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B站引進的高分紀錄片, 終於讓我明白為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多牛人崇拜她 ...

2021-03-03 閱讀第一

「我已經86歲了,人生走向盡頭,因此我要更加珍惜時間,保證我堅信重要的事業在我走了以後還能繼續下去」。

支持閱讀第一,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又到了我們的「周二人物故事」專欄了。今天來給大家講一個「超級女生」的故事。

怎麼回事呢?還是要從B站今年剛引進的一部「年度大片」 開始說起。

這是部紀錄片,名字叫 Jane 《珍》... 

海報上的主角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教科書級經典人物啊;我們當年在讀,我們的孩子也在讀;中國人在讀,外國人更在讀。

她就是 Jane Goodall(珍·古道爾博士)... 對,那位去非洲研究大猩猩的女生。今年,她86歲了。

回到紀錄片。豆瓣上是9.1的高分,幾乎全是好評。

大家佩服她的奉獻與成就,不過不少網友和我一樣,對她的「美貌」印象深刻 - 沒想到,她這麼「養眼」。

「忍不住要讚嘆她的美貌,那雙眼睛太活潑、太明亮了!」

她曾是《國家地理雜誌》著名的封面女郎

珍·古道爾是個科學界的 Superstar,做超級明星好多年了。1965年,國家地理拍了一部《古道爾小姐與野生黑猩猩》,收視率相當於現在的 Super Bowl(超級碗)。關於她的書、電影、紀錄片,真的好多!

給小朋友讀的人物傳記 Who Was 系列裡也有她

到今天,她還是個大忙人,每年居然有300多天奔波在世界各地演講。她說:

「我已經86歲了,人生走向盡頭,因此我要更加珍惜時間,保證我堅信重要的事業在我走了以後還能繼續下去」。

2017年,去美國大名鼎鼎的私立高中 Phillips Academy(扎克伯格母校)做演講 ... 

世界上崇拜 Jane 的人到現在還是不計其數,據說馬龍白蘭度(《教父》)還曾經是她粉絲。《肥倫秀》的主持人 Jimmy Fallon 採訪過她,還把關於她的一幅畫掛在家中走廊上 ...

前段時間,Guy Kawasaki(被稱為矽谷奇才,是賈伯斯的老搭檔,還是伯克利商學院的教授)也跑去跟她對聊 ...

兩人聊了半天教育。Kawasaki 問她:你覺得現代孩子「按部就班讀大學」是必須的麼?她說:當然不是,這完全取決於這個年輕人到底想要做什麼。有的,需要學校教育;有的,未必需要。

反正,地球上幾乎每個牛人見了她,都是畢恭畢敬,用 「見到你我很榮幸  I'm hornored "來開頭 ...

至於各種獎項,更是多得數不過來;比如,女王授予她大英帝國女爵士勳章,相當於騎士爵位… 

和女王在一起,很舒服平等的樣子。

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樣的疑問:

說實話,作為希望了解「人類成長密碼」的一俗人,仔細讀了她的故事,我還真是覺得有趣有啟發的。今天一起來看看~

她有個好媽媽

Jane 1934年出生於英國倫敦,有個比自己小4歲的妹妹。爸爸做生意,媽媽是寫小說的。

兩歲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隻名叫Jubilee的黑猩猩毛絨玩具,沒想到自己的女兒會和黑猩猩結下一輩子「情緣」。

Jane 從小不愛熱鬧,不愛說話,喜歡各種動物,喜歡讀書。

媽媽看到女兒喜歡動物,就常帶她去圖書館看動物相關的書,譬如《人猿泰山》。Jane對這本書熱愛無比:

「小說裡無處不在的冒險精神和自然界散發的野性氣息,讓我產生了去非洲跟動物生活在一起,寫書介紹它們的渴望…」

Jane 成績一直很好,但因為家庭情況,她沒有上大學,中學畢業後在倫敦做了一名秘書,這份工作她一點都不喜歡 ...

沒多久,一位老同學在肯亞開了農場,邀請 Jane 過去玩,Jane 二話不說就答應了,為了賺足旅費,還兼職做飯店服務員 ...

終於她來到了嚮往已久的非洲 ... 

還遇到一位對她產生巨大影響的導師 Louis Leakey(世界著名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因此還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非洲貢貝研究黑猩猩的機會…

一位年輕的單身女性要去非洲蠻荒之地研究黑猩猩?對此,她的母親的反映,和一般媽媽大相逕庭。媽媽對她說:

如果你決心要做這件事,你一定把它做好,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你不要輕易放棄!

