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豆在演戲,演員在唱歌?評價的權利何時才能還給觀眾

2020-11-23 Vogue服飾與美容

這幾天,微博上最大的爭議,來自演員孟子義。

起因是在最新一期《演員請就位2》,她進入郭敬明的拍攝組,但卻拒絕用劇組的統一妝發,私自改妝,甚至自帶了專屬的化妝師。

她的舉動讓一向對自己組演員說話挺溫和的郭敬明當眾質問——「為什麼要這樣?」


並且直接警告說:「你再亂改一個妝,就別拍了。」

這場衝突立馬將「孟子義」推上熱搜第一,但批評她的聲音幾乎一邊倒,直指她「不敬業」。


事實上,無論是大熒幕電影以及電視劇拍攝,又或是綜藝裡的臨時劇組,甚至是雜誌的拍攝,演員的妝發都是為劇情和主題服務的,它們務必要貼合整體的角色與情境設置。

也就是說,擅自改妝極大概率會破壞角色的「統一性」,最終導致全劇組心血白費。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郭敬明的憤怒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當然,「改妝」這一話題之所以在當下被強烈反抗,並火速刷遍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更深層反映的是關乎演員專業精神缺失的嚴肅議題。


「孟子義們」做錯了什麼?

如剛剛所提到的,在影視行業,演員擅自改妝是大忌。

而孟子義之所以讓人憤怒的另一個原因,是她私自改妝容並非首次。

與《演員請就位2》同時衝上熱搜的,還有四年前的表演綜藝《一年級》,在綜藝裡,孟子義把小偷原本灰頭土臉的妝容卸下,並堅持:「我演的又不是乞丐,要那麼黑幹嘛?」


這一行為遭到袁詠儀當場反駁:「你是導演還是演員?」


後來她出演《陳情令》,不願卸下她的粉紫色美甲,讓觀眾們非常出戲。

一連串的「不敬業又冒犯的舉動」,被鏡頭實誠記錄了下來,才有微博上她道歉,但網友卻不買帳的境況。

也是在同一天,鞠婧禕在電視劇《如意芳霏》中的一段綁架戲也衝上熱議。

被綁架的她咬著一塊手帕,濃妝豔麗,面不改色,與「被綁架」的情景極端失衡。


早在之前,她也在某個採訪中透露演戲定妝會用同一個造型師。

這貌似也印證了她為什麼在《新白娘子傳奇》、《漂亮書生》、《如意芳霏》裡的造型,幾乎別無二致。




*這三個造型居然來自三部截然不同的劇

從側面看來,也是觀眾們苦「演員不專業」久矣。

同樣的綁架戲份,周迅在《李米的猜想》裡就敢豁出去,用血求救,眼神驚恐,讓人立馬代入情境,最終拿下金雞獎影后。


青年演員鄧家佳,在《無證之罪》裡的綁架戲也重新被推上熱搜,沒有一句臺詞的驚恐絕望,攝人心魄。


不少愛豆演戲介意「付出」,介意「變醜」,不僅有礙劇情的圓滿,還會形成連鎖效應,更多抱有同樣心理的演員便一擁而上。

在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片場,有個飾演宮女的演員,被副導演選中成為幫主角測試光線的「光替」,站了足足兩個月。

因為是「光替」,所以最後,幾乎一秒鏡頭都沒有。

這個演員,叫張天愛。


這種經歷,於演員來說,是磨礪,亦是機會。

成名越是困難,得到後,便越懂得珍惜。


而在現下的影視圈,流量們為角色能貢獻幾分是一回事,粉絲願不願意又是另一回事。

有不少愛豆主演的劇集,剛發定妝照就被粉絲們強烈抵制,認為妝發造型都沒凸顯偶像的風採。

像演員王剛說的:「很多粉絲不願意藝人扮醜、演壞人。」

故此之下,很多流量在挑選角色時,會把「妝發好看」作為其中標準,將個人形象排在了人物之前,更在乎「角色美不美」。

像《演員請就位2》裡的導師趙薇,在《親愛的》扮醜演李紅琴,每天到片場都「比自己想的還要糟糕,認不出來」。

但她靠這個角色,拿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


很多人忘記了,論「流量」,趙薇才是初代「流量」。

當時的《還珠格格1》取得了全國收視率47%的好成績,《還珠格格2》播出時,全國平均收視率突破54,最高達到68%,成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但趙薇想轉型,於是她跟瓊瑤說不拍《還珠格格3》了,接著用了4年時間專注電影方面的發展。

