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對話童石董事長王君:與華誼兄弟成立合資影業 童石的漫影遊聯動怎麼玩?
在網文IP被炒上千萬天價之後,影視改編IP的火終於燒到了二次元的漫畫領域。
近日,童石網絡發布公告宣布與華誼兄弟共同設立合資公司,童石佔股51%,擁有控股權。
合約顯示,合資公司將每年在大角蟲漫畫APP上選取10個IP作品進行改編,單個IP授權金額在100至1000萬之間。童石網絡董事長王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改編內容將覆蓋網劇和網絡大電影,電視劇,真人電影及動畫四種類型。
此次合資影業的成立,是繼1月成立增上影業後童石在影視化道路上的又一重要布局。增上影業為童石全資子公司,定位領域為動畫與網劇開發,目前正在進行《迷域行者》與《困病之籠》的動畫化工作。
漫畫VIP收費方面,童石選擇以「日更」即縮短更新周期的形式增加用戶黏性,並與國內某知名搜尋引擎開展渠道合作。為行業帶來了不一樣的新思考。
在影視化和漫畫VIP收費落地之前,遊戲業務依舊為童石的支柱業務。對於童石來說,遊戲版塊除了承擔盈利職能之外,還將成為漫遊聯動的基礎,承擔配合輕小說與社區等新增版塊將作品粉絲轉化為平臺粉絲的重任。
大角蟲化身二次元IP庫,成影視化道路最大財富
事實上,手握海量二次元IP的內容方選擇以影視化的形式在業內並不鮮見。奧飛動漫旗下的有妖氣在2015年曾將連載動漫《十萬個冷笑話》搬上大熒幕,斬獲過億票房。對於沒有騰訊那樣由「動漫—影業」一條龍開發的內容方而言,選擇一個強有力的影視製作方合作不失為雙贏。
2016年1月,童石成立增上影業,宣布與視驪影視合作,在2016年啟動3部網劇項目。而視驪的老闆,正是有著網劇一哥之稱的白一聰。
此次又與華誼合作,可以視作對於童石影視化製作能力的一次有力擴充。
根據合約顯示,合資公司將每年在大角蟲漫畫APP上選取10個IP作品進行改編,單個IP授權金額在100至1000萬之間,這意味著童石的影視化速度增加至每年兩位數水平,範圍也由網劇和動畫擴展至覆蓋網劇和網絡大電影,電視劇,真人電影及動畫四種類型。
4月15日,童石旗下的《迷域行者》正式公布動畫化。改編製作由曾製作《戰鬥裝甲鋼羽》和《昨日青空》的震雷動畫負責,孫猛擔任導演,並拉來日本的株式會社曉參與協作。
4月29日,在大角蟲連載的《困病之籠》宣布動畫化,由國內知名動漫人於沺(Q版)帶領的ASK.studio團隊擔當製作。
通過上文的合作細節不難發現,童石旗下的大角蟲漫畫作為業內排名靠前的二次元IP庫,已成為影視化道路上的最大財富。
增上影業執行總裁弓晨告訴數娛夢工廠,童石網絡以旗下大角蟲漫畫為內容IP資源庫,以漫畫為內容孵化途徑,通過旗下作品的影視化與遊戲化來達到IP增值與變現的目的。開發形式上,童石選擇以IP版權委員會的形式去做聯合開發,會在每一環節都選擇合適的合作夥伴,聯合開發,甚至會以各種形式參投進去。以童石對於粉絲讀者的理解,和合作夥伴的商業開發優勢,共同回饋於粉絲。
目前大角蟲旗下的籤約工作室和漫畫家數量已達500家,連載漫畫數量超過1000部,且大部分具有全版權。
而在PGC層面的另一重要因素編輯團隊方面,童石維持著一批規模為40餘人的內容編輯團隊,每人都有5本以上圖書出版經驗。目前,這支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劇本開發工作,啟動數量多達20部以上。按照業內平均的影視製作周期計算,這些作品大都會在2017—2018年與觀眾見面。
平臺IP聯動型遊戲成主角,慢線試水作品粉絲向平臺粉絲轉化
在影視化與漫畫VIP收費落地之前,遊戲業務依舊為童石的支柱業務,是支撐平臺發展的經濟基礎。