聽起來很「俗套」,但想像如果你是這位媽媽,女兒在「談婚論嫁」的年齡堅持要去原始森林研究某一種猴子,還可能有生命危險,你會怎麼反應?

Jane 成名後,幾乎在每個場合都會稱讚自己的媽媽。說,沒有媽媽,就不會有自己的今天:

我母親從來不會對我說,女孩做不了這些,幹嘛不找個可以實現的夢想…相反,她非常支持我對動物的熱愛。」

她媽媽對她的支持,還不只是說說而已。

當時政府提出條件,Jane 在野外必須要有一個歐洲人陪同。Jane的媽媽於是親自前往非洲野地 「陪娃做作業」 ,她在那兒陪伴了女兒最初的四個月 ...

期間還在當地開了一個診所,幫非洲孩子治病 ... 

那段時間,母女兩人都遭遇了生命危險。她們患了瘧疾(Malaria),好幾個星期兩人躺在帳篷裡發燒、出汗,幾乎奄奄一息 ...

《Who Was》 傳記裡的配圖

就這樣,媽媽也沒有把女兒拉回英國去。

都說母女關係有時很難處,但 Jane 對母親的感謝,真的無時不在:


「我母親最重要的一點,懂得聆聽我的想法,也很公正,不會無緣無故對我生氣,是我母親幫我建立的自信…」


只能說,有個這樣的媽,好難得!

熱愛、決心與使命

說實話,小時候我們讀她和黑猩猩的故事,總覺得有點不太理解:「觀察黑猩猩」,這事兒為什麼了不起?

現在有點理解了,一句話概括就是,她改變了我們生物教科書裡對「人」的定義。

還記得這本書麼?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場的超級暢銷書《人類簡史》,很多人是從這本書裡知道原來人類發源於非洲 ...

Jane 的導師  Louis Leakey 當初就是因為在研究「人類起源」 這個課題才把 Jane 派去觀察黑猩猩的,因為黑猩猩可能是和人最接近的動物啦(我們和它們的基因🧬相似度將近99%)。

到五六十年代,科學家認為 「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在於人會使用工具。

是這樣麼?基於靠譜的實地觀察,Jane 她發現:黑猩猩也會使用工具!用工具去抓吃的!

這個發現當時太震撼了, Jane 一下子成了世界名人。這麼年輕、這麼漂亮、這麼苗條的小姑娘,怎麼能有這樣「驚世駭俗」的科學發現呢?

大家對黑猩猩很好奇,對 Jane 同樣好奇。

不過,這一切,得來非易;也許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做到。

這裡,有命運的安排,有機緣的巧合,更有不可徵服的決心。

首先,來非洲旅遊的她通過了「面試」,獲得了一份自己超級熱愛的工作。

據《國家地理》報導,在非洲做人類與考古研究的 Louis Leaky 當時正想要一個善於觀察、不會帶著固有的理論偏見的人,去研究黑猩猩 …

Jane 和導師 Louis Leakey

Jane 缺乏正規的科學訓練,但她對動物極度熱愛,使得她成為Louis 正想要的那種一線研究員。

他還找到一個美國商人,拿到可以資助Jane 進行6個月野外觀察的資金,Jane 就這樣踏上了研究黑猩猩的旅途…

Jane 一到駐營地,就收到當地人的提醒—有居民被黑猩猩抓傷過臉、當地有不少毒蛇!

Jane說:「有時我也會害怕,但沒什麼可以阻止我做想做的事。」

然而,要近距離觀察黑猩猩,是很難很難的。「我總是垂頭喪氣地回到營地,但我還是帶著決心重新回去。」

幾個月過去了,她和猩猩之間的信任還是沒有建立起來。Jane 很害怕經費用完前還是沒有任何發現。

人們對她也不抱希望:這個女孩根本應對不了非洲叢林的環境,估計堅持不到三個月就該回來了。

但人的決心,真的能「撼天動地」。

為了獲得黑猩猩的認同,Jane 開始模仿黑猩猩,保持和它們一致的生活習性,比如睡在野外,吃黑猩猩吃的果子,甚至像黑猩猩一樣爬樹,還會模仿它們的叫聲,好像自己就是一隻母猩猩…

Jane 和黑猩猩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Jane 逐漸能認出每隻黑猩猩,還給它們取了名字:白鬍子大衛,冷靜、威嚴;麥奎格先生,喜歡打架;芙洛,有個蒜頭鼻,耳朵還缺了一塊…

終於某一天,Jane 的觀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發現白鬍子大衛折下一根樹枝,摘掉了上面的葉子,蹲在白蟻丘旁邊掏白蟻吃。這個發現直接推翻了科學家的以往結論:只有人才懂使用工具!