對外形要求甚多忽視自身的「演技」,就會本末倒置。

於是很多流量,演戲多年技藝未精進,但熱搜卻上了不少。

同類話題與情形一再出現,網友開始對演藝圈的要求越來越嚴苛,拋不開偶像包袱,註定融入不了角色。


愛豆在演戲,演員在唱歌

當演員的標準被拉下來後,整個行業變得更浮躁,專業能力被拋開,很多能力不足但自視甚高的愛豆們,將娛樂圈帶到一種窘境。

畢竟市場看重的,是如何快速變現。

記得兩個月前,微博有個熱搜標籤是:愛豆在劇組演戲,演員在晚會唱歌。


這種調侃是對近些年流量經濟的「總結」。

乍看起來,他們都在衝破「安全區」,去全新的領域,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流量們霸佔了許多資源,在表演事業上「鍍金」,而真正的演員卻只能跑去上綜藝,乃至跨界唱歌求機會。

遠的不說,《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前的噱頭,就是集齊了一批出道多年,但多數在娛樂圈沉寂過一陣的女性藝人,她們中不少正是演員。


並且不止一次在節目上吐露過自己的心酸,明明專業能力過硬,但幾乎沒有戲拍,要在「逆齡女團」的包裝下重新出道。

更殘酷的,是30個人爭奪最後的7個出道名額。

作為影視製片人的張萌調侃自己是來「找演員的」,跟金莎、孟佳等人承諾「以後姐找你拍戲。」


尤其是在樂壇早就不景氣的現在,從音樂圈出道的愛豆們,慢慢轉戰影視圈,那對於乘風破浪的她們來說,就更難了。

明明夠努力了,去爭取了,結果又怎樣呢?

有幾個姐姐,在節目完結後,又迅速沉寂了下去。


更諷刺的是,一蜂窩跑去演戲的愛豆們將資源拿走了,注意力卻放在表演之外的地方。

粉絲經濟下,娛樂圈最盛行的撕番位,在IP效應強大的項目裡,工作室為了藝人的地位,粉絲為了偶像的排位,撕得樂此不疲。

影視創作團隊早就喪失了話語權,拼命討好資方,又怕得罪粉絲,在兩頭夾擊下,市場上劣質品橫行霸道,觀眾的興趣取向被忽略了。

與此同時,愛豆們的片酬被抬到「天價」,無數初出茅廬的流量演員們,拿著動輒上億的片酬,而低調的實力派,常常戲份被壓縮,連片酬空間也不斷變窄。

拿《隱秘的角落》演周春紅的劉琳來說,去拍戲只能自己買火車票,足足站了8小時到片場,她格外珍惜演戲的機會,因為被無端替換,片酬低下的情景經歷太多了。



有人也許會問:愛豆們擁有市場號召力,能快速變現流量,拿高片酬不合理嗎?

可問題是,觀眾買單的到底是愛豆的臉和流量,還是演員演繹的好故事呢?

最無解的是,資本流水線造星、粉絲經濟造神,畸形生態一旦開始,就很難再回去。


將評價的權利還給觀眾

曾經,影視圈最讓人自豪的地方,是一張張努力且生動的臉,賦予影視劇以鮮活的生命。

那種境況有多久不再了?

觀眾又曾呼籲過多少次「為什麼現在的劇沒有以前好看」?

