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協調發展理念 共築中國夢
東溪鎮 劉靜宜
尊敬的各位評委、現場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以協調發展理念,共築中國夢。
近年來,從東海到南海,一些國家總想在主權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就拿最近最熱議的政治話題 「南海仲裁協議」來說,有些國家想通過所謂的法律仲裁,逼迫中國放棄主權,可是我們根本不在意,裁決反成廢紙一張;有些國家想通過「秀肌肉」來逼中國就範,結果中國不但不吃這一套,反倒針鋒相對,來了一場盛大的軍演。事實已經無數次證明,外部壓力越大,中國的反彈力就越大。這一次的「南海仲裁案」,讓中國人明白——國際形式複雜多變,唯有發展以自強才是硬道理!我認為增強發展也必須增強其協調性,只有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才能全面保障建成小康社會。
話說到這裡,就讓我和大家分享幾個關於協調發展的小故事吧。
有句話這麼說來著:「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是啊,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看到美好的風景,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雖然才工作一年,但是早已給自己訂下了每年一旅遊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大幅度提升,我們已經越來越富有,走出國門去看看已然不是什麼難事。無論去到哪個國家,都會看到國人的身影,這說明我國的經濟實力是發展起來了,每個人的腰包都鼓鼓的,走出國門那也是信心滿滿的啊!不少國家為了方便中國旅客,寫有帶有中文的標牌。但是有一類中文提示是使我們中國人感到恥辱的,在旅遊景點或商場等公共場所,赫然貼著中文警示:「請不要隨地吐痰」「請勿大聲喧譁」等、並且在國內景區隨處可見的標識標牌也都寫著:「禁止攀爬」「愛護花草人人有責」等。
這樣一種與形象不符的現象,不應該只是我一個人的思考,作為我國的公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一個責任去反思這樣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我們鼓了錢袋子、空了腦瓜子? (停頓)
接下來我要和大家說說第二個故事。
春節的時候有個熱議的話題,有個上海姑娘因為跟男朋友去了一趟江西老家看了一眼,晚餐立馬就要離開。當時這個事情特別熱門,不過我想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過這樣的事情發生,今天我們不說當事人生活態度和方式,我想說的是這樣一個事,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的一個現象:貧富差距大、區域發展差距大、城鄉發展差距大等,有的地方「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有的地方市民滿意、農民失意。
歷史上,失衡的發展、失衡的體制使一些國家落入「陷阱」、陷入災難。除了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還飽受就業困難、貧富分化、社會動蕩、腐敗多發等問題的困擾。所以為了避免失衡帶來的問題,也為了促進我國經濟社會行穩致遠,我們應當正視,我國發展存在的不平衡問題,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補齊短板、縮小差距,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鋪路架橋。因此,發展均衡與否、協調與否,成為衡量能否可持續發展的一把尺子。
辦成一件事,需要協調;推進一項事業,需要協調;成就一番偉業,更需要協調。協調是成事成功的一大規律、一把「金鑰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一大核心理念。現在,我們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難在「全面」。這個「全面」,既要城市繁榮,也不讓農村凋敝;既要東部率先,也要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既要物質豐裕,也要精神豐富;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現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只要城市這一頭而丟了農村那一頭、只有經濟增長而無生態改善、只鼓了錢袋子而空了腦瓜子等現象,都不符合全面小康要求,也不是人們理想的幸福生活圖景。要「全面」,就得協調。因為「全面」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協調出來的。協調就得統籌兼顧、注重平衡、把分散系統化,把發散整體化,把薄弱區域、薄弱領域、薄弱環節補起來,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增強發展後勁。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效能,進而全面建成讓人民滿意的小康社會。
我國國土遼闊,不同地區之間自然條件不同、資源稟賦各異、歷史基礎有別,因而長期存在較大發展差距。所以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三點:1.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繼續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加快構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受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2.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做好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和公共衛生、環境保護等工作,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3.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並重。協調要求「身」「心」系統平衡,大力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發展,堅持兩個文明並重。
最後我想說,歷史一再證明,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國家才有力量。願全國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我國偉大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