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道教聖地,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嶽"、"治世玄嶽",被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嶽共朝宗"的"五嶽之冠"顯赫地位聞名於世。遊客到武當山,乘坐景區公交車都會經過一個景點,但卻很少有人下車去遊覽,這個地方就是——磨針井。
圖片中畫黑圈的地方,就是磨針井,不管遊客是到瓊臺中觀搭乘纜車,還是到南巖宮徒步金頂,都會先經過這裡。磨針井與真武大帝關係密切,相傳昔年淨國王太子得到玉清聖祖紫虛元君的啟示,入武當山修煉學道,但因意志不堅,欲出山還俗。一日,他走到這裡,遇見一姥姆坐在井邊礪磨鐵杵,太子甚感奇怪,上前問道:「磨鐵杵何用?」姥姆曰:"磨針",太子吃驚地說:"那不太難了嗎!",對曰:"鐵杵磨繡針,功到自然成。"太子頓時恍然大悟,遂轉回繼續修煉,功德圓滿,得道成仙。後來人們便稱此為磨針井。
磨針井又叫做"純陽宮",因其建築居高臨下,武當道教認為每天太陽初升,這裡首先接納到純一的陽氣,故得此名。磨針井是武當古建築群中典型的小品建築,布局緊湊、小巧靈瓏,其建築主體依據的是玄天上帝在武當山修真的故事。
這座磚木結構的亭子,人稱姥姆亭。亭中有井即磨針井,井上佛龕內放著一尊老太太磨針像。亭子立在高臺上,像在空中飛展,輕俏秀雅,風格獨特。
姥姆亭前有塑像,再現了淨樂國太子和姥姆相遇對話的場景。鐵杵磨針這個美麗的傳說所蘊含的深刻哲理,賦予了它持久的生命力,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成為武當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據介紹,磨針井原有建築已毀,現存殿字為清代鹹豐二年(1852)重建,主體建築為三開間的祖師殿,殿旁即為姥姆亭。
圖片為磨針井祖師殿和姥姆亭的合影。在大殿內的山牆上,現還存留著玄武修真的壁畫。壁畫以細膩傳神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傳說中玄武從出生到入山修煉到功成正果的全過程。其中的"鐵杵磨針"壁畫,更是筆墨流暢,意味深長。
鐵杵磨針的故事,不僅對真武大帝得道升仙影響巨大,還深刻影響著後世諸人。雖然磨針井景點的規模相對武當山其它建築群來說很渺小,但是其所蘊含的這種精神卻很值得我們學習。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