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電視劇業界,各類劇爭奇鬥豔,但一批「青春懷舊」劇蔚成風潮,它們或者即將開播,或者剛剛拍竣,或者正在熱火朝天地拍攝,或者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即將開拍。比起其他劇的粉墨濃妝,「青春懷舊劇」的簡約靚麗抒情範兒、撲面而來的質樸純淨韻味,格外引人注目。
電視劇市場青春劇扎堆
如果說前些年的《將愛情進行到底》、《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將此系列打響,那麼,展望今明兩年的電視劇市場,《我的青春不簡單》、《青春閃亮的日子》、《青春驛站》、《青春守則》、《致青春》電視劇版,以及華誼兄弟重金投資,嚴歌苓編劇的《畢業歌》,題材主打青春、懷舊的眾多電視劇,備受關注。
幾年前,一部臺灣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女孩》的橫空出世,使少男少女以至中年男女無法安放的「青春懷舊」風潮一觸即發。今年趕在畢業季前夕上映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則把此類題材推向高峰。這部「大眾青春文藝片」戳中所有人的青春懷舊情懷,令人對逝去的美好流連忘返。今年中國電影市場的《致青春》、《中國合伙人》、《一場風花雪夜的事》、《被偷走的那五年》、《分手合約》、《青春派》等,都無不打上青春懷舊的烙印。不僅如此,電影市場颳起的青春風潮還蔓延到了電視劇市場,而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的電視出於與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爭奪青年、中年觀眾的迫切需要,把青春懷舊電視劇當作一張新王牌。
已拍攝完成的《我的青春不簡單》講述的是第一屆「90後」畢業生的故事。在大家眼裡,他們是自私自利的一代,但是劇中的「90後」們宣稱:「我們是更自信、更單純、更勇敢的一代,因為我們一樣會頑強地生活,把自己逼到絕路一樣地工作。」這部戲的看點,就是青春逼人的「90後」初生牛犢不怕虎地闖社會。
「你現在躺在座位上流的哈喇子,將會成為你將來流下的眼淚。」這句話出自即將播出的《青春守則》。它講述的是一群高三學生與校園課堂結伴的美麗生活以及青春萌動的初戀。這裡有夢想,有悔恨,更有朝氣蓬勃的勵志宣言:「就算太平洋再寬,我也要培養自己遊過去的能力。」該劇的製片人彭三源表示,片中的主演也全部由新人擔綱,無一位明星。
為何青春懷舊題材大行其道
筆者認為,青春懷舊題材電視劇的湧現有如下原因:
1,中青年人都需要藉此寄託其青春記憶。
幾年前熱播的《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讓「80後」「90後」的父母們過足了他們「致青春」的癮,還有正在播出的《工人大院》,由28輛自行車組成的迎親車隊以及上山下鄉、樣板戲、大煉鋼鐵、恢復高考、積攢糧票等都是他們青春歲月裡不可磨滅的記憶。
年輕人的青春及童年歲月在各種考試的打壓下度過,「我們含苞待放的青春,無法釋懷的感情,還沒有等到我們去靜靜地感受它、享受它、品讀它,就已經遠遠地離去了。」有位年輕編劇說。她認為,這些素材都將轉化成自己的最佳創作源泉。
2,近年來電視劇市場風向變化的結果。
盤點這些年的電視劇市場,前些年活躍於黃金時段的穿越劇、宮鬥與抗戰雷劇,國家有關部門已進行調控,大熱了一陣的育兒劇伴隨著冬季嚴寒來臨也將暫時淡出人們視線,方興未艾的青春懷舊劇有望在今年歲末以及來年的春夏溫暖觀眾心田。
3,直面愛情,滿足年輕人需要。
在以往的青春劇裡都很難直接提到愛情,尤其是懵懂少年含羞草般的羞澀愛戀,造成創作的巨大遺憾,也缺乏真實感和人性的展現。而今的青春懷舊劇大都以校園愛情為主打話題,採取「小清新」式樣,恰到好處地彌補了這一空缺。
4,滿足時下躁動社會裡人們內心對真情、簡樸、純粹的渴望。
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不同時期的社會轉型對人們產生重大的心理衝擊,譬如激烈的競爭、巨大的工作壓力、貧富懸殊的反差、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不再純粹的婚戀關係等。以往熱播的青春懷舊劇曾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熱烈反響,一些論壇裡為之展開唇鬥舌戰,出現一種叫做「微傳奇」的活動,大家一起寫過去的故事,很多人貼出了父母年輕時的老照片,網友們一致認為,在化妝品匱乏的年代裡,發自內心的笑容最美麗。
「青春懷舊」與反思未來
從心理學角度去解釋懷舊,是指人們對過去含有情感記憶和感時傷懷的一種情緒,並在內心深處纏綿不絕,成為揮之不去的難捨情緒。當下的電視劇「集體懷舊」帶有明顯的反思性質。人們不再僅停留在對往事的回味,而是更加理性和成熟地對待現實。正如荷蘭學者杜威・佛克馬所說,「懷舊是一面朝後看的鏡子,它能從不可挽回的過去中發現東西,或許有助於思考未來」。這或許也是此類型劇即將大批量播出所帶來的最大益處。懷舊心理是人們與高速運轉社會的一種對抗,同時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洩與抒發。當然最功不可沒的是,這些青春懷舊劇都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青春不簡單。其實,只要我們懷揣夢想,就擁有了青春,堅持為夢想打拼,在勇敢的追逐與奔跑中,充滿激情與正能量,青春就不會離我們而去。
有業內人士認為,用時態作為標尺對青春題材電視劇進行劃分,大致可分為過去完成態的「致青春」與現在進行時、將來進行時的「正青春」兩大類。剛剛播完的《抹布女也有春天》、《辣媽正傳》就屬於現實青春類,是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折射,是「行進中的青春」;而「致青春」類則是創作者們為了回歸它的原貌,留住它,讓往事並不如煙,而精心製作的「鏡像中的青春」。
查看近年來收視率的相關資料,青春劇一直都是電視劇的一塊熱土。如果說,「正青春」系列構成了都市背景下生動的青春圖景,那麼「致青春」系列則真實地再現並還原了生活曾經的原汁原味,達到了仿佛讓觀眾「重走青春路」的境界。任何時代都需要精神力量與心靈支撐,看來這兩大類型在未來的日子裡,將以雙聲部合唱的形式填充螢屏,讓觀眾在展望中回歸,在行走中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