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不算啥,我去年又賣了 1000 萬冊,呵呵~
Alvin Schwartz(1927-1992)
不過對於老爺子而言,他撰寫《恐怖故事》的動機相當單純。就是想藉此機會,在美國這塊缺乏遠古神話的大陸上,為孩子們收藏各種民間傳說,作為傳承給下一代的精神糧食。艾爾文喜歡收藏那些灰暗怪異,無人問津的老故事,因為他們更迫切需要說書人的紀錄與保存。於是,艾爾文跑遍了國家圖書館和民間故事協會,通過人脈接觸到各類文獻。與其說這是一套童書,倒不如說是艾爾文的田野調查報告。他竭力保留故事的原貌,除非碰到少兒不宜的內容,才會動手潤色。有趣的是,艾爾文並不沒有立志成為恐怖作家。他曾當了五年的記者,離開報社後幹了幾年研究員的工作,接著才走上寫作之路。他的著作類型廣泛,從工具書到兒童故事都有,但這些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都是嚴謹的資料搜集,這也與他擔任記者期間的職業習慣有關。或許正是這樣的匠人精神,《恐怖故事》有著豐富的背景資料作為血肉,比同類型作品具有更強烈的真實感。在九零年代的少兒恐怖作品中獨孤求敗,一度成為全網爆款暢銷書。每個人都能從字裡行間,勾起童年時的回憶,仿佛這套故事書就是一臺老錄音機,精準地錄下父母的睡前故事、長輩的爐邊奇談、街坊鄰居的流言蜚語,或同學間的悄悄話,也同時喚醒了恐懼的根源。 但光憑艾爾文的文筆,尚不足以締造如此「輝煌」的恐怖傳說。《恐怖故事》令小讀者夜不成眠的關鍵,是文字與視覺的雙重夾擊。藝術家 Stephen Gammell 為此書創作的恐怖插圖,不但讓孩子們不安,就連成年人看了也會嚇得魂飛魄散。在此書聞世 30 多年後,還掀起了另一場恐怖風暴……此書被拍成同名電影,陣容十分強大,影片由挪威導演安德烈·艾弗道夫(《無名女屍》)執導,監製是奧斯卡獲獎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潘神的迷宮》、《水形物語》),編劇是約翰·奧古斯特、馬庫斯·鄧肯斯(《電鋸驚魂》),全是恐怖界的大佬。吉列爾莫·德爾託羅
故事是一群青少年對抗小鎮中的邪惡力量,和《小丑回魂》類似。1968 年萬聖節,一群孩子跑進了小鎮上有名的鬼屋,女主發現了傳說中的恐怖故事集,出於好奇,她把這本書拿回了家。回家發現這本書竟是拿鮮血寫成的,更恐怖的是這本書像開了掛似的,開始自己編寫故事,故事中的主角正是當夜一起闖進鬼屋的小夥伴們……從這之後電影分為了兩條線,主線是主角們奮力尋找當年事情真相,副線是書中所寫的故事一一靈驗。原著小說就是一個一個的故事組成的,電影的改編將其加入了主線劇情,使之更為連貫,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講恐怖故事」。為了高度還原書中的怪物插畫,確保連鼻毛都絲毫不差,影片中出現的怪物不是 CG 製作,所有的怪物均由特技演員化妝出演。全片真正血腥嚇人的場面不多,恐怖氛圍也沒有那麼的強,畢竟原著是本兒童讀物。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 R·L·斯坦創作時,常用的 10 個鬼點子。30 年前的鬼點子,至今仍然好用,看看哪一個能戳到你:1. 你找到一本預言生死的日記。
2. 你感覺到自己正在慢慢變成一個怪物。
3. 你的朋友們正一個個消失,但居然沒人意識到。
4. 你在深林裡迷了路,更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進來的。
5. 你在鏡子裡面沒有了倒影。
6. 你催眠了自己的朋友,而且叫不醒他。
7. 有人跟你回家,他是另一個你。
8. 你發現有人日夜監視著你,他無所不在。
9. 有人活在你的鏡子裡。
10. 一天天過去,父母沒有回家。
關於七哥
CHOKSTICK
小眾 / 視覺 / 時尚 / 紋身 / 裝備
我呢,圈裡的朋友叫我七哥,熱愛小眾文化,從事紋身好多年,10年前是個FPGA晶片工程師,也曾經是上市公司前內容運營總監,目前是亞文化媒體 ChokStick 內容負責人和單針紋身師聯 系 七 哥
微信:YaoSics
微博:七哥 MrLu
B 站:七哥 MrLu
知乎:七哥 MrLu
請說明來意
表白七哥,我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