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每天看屏幕的時間越來越多。或許我們不應該把它看成是一種疾病。這是社會構造的一部分,但是這確實也是一種上癮的行為,而且我們在不斷地走向危險的邊緣。
在此之前,我們要了解一個東西。行為上癮,通俗的來說就是,一組短期內可安撫人未能得到滿足的心理需求,但長期執行會對人有害的行為。就比如說手機,當我們用了幾個小時以後,就會覺得被安撫,這只是短期,但是在現在這個時代,這顯然是不可能,所以說我們就會一直使用下去。但是卻不會永遠得到滿足,所以說當我們對任何事物有了這樣的行為以後,就應該提醒自己,我們有了行為上癮。與之相對應的是物質上癮。類似賭博,吸毒。這些在短期內可以得到滿足。
我相信當你理解了上述的解釋以後你就會知道你是不是一個行為上癮的人。所以行為上癮很常見,經常愛追劇,愛玩遊戲,熬夜刷抖音,不斷地看手機,看消息等等。
我在想,如果我的行為一直導致我不斷地這樣下去,我會成為什麼樣。當我有一天有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他們也是這樣又該怎麼辦?可能有的人會說你想得太遠了,但是不得不說我們的身邊這樣的行為早已司空見慣。線上社交讓我們失去了一項技能,共情的能力。長時間的線上交流讓我們無法設身處地地去為別人著想。所以在你聊天的時候,我們會因為經常看不到別人的表情而誤解別人的意思。所以有了表情包的發明。但是,在線視頻永遠要比在線聊天更好。
使人上癮的一定是環境,如果在晚上你把手機放在床頭邊上,相信我,大部分的時間你絕對會熬夜,因為,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想去看。把手機放在客廳裡睡覺。就會不一樣。數千年來,只有白天才會有藍光。蠟燭和木柴點燃產生的是紅黃色的光,夜間也沒有人工照明。火光不是問題,因為大腦會把紅色光闡釋為就寢時間。藍光就完全不同了,因為它是早晨的標誌。因此,我們95%的人上床睡覺前玩手機,其實就是在告訴身體「新的一天開始了」,從而誘發時差感。所以這就是我們熬夜之後第二天醒來還感到困的原因。
學過化學的人都知道,人體在感到開心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但是舉一個例子,為什麼吸毒的人會停不下來。大腦把多巴胺噴湧轉換成愉悅感,初期的有利方面明顯大於不利方面。但很快,大腦會把這種噴湧解釋為錯誤,產生的多巴胺越來越少。要達到最初的高峰,唯一方法是增大毒品或體驗的劑量,比如用更多的錢賭博,吸更多的古柯鹼,花更多時間玩更投入的電子遊戲。隨著大腦產生耐受性,多巴胺生成區域開始進入靜待狀態,每一輪高峰之間的低谷變得更低。這些區域不再生成健康劑量的多巴胺,因為響應小幅快感而激發樂觀和滿足,而是轉入休眠狀態,靜待下一輪過度刺激的降臨。上癮讓人太愉悅了,大腦做了兩件事:首先,它產生較少的多巴胺應對快感的洪流;接著,當快感的來源消失,面對如今產生的多巴胺遠少於過去的事實,它會掙扎著對付。只要癮君子繼續拼命去獲取上癮源,這樣的循環就會持續下去,每一輪刺激過後,大腦產生的多巴胺也越來越少。
上癮的根源是心理痛苦
導致上癮的另一個重要的條件是內心的痛苦。為什麼這麼說,試想一下,如果你愛吃冰淇淋,你喜歡,多巴胺就會不斷地噴湧而出。但是我們的內心並不會痛苦,而是很享受。但是,我們經常在網上聽到,有的明星吸毒了,但是深究其原因,他們一定不喜歡那個東西,但是為了工作不得不強迫自己。進而染上毒癮,斷送自己的前程。
其實上癮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青春期。以我自身為例。小的時候,同學們都很友好,儘管都很淘氣,但是基本沒有什麼上癮行為,但是,有一次同學聚會,當他們看見你的時候,就會給你遞上一支煙,而且一群人坐在一起的時候會不停地抽下去。導致這一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在人生的這一時期,年輕人遭遇了大量自己力有不及、無法應對的責任的碰撞。為了緩解長時間辛苦煎熬帶來的難受刺痛,他們學會了求助於毒品或某些活動。
需要明白的是上癮並不是喜歡,而是渴望。試想一下,為什麼吸毒的人為了吸毒可以不顧一切,因為他們從毒品那裡獲得了強大的快感。他們願意犧牲長期的幸福而獲得短暫的快感。上癮難以治療的原因在於,渴望遠比喜歡更難於打敗。人們做決定的時候,對渴望看得比喜歡更重要。渴望更生猛、更強烈、更寬泛、更有力。喜歡微小而脆弱——它很容易遭到破壞。所以行為上癮也一樣,你不停地看微信消息,這是因為它給過你快樂,就算是有一天你很恨它但是還是情不自禁的想去看,心理學家把渴望叫做誤導的愛,就像一些人不小心愛上了渣男或者渣女,但是總是放不下。
上癮的真相:上癮和愛無關,我們並不喜歡,但是思想學會了把藥物或行為與心理疼痛的緩解掛上鉤。
任何事物要想了解其結果必須知道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