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琅琊榜》,大家想到的大多都是梅長蘇,霓凰,靖王,當然他們的故事一直牽動著觀眾的心。不過,這部劇中有一個悲情人物,當真是可愛又可氣,這個角色就是譽王殿下。
譽王和太子著實不太像,他也是反派,但是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心是真的。而且,要論用人上,譽王可是給了梅長蘇百分百的信任,做到了用人不疑。當然,這也是因為梅長蘇總能把事解釋的很有道理。不過,這份禮賢下士的品質也是譽王可愛的表現吧。
其實,在譽王得到梅長蘇以前,梅長蘇就已經開始給他挖坑了。不過,因為前期和太子鬥的過程中,局面一度讓他應接不暇,所以他很渴望有一個賢士能助他力挽狂瀾,扭轉不利的戰局。而梅長蘇就是這個天選之子。
遙映人間冰雪樣,暗香幽浮曲臨江。 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江左盟盟主梅長蘇聲名在外,又曾經把北燕那個毫無背景的六皇子輔佐成太子,這一點對譽王特別有吸引力。當然,太子也對這個麒麟才子「虎視眈眈」。所以譽王一定不會把這個可能關乎大局的人才讓給太子。他還曾親上琅琊閣求問智囊。當他知曉麒麟才子的身份,立即多方探尋。不過起初梅長蘇是住在謝玉那裡的,而這個謝玉又是太子的人,這下譽王坐不住了。好在過了一段時間,梅長蘇搬出來了,我們的譽王終於有機會大獻殷勤了。殊不知一場以他為紐帶的陰謀已經拉開帷幕。
梅長蘇為了更好的取得譽王的信任,在金陵城中謀劃了一些事情,讓譽王得利,太子一方逐漸失勢。漸漸佔了上風的譽王更加堅定梅長蘇定能助他當上太子,甚至成為未來的王。說實話,梅長蘇所做之事都僅僅是為了給靖王上位鋪路,首先要扳倒太子,而這個過程可以借譽王之手,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扳倒太子的過程中,譽王的局面也並沒有那麼好過,不過,譽王並沒有對梅長蘇有所懷疑,反而選擇相信他,相信有失才有得。
霓凰被算計,梅長蘇出面安排,譽王呢,什麼也沒幹就被表揚了,譽王能不高興嘛,朝堂辯禮,梅長蘇請到了周玄清來助陣,譽王自然又一次大出風頭,謝玉下馬,斷了太子一臂,梅長蘇所做的一切在譽王眼中都是為了自己,既然整體局面都在好轉,那一些小的損失自然可以忽略不計。就這般,譽王在梅長蘇的陰謀下越陷越深,對他也是越來越深信不疑。
要說譽王為何在受挫的局面下仍舊一直相信梅長蘇呢?
第一是他太過於自信。他自認為自己禮賢下士,認為自己是靠人格魅力獲得梅長蘇的支持的。與其說他相信梅長蘇,不如說譽王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魅力可以收服這個「麒麟才子」,為自己所用。譽王可真是有著迷之自信呀。
再者,因為梅長蘇謀劃緊密。他假借譽王之手除掉了太子,給那個在當時可以說毫無競爭力的靖王鋪了一條趨於平坦的上位之路,足以證明他這個麒麟才子不是浪得虛名。而這其中的計謀,一直未被譽王看破,可見其心思之縝密,手段之高明。
總而言之,譽王之所以不懷疑梅長蘇除了梅長蘇計劃周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譽王有著迷之自信,相信自己的禮賢下士,可以折服我們的蘇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