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戳藍字關注一個常常詐屍的公眾號ovo
(Dominic kuba飾)
《自殺空間》影評
終於,我坐下來寫寫這部曾經讓我魂牽夢繞的電影了。
先表明一下我的立場吧,這部電影是我很喜歡的甚至到目前是我最喜歡的,所以在寫的時候不免會多加褒獎,希望大家先知道。畢竟,電影這個東西,除非極端好或是差,還是很主觀的,所以我的感受只是分享,給大家理解這部電影提供多一個角度,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想安利好電影給你們。
(Dominic)
好啦,正文開始。會有劇透,但是個人覺得不會影響觀影感受。如果非常介意的話最好先看了電影再看哦。
(Dominic)
《自殺空間》是2011年上映的一部波蘭電影。整部片的基調是很壓抑的,比較輕鬆的只有前面的二十幾分鐘,電影的主題是關於家庭陪伴的缺失、校園霸凌以及網絡世界的紛亂對於成長中的青年造成的致命重創。電影的主角Dominic(kuba飾)對於本是一個家境優越、生活無憂的少年,卻因為在畢業舞會上一次玩笑的遊戲,被當做是同性戀者受到同學的各種冷嘲熱諷,他的父母卻因為工作遲遲沒有發現孩子的問題,最終Dominic自我放任在網絡的虛擬空間裡,最後在衝動之下自殺。
這部電影有許多值得深挖的點,我著重就幾個問題來談。
#1不是同志電影
同性戀這個話題在這部電影裡充當著一個轉折點,論重要性它是重要的,但是在這部電影裡不是主旋律。由此牽扯出來的是主角Dominic對現實絕望的第一個階段,他朝夕相處的朋友在他出糗之後選擇利用社交媒體來擴大關注,獵奇的心理超越了他們的友誼,在Dominic缺少父母陪伴的成長過程裡,朋友與他的分量是很重的,於是,面對嘲諷面對這種另類的「霸凌」他的自尊、他的心理都受到了重擊。
(畢業舞會的玩笑)
Dominic在後來利用了同性戀這個幌子對他的父母進行了一種無力的反抗,或者說是一種不成熟的為了博取注意的行為。之所以說是幌子,是因為從整部電影看來至少我自己認為,Dominic並不是同性戀者。從父母的傳統思維方式出發,他們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在電影裡有另外兩個細節讓我有更深的感觸:第一是Dominic當著父親上司和他女兒的面聲稱自己是同性戀並親吻了戲劇院裡的雕塑,這個情景真的設計的很巧妙,在觀看的時候我有種百感交集的感覺,但是更突出的是一種心疼。
(Dominic當眾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
Dominic深知這對他父母的影響之大,他的這種行為看似羞恥荒唐,但是我們回想一下小孩子博取成年人關注的浮誇行徑,我們就會發現其實導演是為了表現Dominic還是很幼稚的處事方式。第二是Dominic父母的態度,他們在上司面前很是尷尬,但他們卻還是沒有摘下虛偽的面具,Dominic的媽媽說了一句話:「你真是被寵壞了。」在她的眼裡,Dominic豐衣足食,自己滿足了他一切物質上的要求,他卻不懂事。更甚的是Dominic的爸爸說:「沒有人在意你是不是同性戀。」這句話何其殘忍啊,作為父母就算再沒法接受,也應該會表現出最起碼的關心的態度,不,應該是關注的態度,哪怕知情之後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正常那也是一種關注、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怪物那也是一種關注。此時的Dominic為的只是博取父母的甚至不是關心,而是關注。父母表現出的冷漠是多麼諷刺。
#2「自殺空間」
不再去學校之後的Dominic,在網絡上認識了Sylwia,,一個數年沒有離開自己房間的資深網蟲,她是絕望、消極的代名詞,她對現實完全絕望,她自殘、混日子,在網絡上卻成了一個小集體的女王,她創造了自殺空間,不用說這裡面聚集了許多在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人,他們都揚言想要自殺,當然他們沒有這個勇氣,於是他們聚集在一起找歸屬感,他們承受不住現實生活中的失意,選擇在網絡世界裡發洩。Dominic當然不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是他認識了Sylwia並進入了自殺空間,在這段時間裡他對現實的絕望一步步加深到頂峰,在與Sylwia的交往中他帶著父親的手槍回到學校,再一次受到了傷害;他學會了自殘學會了自閉,不吃不喝十幾天;他從一開始陽光幽默的男孩子一步步墮入深淵。
