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靜 編輯/吳立湘
55歲的劉德華不慎墜馬。
據港媒報導,劉德華在本周一前往泰國拍廣告,拍攝騎馬場面時,馬匹忽然發狂,華仔不慎墜馬,馬匹更踩到華仔腰脊,令他腰脊骨裂。19日凌晨,劉德華乘坐醫療轉機抵港,雖有傷但狀態清醒。
劉德華墜馬受傷
網友們在關心劉德華的同時,也深深被他的敬業感動,如此危險的拍攝場面也都是親自上陣。
但除此之外,劇組安全問題再一次被提到明面上來。除了提前做好防範,保險成為安全的另一道保障。
其實劉德華自己很有安全意識,2005年拍攝電影《星夢奇緣》時,因為要從20歲一直演到80歲,要冒著被毀容的風險,淋上化學膠漿,華仔因此特地為自己的臉投了3000萬元的保險。
星夢奇緣80歲劇照
其實,目前大多正規影視劇組都會為演員購買保險,據小娛了解,《將軍在上》劇組就為盛一倫、馬思純選擇了3000萬投保計劃,由馮建宇出演過的網大《一路向南》也為演員和工作人員購買了保額200萬的短期人身意外險。
不過影視保險尚且還處於常規的人身意外保險範疇,針對影視領域的保險目前在大陸還是「查無此險」,這與好萊塢、香港等地規範完整的影視保險形成了鮮明對比。
3萬就能投保3千萬,劇組有什麼理由不買保險?
劉德華的意外不是孤例,早年前,林志玲墜馬致胸部6根肋骨骨折;《我的團長我的團》拍攝時煙火師被炸傷身亡;2009年《高粱紅了》拍攝時演員王挺被燒傷;2010年俞灝明和Selina拍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燒傷;2012年演員高昌昊因戲中毛驢受驚,栽進山溝裡,傷勢過重身亡;2013年聶鑫遭遇車禍,一年後因搶救無效去世,年僅34歲。
俞灝明和Selina拍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燒傷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劇組為了省錢不給演員買保險,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但據娛樂資本論了解,3萬左右保險費就能投保3千萬,100元就能得到最高賠付200萬,價格並不算高。小娛拿到了一份保險期限為3個月的演員保險方案(文戲),如下:
保險計劃:3000萬意外(全球)
100萬意外醫療
總保險費:28800元
保險計劃:3000萬意外(全球)
80萬意外醫療
20萬高端醫療(含疾病、意外傷害醫療費用)
總保險費:31474元
需要解釋的是,一般明星都只拍文戲,武打戲份都由武行代替,明星只需拍攝武戲的特寫鏡頭,然後進行剪輯,但吊威亞是屬於文戲範圍。騎馬飛奔算武戲,因為太危險,需要專業人士來做。
《將軍在上》製片人金屹菲告訴娛樂資本論,製片方為馬思純和盛一倫買的保險就是從上面兩個方案中選擇的,其他主要演員都是不一樣的方案,這和經紀公司的要求有關。
而一般演員和工作人員的保險費用大概是每月200元,武行稍貴,要400元左右。
我們可以算一筆帳,《將軍在上》拍攝周期是6個月,日均在場人員大概是700人,其中有100多名武行,再加上主要演員大概20萬,僅保險費用支出是在96萬。而據之前報導,《將軍在上》總投資3億,保險費用佔比0.32%,完全不算什麼。
那麼一直被人詬病不夠正規的網大劇組呢?
