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幼斌、何正軍等主演的《亮劍》火遍大江南北,豆瓣有超過13萬人給這部劇打出了9.4分,超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抗日戰爭劇。在《亮劍》之後,續作不少,但經典難以複製,始終難有望其項背。黃志忠主演的《新亮劍》,觀眾也不買帳,最近開播的「青春版《亮劍》」《雷霆戰將》,更是被觀眾詬病其耍帥有餘,把戰爭戲拍成偶像劇。有不少觀眾表示,演員確實帥氣,但劇中不分場合的使用慢鏡頭和長鏡頭來凸顯人物的帥氣讓人無語。
其實,青春版《亮劍》在宣發時已經去掉了《亮劍》的噱頭,大概因為《亮劍》的流量不好蹭。近年來的教訓是,一蹭就對比鮮明,「引火燒身」。有人總結,《亮劍》之所以能取得這麼的成功,秘訣就是,同行襯託!不妨也來比一比——
2005年李幼斌版《亮劍》曾是一部「神劇」。當下很多製作方追求服裝道具精良化,鏡頭都要有大片感,但《亮劍》劇組挺摳,沒啥大片鏡頭,更別提主演都灰頭土臉,可偏偏衣服的質感、女演員自然的口紅色,都代入感挺強。說白了,服化道都是為真實性服務的,主創用更大的精力去塑造人物形象,將農民的狡黠、商人的精明、市井的油滑、武夫的粗魯融合,塑造了李雲龍這樣一個新的農民英雄,體現普通熱血男兒的「亮劍」精神。
和原版《亮劍》相同,《雷霆戰將》故事同樣是從一場激烈的戰役開場。西峰嶺久攻不下,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團團長王雲山臨危受命,要在天黑之前攻下敵營……《亮劍》紮實的故事給青春版《亮劍》提供了一定劇本基礎。但到了青春版《亮劍》中,主角們髮膠噴得鋥亮,軍服簇新、白襯衫潔白無瑕;團長在前面拿著機關槍衝鋒,無限子彈,自帶金鐘罩;日軍的外語說得相當溜;獨立團的團部更是在豪宅裡面,腳踩地毯,西式沙發;八路軍的醫院裡,護士們個個唇紅齒白,妝容在身,皮膚白得發亮……
總之,那麼乾淨的服裝,精良的裝備,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部殘酷的戰爭片。儘管劇集仍有一些看點,但一些細節因為缺乏真實感讓人很容易出戲。比如一群女醫護兵加入獨立團,一副嬌生慣養大小姐的脾氣,甚至在隱蔽的時候,看見一條蛇就大喊大叫,導致被日軍偵察兵發現。耽誤行軍不知錯,還喊著要找團長理論。當時處於歷史洪流中的年輕人,努力綻放別樣青春,遭遇如此「刻畫」,真不知該哭還是笑。
另外,對標《亮劍》中樸實的愛情戲,王雲山與前來圍觀的女主韓巖(賴雨濛飾)莫名地對視之後,略顯油膩地一笑,又讓觀眾嗅出偶像劇的尷尬套路。動蕩年代裡的鐵骨柔情既感人又珍貴,這種套路化「撩妹」跟戰火愛情的堅守調性明顯不合。
青春版《亮劍》或許到不了「抗日神劇」的級別,但也回爐了從前一一盤點過的抗戰劇種種弊端。2013年,抗戰劇的熱潮是現象級的,「去橫店一看,四五十個劇組都在打鬼子。」 在缺乏新穎劇本和題材的時候,千篇一律的抗日劇紛紛上馬。抗戰劇作為一種安全審查有一定保證,收視較為穩定的類型,受到市場的青睞。同時,抗日劇武俠化受到批評,劇情誇張、超乎邏輯、與歷史相去甚遠引發吐槽,「手撕鬼子」更是到了極致。此外,將劇中日本鬼子臉譜化,醜化戰爭對手也是一大雷點。
認為有當紅鮮肉加持就能吸引年輕觀眾,這也導致抗戰劇偶像化的問題一度達到高潮,當紅男明星們誰不曾演過一部抗戰劇?《向著炮火前進》的吳奇隆抗日頂著飛機頭耍酷,而《冷風暴》中的朱雨辰更像是在走秀,其衣服都是巴黎時裝周的走秀。以前的戰爭題材劇,人物高、大、全是一種單薄的形象,為了博收視而放棄單純地製造帥酷神奇的人物,走向另一種單薄,這種老路走不得。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來源:揚子揚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