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超最大的新聞恐怕就是天津天海俱樂部正式解散,而開始答應支持的萬通卻沒有了身影,多家媒體對於其行為進行了痛批。但是天海當初為何就要跟萬通談判呢?
天海從開始準備轉讓的第一天起,就有多家企業表示感興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天海這個中超資格,當然還有其所在城市的發展方向,但是萬通一開始就擊敗眾多對手,很大一方面就是因為背景是上市公司,表示不差錢,這讓天海方面非常滿意,但是眾所周知的也成為了最後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代表萬通出現的,一直就是個「中間人」。
《東方體育日報》當時就表示:「萬通控股是是通過「中間人」 出現的,並走到談判桌前」。運動幫判斷:天海當時並沒有太在意這件事情,但是這恰恰是最後天海倒下的重要原因。因為天海也是對這位中間人非常信任,因為其背景有「足球圈」人脈,強大的資金實力+硬氣的人脈,沒想到最後卻是這個結果。
《齊魯晚報》就尖銳的指出,實際「直到5月,萬通依然沒有給天海注入過一分錢。天海在萬通不斷給自己『畫餅』卻遲遲沒有資金注入的情況下還是垮掉了。」 不過:「萬通控股通過收購天海這一流言讓自己的股價漲幅超過了50%,萬通的市值也從之前的110.3億衝到166.8億。天海在萬通不斷給自己『畫餅』卻遲遲沒有資金注入的情況下還是垮掉了,而萬通利用天海最後的餘溫給自己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東方體育日報》表示,到最後萬通控股200萬也不肯墊付。
鳳凰網體育也表示:'66天時間裡,萬通的股票漲幅超過50%,市值也從之前的110.3億飆升到166.8億。」但與此同時,「最最最最最離奇的是,這個在中國足壇掀起巨浪的故事,從伊始到爛尾,萬通似乎一直是個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角色,替萬通背書的,有媒體,有球迷,甚至有各種機構,但偏偏沒有他們自己。」
直到天海解散,實際天海和所謂的」萬通「 折騰了二個多月,最終可以說曲終人散都不知道自己怎麼離去的。天海沒錢,實際上就是要找個金主,而代表金主的卻是股權複雜的」代表「 。實際代表們對這件事情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而天海沒食引不出兔子,地是一方面。但最終的問題還是天海找錯了對像,直到天海解散,萬通總部也沒有什麼官方聲明!代表到底能代表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