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8年的電影市場,最大的票房黑馬,毫無疑問是好評如潮、又燃又熱血的《紅海行動》,累計票房36.5億,位列年度電影票房榜第一名。貓眼上263.5萬人打分,給出9.4的高分。《紅海行動》兼具欣賞性、思想性和藝術性,從各個數據綜合來看,都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好電影。
《紅海行動》大獲成功,票房背後的大贏家除了出品方博納影業,還有一個牛人,叫劉力鳴,他投了《紅海行動》的百分之十,票房分帳淨賺1.2億,超過6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此之前,劉力鳴投資了《湄公河行動》,淨賺3000萬。嘗到電影投資的甜頭後,劉力鳴開啟了影視投資之路。除了以上提到了兩部電影,他還投資了《中國機長》、《749局》,以及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
左:於冬,右:劉力鳴
劉力鳴,人稱鼎蓋四爺,四川成都人,著名的演出承包商、資深的文化投資人。在劉力鳴的履歷裡,前半段主攻演出承包,與影視無關:
2009年,承辦中國賽區亞洲小姐、香港TVB、成都勁歌王頒獎盛典大型演唱會、首屆中國國際釣魚節開幕式晚會。
2010年,承辦《歡樂中國行走進成都青白江》、《走進江西宜春》等。
2011年,承辦西昌涼山彝族火把節《火舞月城》大型演唱會、《張學友1/2世紀巡迴演唱會》南昌、株洲、銀川、宜賓等城市演唱會。
2012年,承辦大型話劇《風華絕代》、電影《畫皮2》全球首映典禮。
2013年,劉力鳴出資投資拍攝了一部電影《金剛王》,首次試水,反響平平,分帳票房只有1000多萬。同年票房最高的電影是《西遊降魔篇》,分帳票房12.47億。
第一次投資,雖不得法門,劉力鳴沒有放棄。後來,他與好友,也就是博納影業創始人於冬,合作拍攝了電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機長》,可分票房分別是11.86億、34.22億、27.03億,每一部都是當年最火爆的影片之一。票房大賣,劉力鳴大賺。他參與的新片《八佰》,勢頭相當強勁,8月21號上映,目前票房已破14億,並且還在持續上升。
前後對比一下,你會發現,劉力鳴選擇的項目都是主旋律題材的電影:
《湄公河行動》 緝毒刑警大無畏的犧牲奉獻精神、掃黑除惡一往無前的堅毅決心。
《紅海行動》展示國家的軍事實力,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
《中國機長》 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責任意識,和對職業的尊重與敬畏。
《八佰》 表現八佰壯士堅守陣地、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血性和民族氣節
《八佰》劇照
劉力鳴選擇電影項目,經過了「審時度勢」的分析,結合大國崛起、人們家國情感微妙的變化,選擇了主旋律題材。因為今日之中國,已非往日積貧積弱之時,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際話語權越來越高,民族自信心與榮譽感日益提升。在此背景之下,體現家國情懷的影片「應景」地出現,很能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
劉力鳴的大膽嘗試,也開啟了主旋律與商業片結合的成功案例。《紅海行動》的導演林超賢評價劉力鳴投資大膽,有戰略眼光。
投資電影回報率如此之高,普通個人也能參與嗎?
答案是肯定的。《電影管理條例》明確規定: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以及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參與攝製影片。包括17年新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又重複提到。
儘管大部分人沒有劉力鳴的財力,看好一個劇本就能大手一揮投入百萬,把劇本拍成電影,放到大螢屏上。但是,普通人依然可以通過正規渠道投資電影,獲得票房分紅。
所謂電影投資,就是按照一定比例購買電影版權的收益權。持有電影版權的收益權,意味著你可以按照比例分得電影本身所產生的收益分紅,主要是票房收益和非票房收益。
投資電影與其他投資方式一樣,有風險,且賺錢的都是少數。行外人想入市,該如何篩選優質的影視項目,複製劉力鳴式的成功呢?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1. 影視IP 2.製作團隊(導演、主演、後期團隊等) 3. 背景輸入公司(製作公司、出品公司) 4.宣發公司
1.影視IP:
一部電影所依託的IP,決定了受眾基礎。 受眾越廣,就會吸引越多的觀眾看電影,可以直接影響觀影人數。《哪吒之魔童降世》依託的IP是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封神演義》。哪吒這個人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從小看哪吒的動畫片和電視劇,非常熟悉哪吒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亮眼的票房的成績,與影片本身依託的IP分密切相關。
2. 製作團隊
一部影片的製作團隊包括編劇、導演、主演、後期製作等等,編劇的劇本能力、導演的導戲功底、主演的演技和後期製作的質量等等,每一個環節都直接決定了成片的品質。
我們可以根據他們以往影視作品的口碑與票房,判斷新電影好不好看。舉個慄子,喜劇演員沈騰最近幾年主演了好幾部喜劇電影,票房都不錯,他的團隊也比較重視口碑和人設的塑造,沈騰不接爛片,業內人稱「票房吉祥物」。
好的主創團隊,從根本上影響了影片的票房與口碑。好的主創團隊,才是真正的「票房吉祥物」。
3. 背景輸入公司
首先,牆裂推薦一款影視人必備的軟體---貓眼專業版APP(不是廣告,沒給廣告費),可以查影片信息、影人信息、影視公司信息。
從貓眼專業版APP能看到一部電影多方面的信息,製片方,出品方,聯合出品方等等。製片方是製作執行層面,出品方出錢方,聯合出品方是出小錢的。
一般來說,很少有靠一家公司來投資某部電影的,更多的是很多出品方共同出品一個電影,有的多達幾十家。《流浪地球》影片的最後感謝了170位個人投資者,從本質上講也算是電影的聯合出品人了。共同投資一部電影,不僅分散投資風險,還可以共享資源,互惠互利。無論哪個行業,頭部公司的項目都是經過各方面測評,慎重決定的,影視行業亦是如此。所謂大樹好乘涼,背景輸入公司越牛,說明項目越優質。
前兩天七夕,上映了兩部新片,其中一部是《蕎麥瘋長》,票房一塌糊塗:上映兩天,票房不足5000萬。我在貓眼上一看,製作公司是一家沒聽過的新公司,《蕎麥瘋長》是這個公司的第一個項目。
4. 宣發公司
宣發,即宣傳+發行,通過線上、線下等各種媒體形式做宣傳,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個電影,對電影感興趣,心心念念等上映去看這部電影。另一方面,宣發的工作也包括與影院籤約:定檔期、排時間和場次。黃金檔期和黃金時間,代表流量集中,可以能票房水漲船高。
國內四大宣公司有: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貓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淘票票。前兩家有自己的電影院,自家人的片子在自家院線上映,那還不是什麼都好說。宣發公司的實力不是為票房錦上添花,有時候也直接決定了票房的命運。
中國電影行業起步雖然晚,但已經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前兩年的電影市場不斷打破記錄,創造新紀錄。從逐年上升的票房、電影院的不斷擴建,到觀影人數的增加、製作水準的不斷提升,中國電影正在持續發力。
除此之外,電影市場的人口紅利仍有增長空間。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中國電影市場的人口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所以,國內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除了看向「玄幻」的股市、或炒萎靡不振的樓市,投資電影行業不失為一種有發展前景、收益頗豐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