在童石的體系內,遊戲運營一直處於相對獨立的狀態,並未打通與旗下大角蟲APP的聯繫。
目前,童石聯運的遊戲總數超過10款,分為平臺IP聯動和外購聯運兩種類型。
平臺IP聯動指依照平臺自有IP深度開發的遊戲,擁有全版權,配合影視化的周期熱度聯動。外購聯運遊戲則與平臺IP無關,多為外購爆款IP開發的遊戲,例如初音與全職高手。
隨著漫影遊聯動的加速,未來平臺IP聯動型遊戲所佔的比重將有所上升。
目前大角蟲APP正在轉型為以漫畫為核心的ACGN入口。王君表示,下一階段大角蟲APP內增加遊戲中心的版塊,初期將與日本合作在國內同步上線多款二次元遊戲。基於這樣考慮的原因並非單純的建立遊戲分發渠道,而是為了通過打通自有用戶的消費習慣,通過為讀者提供多樣化內容服務,將單純的作者作品粉絲轉化為大角蟲的平臺粉絲。
弓晨認為,原先的粉絲經濟是單純作品導向型的。大角蟲能夠為讀者提供他們喜愛的遊戲,漫畫等內容的多樣化服務,通過慢線經營,能夠逐步形成自己的閉環與文化氛圍,從而打造屬於大角蟲平臺的粉絲經濟。
正如童石所認為的那樣,「內容粉絲」向「平臺粉絲」轉變將是一個慢線經營的過程,這意味著遊戲作為童石的盈利擔當未來還得繼續領跑一陣子。在遊戲業務上,童石需要增加聯運遊戲的數量或者多開發幾款像《星紀元》那麼賺錢的遊戲才行。
為了應對遊戲版塊的擴張與聯動,童石配備了一支80人的遊戲運營團隊,其中APP運營總監周志剛曾在完美世界擔任運營主管,而市場總監則來自九城遊戲。
日更真的是解決漫畫VIP收費的靈丹妙藥嗎?
網絡漫畫的收費變現一直是困擾網絡漫畫平臺的核心問題。
目前國漫的兩大平臺騰訊動漫與有妖氣在漫畫收費上亦沒有統一口徑,前者採用網文式的付費閱讀模式,即付費才能閱讀;而後者則選擇了類似視頻網站的會員模式,即VIP會員可以優先閱讀。
王君告訴記者,漫畫要像網文一樣做付費閱讀,必須首先保證兩點前提,一是作品質量足夠優秀,二是日更。只有更新頻次達到了,才能增加用戶黏性。這便是童石選擇以「日更」方式破局漫畫VIP收費的原因。
目前,童石旗下的大角蟲漫畫正在逐步普及一周三到四更的更新頻次。在合作渠道方面,童石將與國內知名搜尋引擎合作,共同推廣正版付費閱讀。
然而,日更真的是解決漫畫VIP收費的靈丹妙藥嗎?
答案並不具有唯一性。
以目前正在嘗試VIP收費的騰訊動漫為例,是否選擇收費模式的決定權在漫畫作者手中。由於VIP收費會失去90%的免費用戶,導致許多知名漫畫家反而並未選擇VIP收費。例如《中國驚奇先生》作為騰訊動漫旗下最快動畫化的代表作品,依舊選擇免費閱讀,正是因為收入會因VIP收費不升反降。
與網文簡單粗暴的收費分成邏輯不同,漫畫平臺同時運營著稿費機制和VIP收費分成兩種機制,選擇稿費收入(即籤約作品人氣越高稿費越高)或者VIP收費分成完全由市場決定。當收費漫畫數量增多時,免費閱讀者湧入免費作品區推高人氣,使稿費收入增長,從而重新吸引作者選擇作品免費化。對於非核心讀者而言,在免費渠道同樣能夠閱讀到優秀的國漫作品自然失去了付費的必要。
從網文收費的發展歷史來看,VIP收費分成是由行業領導者起點於2003年開始推行的。2004年6月起點世界ALEXA排名為第100名,而2016年的今天佔據這個位置的是視頻網站的一哥優酷,足見當時起點的強大。
大角蟲顯然遠沒有起點當年的體量與行業地位來推動商業進步。VIP收費是一次明顯的戰略跟隨。
但日更戰略的執行,對於童石而言仍不失為一步妙棋。緊跟對手進行VIP收費的嘗試,能夠顯著降低公司在稿費成本上的支出;日更的頻率相比於對手周更的平均速度,在獲得更快的內容增長速度縮小內容差距的同時,也能收穫更高的用戶黏性。而用戶黏性,是未來走向VIP收費的基礎之一。
從0到100萬稿費,起點走了整整兩年,漫畫VIP收費又會走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