她立刻給導師寫信,Louis Leakey 激動地回復她:「我們現在必須重新定義人!」

Jane 的另外一大發現,就是黑猩猩是有個性的(personality),而且它們與人性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它們會抱,親吻 ...

它們也會「快樂育兒」,陪娃吃飯、玩耍、睡覺 ...

它們富有感情,一位年老的母親去世了,正直壯年的兒子會鬱鬱寡歡,三周後悲傷而亡 ...

它們和人一樣,也有殘暴兇悍好鬥的一面 ... Jane 還冒著危險記錄下「猩猩部落戰爭「的真實場景。

這一切發現,讓人們重新思考「人如何為人」,「人與自然到底是什麼關係」。宏大的命題,讓 Jane Goodall 成為名垂歷史的人。

期間,Jane 在導師的幫助下,還去劍橋大學,獲取了博士學位。她沒有本科學歷,但劍橋認為她的研究經歷足以讓她有資格直接讀博士。

看來,名校在偉大的決心、重大的發現之前,也是可以靈活而謙卑的。

之後很多年,她一直是世界上黑猩猩保護、自然保護的領頭倡導人。直到今天。

對待婚姻和孩子,多是平常心

看到這裡,你會想這是不是又一個不管不顧的女強人?

還真不是,她有過兩段婚姻,有一個兒子。

她對婚姻的態度,從來是隨性的。去非洲的時候,她壓根兒沒太想這個問題:

「我從來沒期待過要結婚、組建家庭,那不在我的思考範圍內。去非洲和動物生活在一起,是我唯一想做的。」

後來,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遇到了合適的人,就自然走進了婚姻。

第一任丈夫,就是給她拍下了那麼多照片、錄像的國家地理攝影師,叫 Hugo;他是一個荷蘭貴族,是世界有名的野生動物攝影師,拍的電影獲得過八項艾美獎。

Jane 自己拍的照片,不夠《國家地理雜誌》的「高清美」標準,於是NG派了自己的籤約攝影師去幫她 ... 

這下,「天涯逢知己」啦 ... 

相處甚歡 ... 很好看的兩口子。

那就結婚吧 … 很自然。

3年後,兒子小 Hugo 出生。Jane 開始全心全意陪娃 ...

Hugo拍攝的非洲草原上的Jane和小Hugo

Jane 把兒子帶在身邊,做 homeschool;一家三口留下不少很有感覺的照片 ...


也曾想引導兒子的「野外」興趣 ... 

不過發現,「有其母未必有其子」,兒子不怎麼喜歡野生動物 ...

Jane 整整陪兒子三年多,然後把兒子送回了英國。此後,經常只有假期時見面。

1974年,因為聚少離多,這段婚姻走到了盡頭。

唯一的兒子,對她也有過怨言,最終還是理解、接納了這一切。

成年後的小 Hugo

雖然沒有母親的日夜陪伴,兒子也算順利長大。

他選擇了和父母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既沒做動物學家,也沒做攝影師,更沒去非洲,而是成了一位一流的造船師。母子關係,看起來還不錯…

 

86歲的 Jane,行動靈敏、思路清晰,整個人好像有層光彩環繞。

回顧年輕時的她 ....

"恬淡、溫和、靜謐,眼神中對自然由衷的愛意」,似乎從來不曾消失 ... 

而強大的熱情、不可動搖的決心、崇高的使命感,正是一切的動力。

她的故事,驗證了英語裡一句諺語:

When you really want something, 

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to help you. 

「如果你知道去哪, 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這句話,送給孩子,也送給我們自己。(觀看此部紀錄片,關注「閱讀第一」,後臺回復關鍵詞「珍」,即可獲取觀看連結。)

