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臨近,公眾的目光除了集中在祭掃緬懷上,還有就是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惠民殯葬。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政府部門、長沙各大墓園、殯儀服務機構及群眾,感受離百姓越來越近的惠民殯葬。
從4000元到10000元不等
殯儀服務業趨向明白消費
辦一次喪事到底要花多少錢?
4月1日,記者來到了長沙市金盆嶺。這裡聚集著大大小小十幾家經工商註冊的正規殯儀服務公司,他們提供專業性的殯儀服務。
「殯儀服務業是一項隱形服務,只有家庭成員去世後,對殯儀服務的需求才立刻凸顯出來。這項服務帶有極強烈的感情色彩,這也是殯儀行業的利潤所在。」長沙春暉殯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奇輝如此闡釋自己所從事的行業。
去年4月1日,針對天價殯葬和我省殯葬行業收費混亂等現象,省物價局專門下發文件,對殯葬市場進行規範,實施殯儀服務明碼標價政策。
陳奇輝表示,政府部門對殯儀市場的規範,打擊的是「黑殯葬」,對正規公司起到的作用就是收費制度上牆,讓喪戶明明白白消費。
如今,長沙正規殯儀服務公司基本統一價格:按照陽明山殯儀館儀式廳的小中大劃分為4000元、5000元、6000元3個基本消費檔次,這其中包含著壽服換裝、靈車接應、3天之內的冷藏費,禮廳的費用,普通火化爐及骨灰盒的費用。
「實際上,每一個基本檔次還有2000元至4000元往上的波動。」陳奇輝介紹,「出殯帶著家人非常濃重的感情色彩,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希望風風光光的。如果喪戶需要鮮花、輓聯、司儀、鳴炮等,這些都是額外增加費用,但每一項都明碼標價了。應喪戶的要求,全部加上,最全套的一次出殯火化需要1萬元,但相比以前,殯儀市場要價3萬元到5萬元,還是回歸了不少。」
記者了解到,去年春暉殯儀公司為700多個家庭提供了殯儀服務,大多數家庭選擇略高於基本檔次的消費。現在辦一次喪事需花費4000元到10000元不等。
基本喪葬費全免
困難家庭出更少的錢辦喪事
即使是4000元,對於一個困難家庭來說,仍是個難以支付的數額。
為了讓困難家庭「逝有所安」,2012年1月1日起,長沙市實行了對城鄉居民基本殯葬服務費給予政府補助的惠民政策。
長沙市芙蓉區南陽街社區的連麗霞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
去年3月,連麗霞老伴去世,一直拿低保的她採取了最直接的辦喪方式,打電話通知陽明山殯儀館來接老伴的遺體,送到殯儀館直接火化。
連麗霞說:「當時家裡沒錢,沒辦什麼儀式,只花了遺體接運費200元、火化費320元,給丈夫選擇了比較便宜的樹葬。」
按照長沙市的補助標準,3個月後,連麗霞領到了基本殯葬服務費政府全額補助1120元。連麗霞感激地說:「有了政府這項補助,我辦喪事就沒花什麼錢了。」
去年,長沙死亡人數達到3萬多人,但享受到惠民殯葬政府補助的有1.8萬人,為此長沙市財政總共支付1563萬元,平均每戶享受到了868.3元的政府補助,大大減少了城鄉困難群眾的殯葬負擔。
今年3月,長沙市又提高了惠民殯葬標準,符合補助的對象最高可全額享受到1520元的補助。
不僅在長沙,全省也加快了惠民殯葬實施的步伐。2012年11月,省民政廳、省財政廳聯合出臺了《關於免除城鄉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的通知》,決定從2013年1月1日起,免除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殯葬服務費用。
2012年12月份,株洲、衡陽、邵陽、嶽陽、益陽、郴州、永州、婁底相繼下發通知,免除城鄉困難群眾基本殯葬服務費。株洲市更將免除費用總額提高到1800元。
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副處長向華明表示,惠民殯葬的實施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喪葬權益,體現社會服務均等化,為困難家庭多添了一張保障網,同時也將有利於促進殯葬市場的規範。
墓園推出服務性墓區
「厚養薄葬」倡導環保生態葬
「如今,墓地的價格堪比房價,甚至比房價還高!」4月2日,記者對長沙上善園總經理劉淑贇發問的時候,劉淑贇解釋了其中原因:「墓園佔地量是有限的,不可擴展,使用空間不像房地產那樣可以往上蓋,小小的一塊墓地,單位面積確實要比房價高。」
記者採訪的幾個普通市民表示,墓地在5萬元以上是難以接受的,在2至3萬元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的。但問及困難家庭時,他們則表示,幾千元的能承受,如果有更便宜的就更好了。
2011年,為了滿足城市低收入群體的安葬需求,長沙市民政局協調市內4大墓園,開闢優惠墓區穴位。
上善園開闢了400多個穴位的服務性墓區,每個以5000元標價,去年有20多個低保家庭的逝者安葬在服務性墓區。
「殯葬費用不再虛高。」省民政廳副廳長鄧磊表示,通過殯儀服務價格公開化、系列惠民殯葬的政策實施,將引導殯葬市場更加規範合理,不論是普通居民還是困難群眾,都將享受到均等化殯葬服務。
另外,生態安葬是經濟實惠的安葬方式,在各大墓園也極力倡導。
長沙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長沙市大力宣傳樹葬、花葬、草坪葬、壁葬、拋撒葬等生態文明的安葬方式,同時,長沙4大墓園都推出相應的生態安葬服務,價格也非常經濟,例如花葬280元起,草坪葬1000元起。
或許受傳統觀念影響,這樣經濟實惠文明的安葬方式並沒有被廣泛接受。據統計,去年,長沙市選擇樹葬16人,草坪葬310人,壁葬花葬的113人,雖然人數較少,但相比往年還是有所增加。
「厚養薄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喪葬方面少花錢,是一種文明進步的社會現象。」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王夫子希望,生態殯葬可以更好詮釋生態建設,擯棄舊俗,倡導生態文明的喪葬方式,各地政府可以與生態建設同步並施。(記者 沙兆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