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十而已》霸佔了8月初的各大媒體、熱搜話題後,最近霸屏的要數冠上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了。前者講述30代女性的坎坷蛻變,後者講述孩子們在不同家庭環境下的成長蛻變。兩部熱門劇編排蛻變的一個轉折點,都來自——出國留學。
《三十而已》裡的王漫妮,經過8年滬漂的打擊,幡然醒悟,發現出國留學才能讓她見到更大的世界。30歲放下一切去突圍的勇氣絕對值得學習,只是光憑著到手的提成10萬,加上勤工儉學,就能真的到英國留學了嗎?還是讀設計學院?學費、住宿費、生活費、擔保金......啥時候英國物價這麼便宜了?
《以家人之名》裡宋威龍飾演的凌霄和張新成飾演的賀子秋,原本都被家庭拋棄。但突然有一天,一個是生母轉身變成了豪門太太,要把兒子接去新加坡讀書。一個是生父成了豪門女婿,轉眼就要把賀子秋弄到英國接受精英教育。
有錢人都要去留學的形象,倒是又一次被加深了標籤,但只憑有錢,就真的想去哪留學就能去哪留學了嗎?
其實不光這兩部,學長發現近些年,各大影視劇越來越喜歡加上「留學」這一元素,《小別離》《帶著爸爸去留學》《歸去來》《幸福觸手可及》等等,好像加上去,人物一下子就高大上了,故事一下子也能光怪陸離,發生什麼都有了可能:
一次次的編劇神編,誤導七大姑八大姨們看待留學,有了以下3派:
如果是因為看了這些電視劇,就覺得能留學的人都過得特好,那真是有萬千寒窗苦讀的留學生們要哭暈在廁所了!
來看看在《三十而已》裡飾演王漫妮的江疏影,真實的留學經歷是什麼樣的?
江疏影上戲表演系畢業後,並未像其他同學那樣直接去拍戲,而是選擇了到英國名校東英格利亞大學讀傳媒經濟學碩士,因為她對演戲,一直自卑,而一直懷揣的留學夢,可以治癒這種自卑。
但就算千辛萬苦拿下了留學offer,實際到了英國才發現,留學遠不是想像的那麼美好和輕鬆:
這些打擊,讓之前一直不做家務的江疏影,決定要去打工,不是為了多賺多少留學費,而是快速提高自己的語言,融入當下的環境。於是,有了像很多家境一般的留學生會有的經歷:餐廳裡端盤子、擦桌子、收拾殘羹剩飯,她的目的,是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去聽去交流。
就是這樣每天一點一點跟自己死磕,最終花了近3年時間,才拿下了碩士學位。(下次再碰到有人質疑英國碩士都是讀一年就能混出來的文憑,就給他活生生的例子懟回去,明星也是沒有任何特殊~)
學長提醒:影視劇裡那些對留學的追捧踩殺,吃吃瓜就好了,可千萬別帶進現實生活。真實中的留學追捧踩殺,追捧的是留學中會開闊的眼界,歷練的各種核心能力提升,這也才是讓留學有含金量的關鍵所在;扼殺的是對留學輕鬆的幻想。
留學歸來的江疏影,在2018年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訪問武漢大學時,全程陪同兼翻譯
在當前這樣疫情蔓延+政治局勢混亂的情況下,是否還要去留學,更不是光憑几部電視劇、幾個媒體報導、營銷號製造焦慮的論斷就能決定的。畢竟疫情總會過去,政治局勢更是一天一反轉,而留學這個選擇,影響的是長久的未來。
決定是今年申請留學、還是拿到offer先延遲、還是轉戰他國,抑或乾脆放棄,你都需要先做出以下3種評估和判斷:
1、評估當前政策局勢對未來發展做出判斷
2、評估自身現狀,判斷如何發展才能匹配職業規劃
3、評估國內外教育體制,判斷自己到底適合哪一種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