在二十多年的鐵粉面前,打個恰當的比方,我只不過是從2000年才開始聽radiohead的小癟三,我經歷過the stone rose從始到終的歲月嗎?沒有啊!
意料之中,沒有encore曲目(他們從未有過),沒有【elephant stone】(難道不應該讓三流樂團見識見識如何以drum break浩蕩開道,再如何切進靈光閃爍的guitar line,光intro段落便是圓月,便是足本經典),沒有【your star will shine】,更沒有【breaking into heaven】,這依然是僅僅施展出三分之二實力的the stone roses,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明年glastonbury沒柴燒,敢不敢明年把jimmy page拉到臺上,對飆【driving south】和【 love spreads】?ian親口讚嘆今晚粉絲表現完美,同時調皮秀出李小龍手辦,映在led大屏幕上引得喝彩連連。有粉絲將筆記本扔給ian,順利獲得親筆籤名,臺下一陣豔羨。這時候最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reni居然和John忘情接吻(他倆不可能是基友)!不管他倆是不是借位,是不是作秀,這對曾經的仇人可以走到這一步,我不相信愛情,但我相信友誼天長地久。當年分奔離析無非是john重用drum loop,卻無視英倫鼓王,把the stone roses活活操成the john experience(當然也很牛逼大發啦!)。這兩人若能一團和氣,未來路漫漫,其修遠。如今mani想回primal scream也回不了啦,早就被my bloody valentine的女貝斯手佔去位置啦!
散場時看到各色樂迷,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英國中年大叔坐著輪椅,由亞裔夫人推行。這是一次奇蹟,一次連佔卜師都預知不到的奇蹟。這更是一場派對,一場短則十五年長則二十多年的派對。在回市中心的地鐵上,心頭依舊延續著身為樂迷對於音樂莫名的榮耀感:the stone roses就是這麼吊,現場就尼瑪區區四人,沒有鍵盤手,沒有sampler,沒有二號吉他手,吊得這般自信,這般old school。
幾日過後的日本fuji現場被不少媒體詬病。我笑而不語,無非三點:一,樂隊狀態時高時低,不可避免;二,室外擴聲總難於室內擴聲;三,也不看看哪裡才是大英帝國殖民地?哪裡是李小龍的故鄉?身為李小龍鐵粉的曼城青年敢在這塊土地上懈怠造次嗎?
對於不相信現場只相信唱片的我而言(現場不敢信,不能信,不可信,太多不可測因素,不要跟我扯什麼自由即興,少一個樂手,錯一個音色,滿盤皆輸!2010年有孕在身的sinead o』 connor縱使肉嗓無敵,但缺了手風琴,鋼琴手,弦樂團,【You Made Me The Thief Of Your Heart】不得已連降數格,淪為一具破傘),能在一年之內親眼目睹tower of power和the stone roses現場,前半生了無遺憾,後半生無欲無求,謝天謝黨謝人民。
回來後跟朋友閒聊,無非就是一個理:
我們想讓這個音樂時代再有什麼好轉,挺難。我們等著這個音樂時代好轉,我們也等不起。我們可以選擇的是,音樂在二時代前進,我們不跟了,自己發展自己。
你想怎樣?也就這樣啦。
one more thing:
the stone roses歷年精美大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