本文來自小花生網,一個專注分享國內外先進而實用教育資源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b站一月霸權竟然是她,總播放量終於破億,這部新番真夠猛
    在現如今的b站,一部日本動漫播放量突破幾千萬都是正常的事情,b站觀看動漫的宅友群體極為龐大,只有破億的動漫才能夠被成為霸權動漫,而在一月新番中,終於誕生了第一部播放量突破1億的新番,這部堪稱是一月b站霸權的動漫,評分卻是比較的低,這部動漫就是《因為太怕痛就全點防禦力了》。
  • 這部「不存在」的紀錄片,被豆瓣刷出了9.6的高分
    這部紀錄片並不是近期的,而是一部10年前的片子,當時只出了兩分鐘預告片便受到了大量的關注,可還沒等上線,就遭到了封殺,可就兩分鐘的預告還被豆瓣網友刷出了9.6的高分。2元一天,即使一個屋子裡面住滿10個人,一個月也就600塊錢,老闆靠這個根本掙不了錢,這完全就是一個慈善事業,可老闆孫世清不那麼認為,「都一樣,我和她們都一樣,她們是打工的,我是給她們打工的。」其實,孫世清和租客們一樣也是個苦命的女人。孫世清30多歲的時候,老公出軌和別人好上了,好強的她選擇了離婚,獨自帶著兒子生活,在勞動力廣場擺地攤賣煙,一擺就是6年。
  • 從線上「火」到線下,B站高分紀錄片靠什麼「破圈」
    從線上「火」到線下,B站高分紀錄片靠什麼「破圈」市場信息網   2020-08-24 16:29:20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還記得今年追過的B站高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嗎?昨天,這一爆款IP的同名線下實體書店開業,落地上海靜安大悅城,自成摩天輪下的一道風景線。
  • 這部「不存在」的紀錄片,被豆瓣刷出了9.6的高分
    這部紀錄片並不是近期的,而是一部10年前的片子,當時只出了兩分鐘預告片便受到了大量的關注,可還沒等上線,就遭到了封殺,可就兩分鐘的預告還被豆瓣網友刷出了9.6的高分。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部紀錄片能在沒看到成片時就被打出如此高的分?
  • 《沒有玫瑰的花店》終於明白了,為什麼 日 不引進我們的電視劇!
    感動,因為他們的愛,因為他的堅忍,因為她的美貌,因為她的可愛和懂事.       一部很簡短的劇集,並沒有出現任何的拖沓,沒有繁縟,也沒有無休盡的煩瑣.只是很少的幾個人,很少的幾個場景,組合起來卻是那樣的出色,那樣的讓人覺得舒服,喜歡看,希望看,去欣賞去品位,去期待~~~       到現在,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日不引進我們產的電視劇了
  •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明白她為什麼是美國頂級流量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366 部 每 日 一 片前段時間,Netflix推出了一部人物紀錄片。2萬人打了5星,沒有煽情、也不宏大,卻讓看過的人見識到了少年成名的巨星的另一面——《美國甜心小姐》沒錯,這部紀錄片講得就是美國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經歷。
  • 這部刷爆B站的紀錄片,怎麼還沒火!
    但,就是這麼一部以顏值取勝的紀錄片,差點把派爺看哭了。表面上拍的是動物,實際上拍的卻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一開篇,就定了調——「對於生存在鋼筋水泥中的城市人來說,動物園就是進入自然的一個切口;人類與自然,文明與野性,在這裡強制相遇了。」
  • 10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和孩子一起在家看世界
    那不如直接來看這部紀錄片吧! 非常推薦和孩子一起看這部紀錄片,小孩子看了能明白他們是怎麼來的,大孩子看了就明白,適合給任何年齡的孩子看
  • 國內這麼多人悼念金斯伯格,跟這部紀錄片有很大關係
    白宮降下半旗悼念她的離開,川普、希拉蕊也都發文懷念,無數民眾自發聚集在法庭外,為她唱輓歌。國內的社交網絡上,也有許多人不斷談及這個名字,讓你覺得她離我們的現實生活,這麼遠那麼近。這部紀錄片拍在2018年,拿下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也在豆瓣有9.2的高分,在這個時候再去看它,就有了一種回溯她一生的意味。影片的英文名很簡單:RBG,其實是人們借用名字縮寫,給金斯伯格起的暱稱。這種頗有力量的大寫字母,似乎也成為某種符號,象徵了金斯伯格給人們帶來的力量。
  • 5部讓你大漲見識的高分世界歷史紀錄片!
    此紀錄片全面、直觀、三維立體、全時空、全角度讓觀眾了解二戰,表現了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在海、陸、空的各個戰場上英勇抗擊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場面。通過該片,你可以充分了解到:史達林格勒、諾曼第登陸及攻克柏林等重大戰役珍貴史實資料。雖然這個紀錄片誕生於1973年,但經久不衰,在豆瓣評分上斬獲9.4高分,曾被人評價到:「珍貴史料,既真實又人性,大型歷史題材記錄片的典範。」
