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1 27】
今日分享——琴弦定律
也算是熬過了新一輪的陰霾,今天,看完了最近一直在追的劇——《巡迴檢察組》,不知為何,心裡也突然有了一絲絲的力量,於是翻開兩月前買的書,煞有介事看了起來。
也怪我,一直以來雖然對於哲學都心嚮往之,可也從未動過正兒八經增強理論學習的念頭,於是,在看到第一頁的時候就為了許多不懂的名詞而不得已百度起來。
有時我還真的挺感謝如今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我這樣出生在平凡家庭裡,也從未身處在知識海洋裡的普通姑娘,有了更多觀察世界的機會。
這一次,也不知是心血來潮,還是新世界的開端,鑑於以往種種,實在不敢再立Flag。
那麼,先一起來看看今天看到的【世界】吧。
註:以下內容均搬運自百度百科,感謝萬能網絡,讓我離心中的真理更近一步。
【琴弦定律】
鐵匠啟發
一陣陣很有節奏的金屬敲擊聲把他從冥冥苦思中喚醒。畢達哥拉斯正在散步,他抬頭往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喃喃自語到:「哦,那是一家鐵匠鋪。」音樂家的本性使他細細品位著那悅耳的打鐵聲,就像在欣賞打擊樂演奏的一首韻律明快的打鐵進行曲。突然間,他那敏銳的耳朵捕捉到其中交織著的不同和聲,近來一直被和聲問題所困擾的他,眼前頓時一亮。「神哪,感謝您恩賜的啟示!」直覺告訴他:眼前有了一條可引人走出和聲迷宮的線索。他控制住加快的心跳,信步拐進了鐵匠鋪。在鐵匠鋪裡,鐵匠師傅揮汗如雨。「為什麼聲響有的清脆,有的沉悶呢?」畢達哥拉斯在思考這樣一個怪問題。自從人類生就耳朵以來,很少有人會費心去想如此一個無聊問題。即使在自由風氣盛行的古希臘,畢達哥拉斯這種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性格,也常常會招來人們的譏諷和抨擊。他一直在考慮如何造出一種可精確「看見」不同音高的校音裝置。以便把定性的聽覺變成定量的視覺。古希臘音樂的和聲理論以四聲音階為基礎,四弦裡拉琴成了為協和音程定音的主要樂器。但在畢達哥拉斯發現和聲的簡單數字比例之前,多少年來樂師們全憑耳朵給弦樂器定音,其中個體差異性和隨意性之大可想而知。鐵匠師傅們在數臺鐵砧上錘打著不同的鐵塊,時不時調換著不同的鐵錘。畢達哥拉斯出神地站著,就像在虔誠地聆聽和領悟阿波羅的一道神諭。實驗證明
經過反覆比較和苦苦思索,他發現錘聲的鈍銳和鐵錘、鐵塊、鐵砧的形狀無關,也同鐵匠的用力無關,而是由不同的鐵錘的重量(確切地說是質量)所決定的。每當聽到和聲發出,他就請鐵匠師傅在換錘間歇時稱一下重量,進而發現:和諧銳耳的敲擊聲是由重量為12、9、8、6磅的鐵錘兩兩搭配時發出的,其他的搭配就不那麼順耳了。他當場興奮地記下了音度和鐵錘重量比的關係:12:6(既2:1)對應八度音,9:6(即3:2)對應於五度音,12:9(即4:3)對應於四度音,9:8對應於二度音。「音程之比越簡單,和聲越和諧。這是真的嗎?」畢達哥拉斯反躬自問道。「宇宙和諧」信念已從直覺上暗示了他,但他仍然決定反覆實驗來驗證。雖然他平時為了保持「阿波羅化身」的形象而裝神弄鬼,同時因服食罌粟而常常分不清幻覺和現實,但他畢竟和一般的祭司、巫師不同。他的許多發明和發現表明,他的創造力不僅源於他那深邃的哲學悟性、豐富的藝術靈性,更源於尊重經驗和數學的科學理性。從鐵匠鋪獲得了靈感,他趁熱打鐵,很快做了第一個實驗。他從鐵匠鋪借來不同重量的鐵錘頭,並在家居木屋的牆角上敲了一枚長鐵釘,在上面等間距栓掛4根相同的金屬弦。為了排除誤差,他選擇釘身粗細均勻,弦的質地、長短、輕重、粗細和栓法都一樣。他在每根弦的末端輪換著懸吊不同重量的鐵錘頭,使弦受到不同的張力,再相鄰兩根一組地敲擊,先後聽到了悅耳的不同諧音。他發現:和弦音度和重物重量比的關係,同在鐵匠鋪的發現驚人吻合。他在人前從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但這時卻禁不住激動地呼喊:「啊!阿波羅的和弦永遠在振動!」他又在兩側牆角間拉起一根金屬弦,通過在弦上懸掛可滑動的重物來改變弦長,並在牆上刻畫出標尺。他逐一記下不同弦長對應的不同音高。這種稱為「獨弦琴」的裝置,後來成了他講解樂理的教具:以長方形木盒作共鳴箱,上面只安一根弦,被彈撥的琴弦長短可由底下撐起的一個移動音橋(即琴碼)來調節,振動部分的長短不同,發音高低也不同。他第一次把數學引進音樂,在箱面上標畫刻度,精確標出了與弦長變化對應的音高變化。接著,他又在釘上繃起了第二條平行弦,變成「二弦琴」。他反覆測試後發現:兩條琴弦的弦音程之比越簡單,和聲真的越和諧,比值竟和在鐵匠鋪得到的完全一樣;反之,當比例太複雜,比如137:171、23:29之類,聽上去就很刺耳。他的嘴角暗暗掠過一絲微笑,心底又禁不住在呼喊:「啊!阿波羅的和弦永遠在振動!定律發展
後來,他又從弟子們在河邊用木桶打水的情景中得到啟發,再次測試了琴弦定律。他一次次地同時敲擊一對盛有不同水量的木棍,當桶的空體積成簡單比例時,便產生了和聲。例如,他用相同的木棍同時敲擊空桶和裝有半桶水的木桶,使得到2:1的八度音,以此類推,概莫能外。他閉上疲憊的雙眼,又一次在心底讚美:「啊!阿波羅的和弦永遠在振動!」在發現四聲音階的基礎上,畢達哥拉斯成功地對七聲音階進行了實驗,進一步揭開了古希臘七弦中的秘密,從而奠定了古希臘乃至現代音樂理論的基石。恍惚間,這位哲人覺得自己的心靈正被凡人難以捉摸的宇宙和弦所震撼。我們不知道他是心有靈犀還是食用罌粟後產生了幻覺。在他眼裡,星星在旋轉,蒼穹也在旋轉,萬物都在宇宙之音中旋轉,發出美妙的共鳴。「婉轉啼叫的鳥兒會睡去,響聲悠揚的琴弦會折斷,而宇宙的和弦永遠在振動,宇宙的樂聲永遠不會停下。」「聽到了嗎?」這位晉東大師問道,「如果你們深淨了靈魂,那麼你們的靈魂也會捲入這和聲中,與之一起歌唱!」定律影響
在名著《物理學發展史》(1962年)中,著名俄裔美籍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高度評價了畢達哥拉斯的琴弦定律。他說:「這一發現大概是物理定律的第一次數學公式表明,完全可以認為是今天所謂理論物理學發展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