(Sylwia)
父母終於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請來了好的心理醫生卻因為畢業考試臨近而想要急功近利,堅持用藥物治療,最後間接導致了Dominic的自殺。從這裡我們看到了Dominic父母的另一個關鍵詞——功利,這種功利,超出他們自己的生活轉嫁到孩子身上,殊不知給Dominic帶來的多大的傷害。對於Sylwia這個角色我反而是站中立態度,我並不認為她是殺死Dominic的罪魁禍首,哪怕她利用Dominic拿自殺用的精神藥物,卻萬萬不會料到Dominic會自殺,更何況在我看來她對Dominic是產生了愛的,這是後話。
(Dominic精神幾近崩潰)
我現在想說的是Sylwia和自殺空間對Dominic的死到底應該負怎樣的責任?我認為只能是一個助推的作用吧,加速了Dominic的死亡,此外我還有兩個點要強調,第一Dominic的自殺在電影的情節設置上是偶然事件,但是在主觀感受上這種偶然性不成立(注意!!是本人的主觀感受)在前面情節的鋪墊下,Dominic的死隱隱約約中已經被預見。第二,拋開前面所說的Dominic的父母過失,他們的「斷網行為」幾乎可以算是一個導火線,Dominic的爸爸在「無計可施」的情況採取了最直接、粗暴、強制的方式試圖救他的孩子,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時候Dominic已經答應幫助Sylwia自殺——通過在酒吧裡見面給她精神藥物並見第一次面也是最後一面,這個時候聯繫不上Sylwia,對於已經把Sylwia當做最重要的精神、感情寄託的Dominic來說是晴天霹靂。
(Dominic在意念中與Sylwia相擁)
在這個充斥這負能量的自殺空間,Dominic找到前所沒有的境遇,他可以逃避現實、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關注的地方。它絕不是積極的,但它不是少年瘡疤的始作俑者,它也許在這個傷疤上抹上了止痛的麻醉膏,轉嫁了少年的苦痛,卻讓他忘記了它還在失血。
#3關於愛
在這個點上我是在不想多加以贅述了,還是分開兩個主要的角色來講吧。首先是Dominic的媽媽,我認為她對於Dominic的愛是最深的,不僅僅因為Dominic是她的孩子,也因為她是相對於爸爸更加柔情的一個角色,她對Dominic的結局當然有責任,因為她的方式也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此外她的柔情正是表現在她會心疼孩子,她再Dominic歇斯底裡的時候,與丈夫搏鬥想要插回網線,她面對無情的心理醫生果斷的拒絕單純的藥物治療,最後,在Dominic死後她進入自殺空間,對這些Dominic口中的「知心朋友」道謝。在整部悲劇為主調的片子裡,媽媽的行為會留有一點溫存。
(得知死訊自殺空間裡的角色在一個個下線)
第二個當然是Sylwia,她的生活糜爛,嚮往終結自己的生命,卻始終表現為一種怯懦,她也很無知,她不知道她的慫恿給Dominic帶來多大的影響,她不知道Dominic的處境,她只是不斷地、自私地向網絡對象輸出自己的情緒罷了。但是,她對Dominic有愛意嗎?我認為是有的,興許是Dominic在這個已然枯燥的自殺空間裡顯得新奇,興許是她被Dominic的純情所吸引,總之在得知Dominic死訊之後,所有玩家一個個消失在自殺空間,只有Sylwia呆滯著。在Sylwia衝出汙穢雜亂的房間,狂奔到空地上,失聲痛哭的場景時,彈幕裡划過一句話「他用生命換你清醒」,我不置可否。
(Dominic到酒吧赴約,在藥物和酒精的作用下幻想見到Sylwia)
這部電影真的有太多東西想寫、想說,但是礙於篇幅吧,我還是決定就說這些,在我表達的觀點裡可能有人覺得過於苛責Dominic的父母,畢竟自殺空間在電影的布局上表現的負影響很多,但這僅代表我的看法,如果你看過電影有什麼想跟我們交流的歡迎留言、私信(最好是留言啦這樣大家都能看到)。
「雖然有點違和,還是祝大家端午節快樂2.2」
「長按二維碼,跟我們一起分享好故事」
帶著你的故事來,不管多晚,我都在這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