歸根到底是影視圈早就換了一批人,評價的標準也交由一個個「大數據」決定:播放量、曝光度、熱搜數成為新的標準,「演員的門檻」越來越低。

張譯就公開抨擊過組團去演戲的愛豆們,在他看來,演員應該是有一定門檻的。


前兩天開播的《鹿鼎記》,在豆瓣評分只有2.5分,在所有翻拍版本中墊底。跟好評如潮的TVB版更是差了一大截,很多人也開始討論起TVB對演員的培訓機制。

拿TVB培養演員的訓練班來說,演員無一不是從龍套開始跑起來的,從周潤發、梁朝偉、劉嘉玲等人,到後來的林峰、佘詩曼,都在這個體系下成長。

胡杏兒剛加入TVB演戲時,天天被觀眾狠批「演技差」,她也坦誠無言可對,只能默默努力,後來終於坐穩「TVB一姐」。


如今她在節目中「扮醜」學方言,願意衝破舒適區再出發,拿到S卡後,最先感謝TVB讓她成為今天的「戲骨」。


儘管TVB不止一次被控訴「酬勞低全年無休」,但起碼為演員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拓寬了他們的表演空間。

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也還原了這種訓練班式演員生態的殘酷,行業讓演員認識到應具備自我修養,都在講「能不能有點專業精神。」


而以前真正從科班出身的演員,也自覺用能力捍衛演員的尊嚴。

像當年剛出道的章子怡拍《臥虎藏龍》,那時在導演李安心中她不是最佳人選,隨時可能被替換,但章子怡偏要成為「唯一」。

她如今不斷被提起的拼勁,不就是當年吊著威亞、臉不懼往牆上撞的倔強?


也慶幸這些在觀眾嚴苛標準下成長起來的演員,敢於放下臉面,靠自身實力衝破瓶頸。

趙薇曾在給新人演員的勸慰時直言:「要真正的產生興趣,再去做一件事。」


但也許,僅僅靠努力與興趣出頭的言論早就消弭了。

如今的演藝圈狀態,不用配音就被贊「敬業」,不用替身被誇「努力」,扮醜也是「拼命」的一種。

這些本該專業之內的事情,變成一幕幕荒唐。

那些急功近利的聲音,淹沒了追求專業的吶喊。


表演學科背後的含義是什麼,並不只是那些美麗的臉,千篇一律的演法,還應該包括天賦、努力程度,還有對演藝事業的敬畏與熱愛。

這些維度,才是衡量演員的標準。

什麼時候,愛豆們能把自己「砸碎」了,去塑造成戲裡的那個「人」?

什麼時候,評價演員妝發、演技的權利,可以再交還給我們觀眾?

