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又出爆款—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這些中華歷史故事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看
近幾年,一些題材多樣的優質紀錄片頻頻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從《我在故宮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國》《航拍中國》《人生一串》開始,到《人間世》《風味人間》《如果國寶會說話》《國家寶藏》《但是還有書籍》《早餐中國》等,再到正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熱播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它們用越來越接地氣的呈現方式拉近著與觀眾的距離,成為一個個爆款。
近日,紀錄片《中國》以頂尖的配樂、富有磁性的旁白、頂級的畫面構圖、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與豐富有趣的內容受到了觀眾的喜愛,播出首日,閱讀量高達2.3億,更是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其實一部好的紀錄片比書籍更能引起觀眾,尤其是孩子的共鳴與深思。3天的元旦小長假就要來了,老師家長,有時間的話,不妨和孩子一起看看這部「不一樣」的紀錄片,因為它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通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大綱」。
敘事方式《中國》更像是一部「歷史教科書」
紀錄片《中國》從籌備到完成用了近五年的時間,共有三季,正在播出的第一季12集,分為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四個時期。紀錄片畫面、解說詞極致唯美,也找到了獨特的敘事方式,輕鬆駕馭了中國歷史這個宏大題材。它不是通過展示文獻、古蹟等歷史遺存物來講述中國的歷史,而是通過觀眾容易接受的「模擬」歷史人物、復原歷史場景、將歷史影像化的敘事方式來講述歷史。
《中國》總導演李東珅、周豔表示,這部紀錄片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歷史,是了解歷史發展的簡明「大綱」。「因為要做的是影像化的簡明中國史,這部紀錄片更像是『歷史教科書』,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只講社會、生活、經濟、思潮、制度等歷史重要內容。」
第一季對中國歷史的呈現,是從孔子開始的,通過「孔子見老子」、孔子立志恢復禮制、創辦杏壇私學講壇等孔子的人生大事,帶出春秋戰國時代的複雜局面。這種以主要歷史人物為主線的講述方式,將歷史化繁為簡,有了講述的著力點,也很容易吸引觀眾跟著歷史人物的命運軌跡,展開對歷史的思考。有網友表示,看完影片,娃的歷史課它可以包了。
為了讓觀眾感覺真實,紀錄片雖然由演員飾演歷史人物,但人物沒有對白,也沒有對人物的特寫鏡頭,而是以全景式、大廣角來呈現古人的某種狀態,比如聚會、出行、拜訪、爭論、行禮等,讓觀眾有一種全景觀看歷史,而非觀看表演的感覺。
最強班底頂級團隊、頂尖專家攜手打造《中國》
作為國產歷史紀錄片標杆之作的《河西走廊》,是很多歷史和紀錄片愛好者的心頭好,從2015年上映至今,一直保持著豆瓣9.7的逆天高分。而這次,其原班導演李東珅和撰稿人鄧建永聯袂打造的《中國》,視野更廣闊,格局更宏大。
除了主題的宏大和意境的悠遠,《中國》極致的美學風格也讓它獨樹一幟。該片用8K高清晰度攝影機拍攝,全片色彩透著一種凝重感,與中國歷史的厚重相契合,仔細看還有頂級的畫面構圖和光影氛圍。首播當天,《中國》就獲得了許多好評,不少觀眾驚嘆於其精美的畫面帶來的豐富視覺體驗,紛紛評價道:「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而這宏大的電影級畫面,出自《芳華》《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等電影的攝影指導羅攀之手,有網友說:「每一幀畫面都值得收藏。」
除了畫面,《中國》在配樂上同樣匠心獨具,邀請經典電影《一代宗師》《花樣年華》《十面埋伏》的配樂大師梅林茂坐鎮,為該片帶來氣勢恢宏又富有張力的背景音樂。而全片的後期則是製作了《畫皮2》《唐山大地震》《我和我的祖國》等電影的「天工異彩」團隊。此外,節目組還邀請了國內八位頂尖的歷史學家作為該紀錄片的顧問,抽絲剝繭讓千年前的古人「開口說話」
講述歷史實力演員情景再現文明故事
為保證故事演繹的生動性和話題性,《中國》選用了大量實力演員作為情景再現的主角,以增強故事演繹的生動性和話題性。其中不乏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同時,該片也邀請了何炅、汪涵、於朦朧這樣常年活躍在觀眾視野中的熟面孔。通過演員立體的表演,方便觀眾更加清晰理解歷史人物性格、梳理歷史脈絡,並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來欣賞觀看,了解中國歷史文明。
另外,區別於以往紀錄片客觀冷靜的單一男聲,《中國》由周濤與何炅擔任解說。據主創團隊介紹,周濤的加盟讓《中國》成為首個採用女聲配音的歷史紀錄片。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的周濤,對有聲語言的運用有特別的執念。《中國》不是她配的第一部紀錄片,但卻是她願意拿出來說的第一部。周濤說自己幾乎是用工匠精神來呈現了這部作品。周濤曾在微博表示,為《中國》配音,是完成了願望清單裡的又一個選項。
此外,紀錄片的解說詞也是經過深度打磨和潤澤的,《中國》採用純解說的形式,用中國簡史的方式,將中華文明最核心的部分講述出來,在普及性和接受度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觀眾評價,《中國》的旁白解說用詞講究、優美又不失真。
(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