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就看到了結局,今天還是無法走出來不是悲傷,也不是遺憾,就是一種淡淡的不舍。
隨著劇裡人物慢慢被療愈,自己也似乎找到了某種慰藉。開頭彈幕裡面滿屏的二刷,三刷,N刷之類也能明了了。
與本身生活遇到過大悲的人不同,因為生活過於忙碌,讓我離自己越來越遠,最近幾年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再有了女兒,生活的重心看起來穩定而紮實,每天也是努力充實。可心裡某個角落再被蒙塵遺忘。
何為圓滿,何為殘缺。我們內心感受到的幸福和不幸不停的在被定義,被概念化,我們所追求的東西也在被影響。我很喜歡這樣娓娓道來的影視劇,讓人有代入感,也讓人有思索的空間。
河源說:「我只要擁有智秀一半的一半就夠了」這是在少年的河源不可能會有的想法,不然也不會一個電話就從美國的課堂趕來與智秀相見。河源在妥協,沒有爸爸,擁有媽媽就夠了----一半;沒有了媽媽,擁有智秀就夠了----一半的一半;智秀要結婚了,不能主動聯繫,甚至不能知道她的老公是誰,漫長的等待中,他妥協到只擁有她的聲音就夠了。河源表面看起來封鎖了自己,放棄自己,執念在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上。實際他在努力,很努力的生活下去,哪怕擁有一半的一半也要穩住自己的重心。
瑞雨說:「我很擅長知道,怎麼樣做可以讓自己開心」是的,住在恩珠寄宿,住半地下,做自由職業的錄音師,放任1%可能性的事情自由生長。。一直很積極樂觀,努力生活的瑞雨,其實是積極的在向生活妥協。大自然也會失誤,在某一天同時奪走了她生活的全部。不管是不離開恩珠寄宿,不果斷放棄男主,每天凌晨都會醒來,不回去家鄉;她都在努力給自己尋求某種平衡,穩住自己的重心,只要生活能給予她一半的一半就足夠了。
剛開始看的時候是有一些費勁的,覺得創作團隊初衷應該想要表達的更多一些,不過我卻覺得12集無意間的恰到好處。每個人的故事脈絡雖沒有濃墨重彩,也都隱隱道出了;大家都像不存在這個世界的天使一樣,面對生活和命運的捉弄,都在很努力的做好當下自己應該做的,沒有向生活偷懶,也並沒有被過去吞噬,一邊積極的向前,一邊慢慢的妥協,努力尋求庇護。
一個錄音室,讓瑞雨,順好,和仁旭都有了支撐;讓智秀和河源得到了安慰。
一個恩珠寄宿,讓許多住進來的年輕人有了遮風擋雨的港灣,像家一樣,給予他們生活和心理的庇護
一個配送地,讓河源和瑞雨擁有了心理歸屬,慢慢有了自己的家。。。
其實每個人真正的庇護就是自己勇敢篤定的心,在尋找讓自己開心這件事上不停的努力,不奢求圓滿,哪怕擁有一半的一半也足以穩住自己生活的重心,不迷失自己,積極努力在當下的每一天,未來的每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