那才是,時代的進步。

相關焦點

  • 「愛豆在演戲,演員在唱歌」
    愛豆在演戲,演員在唱歌當演員的標準被拉下來後,整個行業變得更浮躁,專業能力被拋開,很多能力不足但自視甚高的愛豆們,將娛樂圈帶到一種窘境。記得兩個月前,微博有個熱搜標籤是:愛豆在劇組演戲,演員在晚會唱歌。這種調侃是對近些年流量經濟的「總結」。乍看起來,他們都在衝破「安全區」,去全新的領域,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流量們霸佔了許多資源,在表演事業上「鍍金」,而真正的演員卻只能跑去上綜藝,乃至跨界唱歌求機會。
  • 內娛現狀:演員去唱歌,愛豆來演戲,觀眾生悶氣
    ,所以希望愛豆系演員都去「清醒」一下。,阿槓也不是覺得愛豆系演員不應該去演戲,實在是觀眾的寬恕度夠高了,可他們的演技問題卻一直沒解決。某種程度上說,愛豆們的轉型還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很多實力派演員的機會。靠著自身流量刷劇,享受了最大限度的持續曝光卻不好好演戲,粉絲還把他們保護在水晶殼裡不讓批評不讓觀眾說話,這種「德不配位」的情況,誰看了不生氣呢?
  • 為什麼愛豆在忙著演戲,演員卻在各大晚會上「唱歌對嘴型」?
    有位網友感嘆,「國內娛樂圈讓我感覺很荒謬的一點是:愛豆在各種劇組演戲,演員卻在各大晚會上表演假唱」。,愛豆們為了提高知名度,一個個奔赴劇組演戲。以前也有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像是王寶強、趙麗穎,但他們大多是跑龍套闖出來的,現在的愛豆們被流量送出道,一演戲就是主角,觀眾能不吐槽嗎。
  • 娛樂圈荒謬一幕:愛豆在劇組演戲,演員卻在晚會上表演「假唱」
    俗話說「娛樂圈是個圈」:一般來說,唱歌的歌手會參加綜藝節目,參加綜藝積攢路人緣之後又會進組當演員,演員又會轉為幕後製作,隨後該轉化為導演,導演做過了再去寫書,這麼一套下來,又會回到原點,總之,娛樂圈裡的藝人為了站穩腳,不得不多棲發展,於是就有了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愛豆在劇組演戲,演員卻在晚會上表演「假唱」。
  • 不敢扮醜的愛豆型演員,觀眾還能忍多久?
    這幾年來,愛豆或網紅去演戲,演員反而開起了直播,而作家也成了導演,反正內娛圈的門檻越來越低,所以,爛劇、爛片層出不窮。比如,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雷霆戰將》,此劇找來了老戲骨,也請來了科班演員,但就是不好好打磨劇本,布景與演員頭上的「髮膠」比劇情更有看點。
  • 愛豆做演員,真的用心了嗎?
    首發 | 公眾號:追唄娛樂領域十大最具價值公眾號內的迷惑現象:愛豆在各種劇組演戲,演員卻在各大晚會上表演假唱。觀眾受罪還不能批評,有苦難言,問就是「非專業演員」、「非專業歌手」。非專業可以,但是愛豆做演員,真的用心了嗎?
  • 同樣是演戲,愛豆和演員的差別有多大?
    如今國內選秀越來越多,國內市場還不太成熟,沒有打歌舞臺,所以選出來的愛豆基本最後紛紛轉型成為演員,但大多數初次演戲總會因為演技不過關遭到批評,最後和專業演員拿出來進行對比,引發了&34;的爭議。結果意料之中,很多人都說演員比愛豆優勢很大
  • 龔琳娜籤不假唱協議,歌手全開麥來了,愛豆們只能去演戲?
    《演員請就位2》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另一檔類似的綜藝已經開始邀請明星了,據悉《我就是演員》這檔綜藝已經先後跟趙小棠、何洛洛、孔雪兒、李藝彤等人加盟了,目前已經有愛豆成功跟節目組籤約了。未來大量的愛豆要湧入影視圈了。愛豆們為何要扎堆演戲呢?爾冬陞曾一語道破。
  • 愛豆演員全亂套,本末倒置的行為什麼時候整改
    內娛圈的發展本末倒置,演員不演戲去唱歌,愛豆不唱跳去演戲,很迷惑!最近很多網友都在吐槽內地娛樂圈的一個迷惑行為,那就是演員和愛豆的身份互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現在的演員不怎麼拍戲了,只要稍微有點名氣就去上綜藝,或者參加各大慶典的唱跳表演。而那些不會演戲的愛豆則紛紛跑去演戲。
  • 任敏:演員是可以談戀愛的!真的可以?愛豆轉行演員有點多了?