《一路向南》製片主任餘屹說,劇組給組內50多位演員和工作人員都買了保額為200萬的短期人身意外險,費用為每人100元左右。餘屹是湖南影視界資深製片主任,從事這行15年了,他一般都會投保平安財險,因為大公司比較值得信任。
《一路向南》劇照
「劇組搭建完成以後,製片組就收集所有人的身份證號,然後打電話把保險公司叫到劇組下榻酒店,籤合同就好了。」在餘屹看來,保險其實只是製片工作很小的一部分。「不過不排除一些草臺班子或者沒經驗的新手,忽略保險這個環節。」
上到3億體量的電視劇,下到幾十萬的網大,其實為劇組人員購買保險只是一個常識。小娛在這裡也拜託各個劇組,在做好安全防範的情況下,也為劇組的演員和工作人員買個保險吧,畢竟誰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影視製作為什麼「查無此險」
為了再深入了解一下影視保險,小娛又撥打了中國人民保險的客服諮詢電話,第一次客服人員不清楚狀況並轉接失敗,第二次沒有打通,第三次被轉接到了車險服務,第四次被告知了北京分公司的電話,第五次還是失敗,幾經輾轉,還是「查無此險」。
其實影視保險已經被提及無數次,但直到現在,相比國外成熟的電影保險機制,內地還是處於相對空白的狀態。
在採訪中,小娛多次問到國內是否有專門做影視保險的機構,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沒聽說過」。
據之前廣州日報的報導,人保財險相關負責透露,影視製作保險屬於公司文化保險的範疇,「主要是北京分公司在做,廣州這一塊險種開展不多,現在主要將演藝活動財產險、演藝活動公共責任保險、演藝人員意外保險打包成文化保險專屬產品」。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目前影視製作保險還是以常規的人身意外保險為主,財產投保比較少,主要還是找不到可以投保的地方。
據《將軍在上》製片人金屹菲介紹,劇組有場戲是在甘肅的黃河石林,搭建了上萬平米的軍營大寨,花了幾百萬。然而當天晚上突然颳風,瞬間就給刮沒了,還造成了一名工作人員受傷。工作人員是正常理賠了,但幾百萬的景只能追加搶修了。
《將軍在上》
劇組還租了幾匹俄羅斯長腿馬,金屹菲說一開始想給馬上保險的,但根本找不到地方。最後3匹馬犧牲了,幾萬塊只能劇組賠付,截止目前馬匹已賠償8.4萬,工作人員骨折劇組出於人道主義還賠償了7.5萬。
保險跟不上影視發展的速度,已經越發明顯。但從另一個方面來收,國內電影保險市場大有可為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曾表示,國內製片管理人員的保險意識還有待加強。其次,國內保險公司相應的產品與專業服務也要跟上。他認為關鍵是國內缺乏相應的行業規範。
金屹菲認為這還是需要一個相互作用力的,「當影視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買保險成為必要,保險公司也察覺到有利可圖,那時應該會好很多。」
中國會出現下一個安聯財險嗎?
2016年春天,小娛的一位製片人朋友去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她回憶,當時在展臺看到了很多國外保險公司的展示,「既新奇又羨慕」,他們的影視保險非常規範且健全,對於項目中的各類風險因素都有提供投保,「這才是真正的工業化吧。」
可能對於中國大多影視公司和製片人而言,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有所感慨吧。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保險業與好萊塢電影的結合就頻頻出現,從小成本的黑白默片一直到巨額投資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保險額度不斷上漲。
據悉,好萊塢超過80%的電影都由安聯集團旗下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承保,相關專家會根據劇本、製作、拍攝地點等因素計算保費報價,通常來說,保費會佔整部電影預算的2%到5%。對於投保電影中的各類風險因素,還會嚴格把控,甚至修改部分場景、決定演員選用。
對於大部分獨立製片人和大型片廠而言,是否購買保險是決定接拍電影的重要參考,拍攝過程中隱藏的無數可能事件,包括布景材料、拍攝器材等,都需要保險保障。有數據顯示,好萊塢保險市場每年的保費收入高達2億美元。
安聯財險保險專家表示,影視保險要求保險公司需要為製作方在拍攝過程中所設計的專業技術和領域提供風險評估和把控,各個產品都是量身定製。
據了解,安聯消防員基金保險為電影拍攝提供的保障包括:演員保障,特別當演員因疾病、受傷或身故而無法繼續拍攝時,保險公司將為拍攝停滯造成的損失理賠;其次是道具的丟失、損壞及損毀,包括道具、布景、服裝,及攝像機、錄音設備、燈光等。在發生畫面補拍等情況時,保險公司也會根據條款理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