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娛商業觀察 阿木
「5月的最後一天,每個城市,每個時區,全球同步,Live五月天。」
這一次,五月天又刷屏了,「突然好想見到你」是這次五月天線上演唱會的主題,這場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全景音樂現場娛樂品牌TME live出品,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等多平臺共同呈現的線上演唱會,吸引了全球超過3500萬五迷在線狂歡。
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的線下演出市場幾近全部按下了暫停鍵,而後伴隨社會有序復工的節奏,越來越多的音樂人和平臺把線下演出搬到了線上,在多方的推波助瀾之下,正式開啟了雲演唱會的風潮。
隨之而來的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像是當前線上演出市場以公益為目的,以免費為窗口,自然而然就會出現,雲演唱會應該通過什麼樣的形式來盈利?等到線下市場恢復後,線上演出是否還能夠長期延續下去呢?
「黑天鵝」下的流量紅利,線上演出浪潮才剛開始
在經濟學上,所謂「黑天鵝事件」就是指那些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而聚焦到演出行業,這一次疫情發生之後,對於線下劇場電影院可以說是致命打擊,但是對於線上的內容平臺無疑來說是一次流量紅利。
從一月底二月初開始,B站就率先提出了「雲演出」的概念,並攜手摩登天空推出「宅草莓音樂節」,前後持續了五天,累計直播時長達6個小時左右。
隨後,快手與太合音樂推出「雲趴音樂周」,開展了「連麥音悅會」;網易雲音樂從「就在臥室音樂節」推出「雲村臥室音樂節」;抖音聯合眾多華語樂壇實力唱將,發起了「Doulive沙發音樂會」和「DOULIVE在現場」;QQ音樂上線了#家年華和你宅一起#的活動,邀請眾多音樂人在平臺上直播;再到2月26日,蕭敬騰在快手舉辦了第一場在線音樂會,成為快手明星客廳演唱會的第一人。
這些臨時發起、相對零散的直播活動,便是今年雲演唱會浪潮最初的模樣。隨後這種形式得到更多重視之後,逐漸尋找到了更為系統化、規模化的運營模式。
其中,網易雲音樂推出高品質獨立音樂人直播品牌「硬地LIVE」,和全面開啟LIVE現場音樂扶持的「點亮現場行動」,計劃將會推出100場高品質現場級音樂演出,加碼助力原創音樂人。
而這次邀請來五月天坐鎮的TMElive超現場演出,則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基於泛娛樂行業的場景融合趨勢,在疫情發生之後所打造的線上內容生態。
根據騰訊音樂一季度的財報來看,其在線音樂服務的付費用戶人數達到了4270萬,相較於去年同期增長了50.4%,其中總營收更是達到了63.1億,同比增長1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便是來自於TME live。
據文娛商業觀察統計,自今年3月份推出TMElive超現場演出至五月天的線上演唱會,TMElive累計帶來了十場風格迥異的雲演出,演出場景從沙發到餐廳,展現了不同舞臺之下同樣的精彩。
其中,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創造了在線觀看人數的新高,用14首深入人心的歌曲,唱哭了數以萬計的網友,為線上演出釋放了無限的可能。
包括這次五月天的線上演唱會,也受到了頗多關注,五條熱搜同時刷榜,朋友圈廣泛豎屏,全場亮起的螢光棒惹人感慨,一個多小時的演出,讓觀眾直呼意猶未盡,隔著屏幕依然喊著安可,正如陳信宏在演唱會中所說的,「五月天的歌會陪著你,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
「相信未來」式的義演活動,公益之後便有商業湧出
在當前環境下,這些雲演出活動已經從帶有公益屬性地免費為觀眾呈現,逐漸轉向具有商業色彩的演出活動。