    作為演員,如果你沒有像任敏這樣的有大熱作品的底氣,目前還沒有站穩腳跟,那還是先磨鍊演技吧。當然可以談戀愛,因為演員詮釋角色,不需要觀眾為他們過度消費,只要支持和喜愛他們的作品就好了。反觀部分青春偶像愛豆,自身沒有能打的作品,既想依靠粉絲拼命為你花錢,又想自己談戀愛,這是不是有點貪心了。看去年塌房有感,真的像黃子韜說的那樣:娛樂圈門檻越來越低,越來越沒底線刷新三觀!所以他們爆出戀愛,被抵制是正常的。
  • 流量愛豆紛紛扎進影視劇,觀眾們倒黴了!
    這種操作已是業內公認的規則,因為很多愛豆出道時的定位就是做全能藝人,唱歌,跳舞,演戲,主持等要無所不精。 包括如今的頂流明星肖戰、王一博,也都是組合愛豆出身。 好在他倆演技在線,《陳情令》大火,硬說愛豆沒有演技也是不合適的。
  • 大多數愛豆轉型跑去演戲,多數演員卻上舞臺尷尬假唱
    觀眾普遍認為,愛豆轉型的演員演技很差,而且他們的顏值也扛不住影視劇的鏡頭,再加上拍古裝劇的他們,也不適合穿古裝,穿上身有違和感……總之,愛豆轉型的演員,幾乎沒有人能受到觀眾的一致認可和好評。觀眾們天天說愛豆不要去演戲,但是,如果舞臺足夠多,飯吃得飽的話,也不是每個愛豆都想去拍戲的。目前國內影視娛樂行業,確實不像日韓那樣有那麼多的舞臺及打歌節目。飯少就算了,可上舞臺唱歌跳舞這碗飯,還有人來跟愛豆們搶。
  • 曝蔡徐坤也要當演員,沒作品的愛豆只能曇花一現
    如今的娛樂圈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選秀出身的愛豆不好好唱歌跳舞,總想著進軍影視圈當演員,因為這些愛豆往往並不是科班出身,沒有接觸過什麼表演專業的教育,所以演技方面可以說是一塌糊塗,但偏偏這群人去演戲還可以當主演。
  • 愛豆「再就業」為啥都瞅準演戲綜藝
    說起來這些演戲綜藝也真有意思,套路都不帶變的,用愛豆來吸引火力、打開知名度儼然已經成了演戲綜藝的家常便飯。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從愛豆到演員,到底有多遠的距離。  同樣是跨界,為啥只對愛豆跨演員嚴格,卻對演員跨愛豆寬容呢? 細想來看,這話其實有大問題。 人家《追光吧哥哥》只是做個綜藝博觀眾一笑,又不靠唱跳養活自己。
  • 有「演員臉」的愛豆!裴珠泫、jisoo、趙美延的臉,不演戲真可惜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更多娛樂消息有許多愛豆的天生條件很好,明明作為愛豆唱跳就已經很厲害了,結果還長了一張演員臉,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老天爺賞飯」嗎?下面就帶著大家去看看,那些有著公認「演員臉」的愛豆們。
  • 專訪馮建宇|想做一個會唱歌的演員、會演戲的歌手!
    唱歌、演戲……馮建宇一直很努力,而這次小奇也很有幸的邀請他來到愛撩專訪間,對於現在很火的嘻哈樂,他這樣說……聽搖滾唱情歌他是不一樣的美男子這次接受小奇的邀請來到愛奇藝愛撩專訪間,也是因為他參加了愛奇藝尖叫之夜演唱會。
  • 成毅VS陳宥維,有能力的演員專心演戲,無實力的愛豆迎合粉絲
    成毅主演的電視劇《夢醒長安》劇組見面會上熱搜,同時,陳宥維參加《演員請就位2》因粉絲大喊不行就拒絕與女演員擁抱,此時也上了熱搜。成毅和陳宥維的區別是前者是演員,後者是愛豆,把它們聯繫在一起,談談演員和愛豆對粉絲的態度。
  • 從楊超越看愛豆現狀:演戲是把「雙刃劍」,成敗在一部戲之間
    如今,愛豆轉型做演員早已經不是稀罕事,但是卻很難有一鳴驚人的例子。其實愛豆轉型做演員除了提升自己的演技之外,還有一條捷徑那就是演與自己最像的角色。一般愛豆剛開始演戲,最好從比較簡單的角色開始嘗試,如果是本身外形、性格與自己相像的角色,那麼則更容易取得成功。
  • 愛豆不配當演員嗎?
    唱跳出身的愛豆,主場是舞臺,他們需要將個人魅力外放至最大化,越「炸」越亮眼,才能讓人越過各種絢爛的舞臺效果注意到你。可不知從何時開始,愛豆臉和演員臉逐漸變成了一個對立面。演員臉,似乎包含了更多的褒義。於是我們總是會看到,無論是處於事業上升期、還是想要逆轉困境的愛豆,最後都會去演戲。
  • 陳宥維當演員實力不足?機場扔粉絲花,網友:沒粉絲愛豆啥都不是
    對陳宥維的了解和認識,還是在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中,飾演了《甄嬛傳》中的果郡王。他每次出場和表演,都會引起粉絲尖叫,想來他的知名度也僅限於他的粉絲。在出演果郡王中,情緒和表情管理一點都不走心,演技實在是太過於尷尬。也就是這個「勸退」觀眾的演技,讓他知名度水漲船高,使更多路人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