  • 紀錄片這麼弱勢了,我為什麼還要拍紀錄片?
    重點可能不是說這個題材有多麼重要、社會有多麼需要看到它,可能重點不是在那裡,而是透過這個題材,讓我重新發現我自己。因此才值得我花這麼多心血、三五年的時間,去跟它相處。因此觀眾才會被這個東西打動。少年》官方海報 Q: 關於CCDF,在選擇入圍提案的時候,會有一些偏好嗎?比如說題材上的,或者是有關這個導演、製作團隊? A: CCDF比較傾向於創作型紀錄片(creative documentary)、現實題材、紀錄長片、以人物為驅動的等等。這些比較多。
  • 這7部高分經典紀錄片,最適合這個特殊時期帶娃一起看!
    前段時間口袋群裡有位媽媽在問有沒有動物自然類的紀錄片推薦,說娃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迷上看《動物世界》了。看到這個,我想到2020年的魔鬼開局,似乎也是因為人類沒處理好和自然的關係,才被提醒我們是如此脆弱。
  • 這部火了9年的兒童節目終於引進國內,60集玩轉設計,只為讓孩子開腦洞!
    那麼日本是怎麼從「抄襲大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花了30年時間就成穩坐設計大國的地位,並在如今還能以優質的設計引領世界潮流呢?或許我們可以在這部豆瓣9.4高分的紀錄片《啊!設計》(Design あ)中找到答案。這部紀錄片是日本NHK教育頻道放送的設計題材節目,事實上,這個給孩子看的節目,曾經在21_21Design Sight——日本最權威的設計美術館裡展出。
  • 資源分享丨你猜我在B站看到了什麼
    這件事給我的啟發是,b站完全可以改造成一個育兒&個人學習類軟體呀,我一直有在b站看科普紀錄片的習慣。b站上匯集了很多優秀原創up主,並且分區很細緻。紀錄片是b站除動畫外一大核心版塊,廣為人知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說話》、《人生第一次》、《人生一串》等都是b站的超高口碑紀錄片。b站的紀錄片頻道合作的廠牌包括CCTV、英國BBC、美國Discovery、日本NHK、英國SKY、國家地理等,資源很強大。我很喜歡以尋味順德為首的美食專區!
  • 原來B站裡藏著這麼多酒店深度內容
    b站跨年晚會的勝利,不是二次元的勝利,而是年輕人的勝利。沒錯,現在看b站,如果彈幕多到看不清視頻,那麼這個視頻就是真正的成功了。雖然b站和酒店業好像一點都扯不上關係,但是我敏銳地關注到了看到了b站上大量旅遊類up主,而且畢竟,酒店業,不對,所有行業都已經被年輕人佔領了。
  • 這部13禁的日本電影,終於被引進內地了
    這部電影有多經典?僅僅是它的主題曲,就已經讓人熟記。久石讓操刀的《summer》,一直是各類影視作品的背景音樂。這首經典神曲,可以說洗禮了不少人的童年。有人因為主題曲愛上電影,也有人因為電影愛上音樂。而在此之前,已經有不少網友看過原版。豆瓣39萬人評價,8.8高分。21年過去,它在影迷心裡的地位有增無減。可以說,是難以被取代的經典神片。
  • 聚焦自然影像,B站攜紀錄片「出海」
    站內9.7的高分和近4萬的彈幕數量,也透露出觀眾對於這部紀錄片的喜愛。這部5集的中外合拍作品,還融入了不少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旁白解說的韻味傳達,竹笛、笙等多種中國傳統樂器的配樂,從內容到形式傳遞東方之美。目前,這部紀錄片通過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2個國家,以43種語言向國際觀眾呈現。
  • 《王朝》《大貓》《藍色星球II》《文明》……這些高分BBC紀錄片在...
    2018年11月,BBC帶來了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紀錄片誠意之作《王朝》,通過單元劇的形式,製作方為觀眾展現了五種動物族群中絲毫不亞於人類的驚心動魄之大戲。這部紀錄片被中國網友打出了9.6的豆瓣高分,足見中國觀眾對其的認可。也是在2018年,同樣由BBC出品的紀錄片《大貓》也獲得了中國網友打出的9.5高分。
  • 紀錄片 | 30+部高分文博紀錄片,伴你度過「抗疫期」(內附觀看地址)
    小編特意整理了三十多部豆瓣高分文博紀錄片不出門的日子,一起來享用精神食糧吧!01《河西走廊》(2015) 9.6分相關閱讀:豆瓣9.4,這部紀錄片讓人笑破肚皮!還記得令人笑破肚皮的紀錄片《奇趣美術館》嗎?第二季來了!
  • 這部豆瓣高分紀錄片帶你了解真正的八佰
    在經歷了去年&34;、內容刪減一系列曲折之後,它也終於在今年上映。4天破9億加之貓眼、淘票票都給出了9.2的高分,這個成績在目前電影市場來看,無疑一部力作的表現,也給了疫情過後低迷的電影市場一劑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