疫情發生之後,由阿里文娛旗下大麥聯動微博、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共同發起的「相信未來」大型義演活動,堪稱中國音樂史上最大規模的線上義演。
這一方面是受國外由Lady Gaga、世界衛生組織、全球公民公益組織三方發起的《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離不開老狼、高曉松等一系列音樂人的集體倡議。
在倡議書中寫道,「義演用音樂的力量安撫所有的心靈,義演擯除一切商業元素,不要音樂版權、不接受冠名、不插播廣告、不需要會員權限。同時義演內容也真誠開放給所有有視頻播放資質且承諾無商業條款的平臺同步播出。」
與「相信未來」的公益先行做法不同,當前越來越多的雲演唱會開始打起了付費的算盤。
四月初,愛奇藝娛樂LIVE計劃正式推出,以自家旗下男團UNINE一周年線上演唱會為開端,全面開啟針對線上演唱會的布局。愛奇藝在這場線上演唱會中所採取的是類似於「單片付費」的做法,根據會員與否售價3-6元不等。
而後,網易雲音樂的「點亮現場行動」,也是首開音樂付費直播模式;接著摩登天空宣布正式推出「草莓星雲」,開啟集高質量演出、訪談互動、在線交互於一體的付費演出直播計劃;阿里文娛旗下大麥、優酷共同發起的致力於演出行業復工復產的演出線上化發展計劃「平行麥現場」,也為所有演出者設計在線收費和分帳機制。
這些線上演出付費模式的嘗試並非空穴來風,在線下市場零收入的狀況下,線上成為了大多數音樂人求生的路徑。同時,內容平臺邀請音樂人參與直播活動,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僅僅只是免費,那麼雲演唱會的形式必然也不會長遠。
就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鞏漢林當被問及文化產業如何度過疫情寒冬時,鞏漢林表示,建議劇場採用雲上和觀眾交流,和傳播平臺達成合作,並向觀眾收取一定門票;同時希望國家對受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給予減稅降費免租等政策支持。
「雲演唱會」並非一時之快,低價多銷或成發展方向
其實關於線上演出付費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2014 年,樂視音樂就已經把目光鎖定到了在線直播,當時聯手汪峰舉辦音樂會,在國內首創演唱會O2O付費模式,這場直播演出收穫了4.5萬人的在線觀看和7.5萬餘次的點播。
經過試水之後,2016年年底騰訊視頻和微鯨VR聯手打造王菲「幻樂一場」音樂會,通過先進的VR技術,讓未到場的觀眾也能有親臨現場的感官體驗。這次現象級的演出共收穫了2150萬人次的在線觀看,累計總播放量達3.5億,且「收割」了56萬條彈幕。
之後,演唱會的線上轉播逐漸變得頻繁,TFBOYS組合誕生四周年演唱會、NINE PERCENT「限定的記憶」告別演唱會等陸續都實現了付費線上觀看的渠道。
所以說,這一次的「雲演唱會」再度流行,並非是一時之快,也絕不是短期的嘗試,更像是對於線上演出模式的一次升級大考。
即便等到線下演出市場逐漸復工後,這種雲演唱會模式依然能夠長期存在。雖然線上看演唱會的現場震撼感大打折扣,但是線下演出在門票售價上和人員限制上都是具有一定的門檻,由此來看,雲演唱會的模式在未來也會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
並且不同於對現場演唱會進行單一轉播,雲演唱會也會湧現出越來越多專門獨特的形式。從客廳裡的沙發音樂會,到餐廳裡的晚宴音樂會,雲演唱會正在用不斷豐富的場景模式和創意內容,產生了自身所別具一格的魅力,而這些都是傳統演唱會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另外,相比之下,雲演唱會可以擁有更為龐大的受眾群體,若是採用「低價多銷」的模式,依然具有所向披靡的市場前景。
總而言之,伴隨著對於線上演唱會的逐漸深入了解,這種演出形式不再僅是線下演出空缺的替代品,也不再是線上演出轉播的複製品,而是一個正在被市場認可接受且具有無限可能的音樂市場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