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範圍來看,海狸童軍(Beaver Scout)的數量可能都不如幼童軍和童軍。在大陸地區,海狸童軍的數量更少,很多童軍旅團基本都不開設海狸童軍團,即便是現在有海狸童軍的隊伍,入團名額也是一位難求。這其中的原因是為什麼呢?作為一名擔任了2年多海狸童軍團長的過來人,並且現在旅團中還有海狸童軍的童軍團長,略微介紹一點個人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海狸童軍的年齡段,從常規的學校教育分級來對應,也就是幼兒園~小學1、2年級的階段,這個階段屬於低齡的幼兒教育。而幼兒教育的特點,想必大家都知道,因為孩子的認知度比較低,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加上識字很少,對於師資的數量配比和隊長的耐心有極大的要求。因為各種原因,童軍隊長大多數是男性,而海狸童軍的活動方式大多數是遊戲、歌舞、表演、講故事、手工、適當的體適能訓練(帶有遊戲和娛樂性質),這些活動對於很多的男性來說,可能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於我而言,作為一個玩戶外出身的以硬核知識及技能為主的童軍團長,帶領這些活動是一個新的徵程,甚至可以說是」趕鴨子上架「,不亞於攀登7、8000米級別雪山的難度。可是,為了自己的孩子,沒得選擇,硬著頭皮也得上,就這樣磕磕絆絆的一路走了過來,直到孩子們升團到了幼童軍才如釋重負,感覺回到了硬核知識及技能課程的主場。
下面,根據個人的經驗,大致介紹一下海狸童軍的一些特點:
1、師資配比高:
由於孩子的年齡問題,一支海狸童軍的隊伍,註定了一個隊長沒辦法帶領太多的孩子,否則,教學質量無法保證,並且,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孩子一旦不開心,發作起來,說跑就跑,隨時哭鬧,根本不聽帶隊的成人的招呼。而且,孩子之間會互相影響,一個孩子發作,可能隨時會傳染給其它孩子,讓帶隊的成人手忙腳亂,沒有經驗的成人就可能會疲於奔命。而童軍教育的特點是絕對不能採取威壓、命令、恐嚇、打罵等手段來硬性壓制孩子,有任何問題,只能採取柔性的方式處理,這樣的話,一旦隊伍中孩子有狀態,會消耗掉帶隊成人極大的精力,這樣就會很難有時間照顧其它的孩子。同樣的精力,同樣的師資配比,幼童軍和童軍能容納的隊員顯然更多,在師資有限的情況下,相信大多數的童軍旅團選擇開設幼童軍及童軍團的比例更高一些。
我們海狸童軍團當初日常活動的師資配比是一個主帶的男團長加一個協作的女隊長(受過正規的童軍隊長訓練),孩子的人數控制在12人左右。即使這樣,一旦有孩子發飆(這個是大概率的隨機事件)還需要其他人的幫助。所以,帶領海狸童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海狸童軍的活動,家長必須全程參與,哪怕沒有下場一起活動,也要隨時在場邊留守圍觀。
2、活動缺乏標準:
海狸童軍的活動,跟其它四個級別的童軍有極大的差異,幾乎很難去特別強調童軍規律、技能、儀軌等,儀式感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來養成。而由於一些原因,大陸地區也沒有海狸童軍訓練大綱這類的資料,只能參考國外的英文資料以及港臺的資料,而這些資料都需要做本土化的適應。所以,大陸地區僅有的幾支海狸童軍隊伍,在訓練上基本都是」八仙過海「,有些是大致參照港臺的套路,有些則是參照幼童軍訓練模式,只不過降低一些難度,或者是混合進行。
在這裡,把我們團這幾年跌跌撞撞一路走來摸索出來的一些海狸童軍訓練資料與大家做一個分享。
1、海狸童軍團的人員結構:
師資配比一般建議1:6,一主一副兩個帶隊成人隊長(最好是男女各一),可以帶12人左右的隊伍。依此類推,一個海狸童軍團,即使有足夠的童軍隊長(受過正規訓練並有帶隊經驗的童軍隊長是稀缺資源),一般也不建議超過24名隊員,隊長中必須有一名異性。最關鍵的是,強烈要求家長在無特殊情況下,每次活動必須到場,還必須是父母或者法定監護人,來的陪護不能是祖輩、阿姨,更不能是保姆等。
2、海狸童軍家長的角色
海狸童軍因年紀較小,一般要求家長跟在旁邊協助,負責場地安全、活動協作、照應出狀態的孩子等。本團的精神是家長都是助教。因此故事與手工活動一般由家長輪流帶領,除了陪伴自己的孩子外也互相幫忙服務他人的孩子。有時自己的孩子不聽勸導,通過其他的輔導員可以更有效的教導孩子。家長們也會互相交流,提出建議,無論是針對團集會的設計或是想提供給孩子們什麼新的想法。本團當然也歡迎各位家長去參加童軍的隊長基本訓練,完成訓練後,您會對童軍活動更有體會,童軍的精神也更能通過你我傳達給孩子們而更加發揚光大。
3、海狸童軍團的組織形式:
一般來說,海狸童軍階段並不適合採取童軍傳統的」小隊制「模式,也就是說,不建議成立固定的小隊。但是,這個不是絕對的,具體實施要看各團長自己的管理風格,反正大陸地區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香港地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稱為小童軍(Grasshoppers Scout),香港小童軍沒有採取小隊制。而臺灣地區這個年齡段的童軍稱為狼寶寶(正式名稱為稚齡童軍),臺灣地區則採取了小隊模式(以水果的名字來命名,菠蘿、西瓜、桔子、荔枝和葡萄,有相應的隊徽)。
4、海狸童軍的制服:
海狸童軍沒有制式的服裝,但是,也會採用一些標準的服飾以便跟其它隊伍區別開來,這個也是制服團隊的最重要特徵。領巾和領巾扣,這個是所有童軍成員的通用標誌,然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海狸童軍會有統一的帽子,服裝方面,統一的馬甲和T恤並不是標配,「各莊都有高招」。
韓國海狸童軍標準著裝(帽子、馬甲、領巾)
5、海狸童軍的進程制度:
海狸童軍跟其它的童軍一樣,有自己的進程章,不過,對於進程的標準,各國各地區有一定的差異。
韓國海狸童軍採取的是年星章,也就是說,年星跟你的入團時間對應,一年對應一星章,以此類推。
香港和臺灣地區採取的是進步模式。香港是從」第一腳步~第四腳步」。第一腳步:加入小童軍團活動 5~6個月頒發;第二腳步,加入小童軍團活動 11~12個月頒發;第三腳步,加入小童軍團活動 16~18個月頒發;第四腳步,加入小童軍團活動滿 22個月頒發。
臺灣稚齡童軍則是採取跟香港小童軍類似的進程制,分為地球、星星、月亮、太陽四個階段。地球:加入稚齡童軍團活動 3~6個月頒發;星星,加入稚齡童軍團活動 6個月內頒發;月亮,加入稚齡童軍團活動 12個月內頒發;太陽,加入稚齡童軍團活動滿 12個月頒發。不過,臺灣地區的進程章有一些量化的指標。
6、海狸童軍活動原則:
海狸童軍由於年紀較小,身心發育尚未成熟,所以,海狸童軍的活動一般不建議設考核機制。活動以歌舞、遊戲、手工、適度體適能鍛鍊等為主,不設計任何有難度等級的技能型訓練活動。活動時間也不宜太長,一般建議一次團集會的全程時間為75分鐘左右,一般不建議超過90分鐘。
活動類型主要分成三大塊:玩遊戲、說故事、做美勞。
故事:跟著不同故事的主題進入自己從未體驗過的世界,增長知識。
手工及美勞: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及美感,同時也訓練小肌肉的發展。
遊戲: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體會到溝通、協調、分工、合作等經驗。
另外在團集會當中也會用一些簡單的歌曲及動作教孩子們唱唱跳跳,讓孩子學習展現自己。同時,一些臨近升團為幼童軍的孩子,可能也會預先學習部分幼童軍基礎內容。
7、海狸童軍的獎章原則:
海狸童軍並無考核機制,所有進步獎章是以參加活動為原則。只要海狸童軍主動參與團集會和活動,並達到規定的時間,便可獲取,並無任何手續和考驗程序。海狸童軍的團長按照海狸童軍的參與情況,自主決定頒發相關的進步獎章。這裡介紹一下臺灣稚齡童軍的技能章給大家參考一下:
在團集會中安排有關技能章的資料展示與說明,引導兒童學習知識及技能,並在日常生活言行舉止及團體活動中觀察其表現,當其技能達到進程的標準,適時頒給技能章以資肯定其成就。海狸童軍的技能章分為三大類:
服務類:種植、生活、保健、環保、交通;
運動類:球類、騎車、體能、民俗、律動;
技巧類:益智、表演、歌唱、語文、美勞。
8、海狸童軍獎章的頒發流程:
一般來說,海狸童軍並無規定任何頒發獎章的儀式,海狸童軍團長可利用團集會內適當的時間進行頒發。
9、其它:
關於海狸童軍其它一些內容,比如:銘言、禮節、團呼、手號、集會儀式等,大陸地區同樣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團一般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執行。不過,童軍的三指禮可以是統一選擇。
以上為我最近幾年帶領海狸童軍的一點個人經驗,在此分享給大家,由於個人能力有限,接觸到的資料也有限,或許有很多不足之處,甚至可能存在一些謬誤,敬請大家不吝指正。
感謝一路走來陪伴我的所有孩子、童軍隊長和家長們,沒有你們的支持和配合,估計我很難走過這段挑戰歷程。
關於海狸童軍與其它幾個級別童軍的區別,請見這篇文章:海狸童軍、幼童軍、童軍、深資童軍、羅浮童軍有啥不一樣?
深圳1989童軍旅是註冊於世界童軍運動組織(WOSM)的正式童軍旅團,1989旅所有註冊成員享有WOSM賦予的依照童軍傳統和要求進行活動的權利,包括本地童軍日常集會活動,以及與所有WOSM成員國(或地區)的正式童軍機構進行國際交流活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