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打卡 2020.11-12 | 終於過去了,這一年

2021-03-05 在異鄉人面前唱歌
年底劇場散漫總結。2020 年的最後兩個月劇場打卡 18 次,其中話劇 7 部(包括高清放映和 1 臺聲優戲劇),音樂劇 3 部,舞劇 7 部(包括 1 部高清放映),音樂會 1 場(實際是半場)。全年劇場打卡共 49 次,看到這個數字我淚流成河(一個修辭)。
《迴廊亭殺人事件》| 寧波文化廣場大劇院 | 2.5/5

不好看。故事是完整的,肢體運用也很努力,但就是不好看。觀演前一天我也是意外在書店看到迴廊亭的原著就買了,號稱東野圭吾早期經典。但我個人在閱讀層面的感受一直是,其實東野圭吾的大部分作品(不論早期還是後期)都是為了寫一樁命案而殺一些人,而到底為什麼殺人,這背後的驅動並不能完全合理地立住(立得住的顯然是他真正的經典,比如《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等),情節傳奇而真相潦倒。所以基本上這個戲從內容文本本身就不夠好。

肢體運用是導演趙淼一直在鑽研的東西。網上有評論說這個話劇的質感比較像音樂劇,我同意。肢體表演的部分成為了整臺戲框架的一部分,我也同意。但是,還是那個問題,並不好看。我思考了很久為什麼一個質感這麼像音樂劇的話劇卻讓我感到如此不適,可能首先還是因為編舞哪怕是放到音樂劇裡都不算精彩。比起沒有大量舞蹈的話劇來說,《迴廊亭》的編舞顯然算亮點。可是如果單把肢體部分拿出來看還是比較平庸的。其次我的耳朵對音樂非常非常挑剔,而趙淼的戲裡所使用的音樂,如果委婉一點評論,水平也在中等偏下。能聽,普通,不刺耳,但是並不讓我覺得有出彩的部分(比較頂級的話劇音樂應用可以參考圖米納斯的戲),毫無正面的記憶點,反而還有不少槽點。因而在一部至少有一半的內容是由肢體配合音樂來推進的話劇裡,這些設置也時不時讓我有一種「這樣做真的有必要嗎」的感受。

其實如果這些肢體部分非常精彩,那麼是可以犧牲一些戲劇節奏(比如音樂劇的戲劇節奏通常與話劇是很不一樣的)來為它讓位的。可惜在我看來這種犧牲在《迴廊亭》裡並不值得。也因此,這臺戲的節奏同樣令人不適。

女主的過去和此刻同時存在的舞臺表現形式還是比較有意思的,兩種形象衝突地共存於同一個時空中,撕裂,對比,交錯,看得出來是用心設計的。其實用心設計的地方不少,但導演想放的東西太多,看到後來就有一種過剩之嫌。

舞美在大部分時間都無功無過,燈光有幾處顏色對比甚至可圈可點。但最後那場大火的移動廣告牌式置景簡直是要命(貶義)。

《寂靜之家》(放映) Tyrannis | 西戲 LIVE | 4.5/5

因為全程無對白所以其實嚴格定義來講應該不算話劇,大概屬於默劇。但為圖省事還是放在這一欄裡了。柏林戲劇節的放映,非常 creepy(褒義),95 分鐘的精神折磨。非常實驗,我還挺喜歡的,但絕對不會看第二次,太累了。

特別喜歡演員全程幾乎是閉著眼演戲。演員在眼皮上畫上假眼睛,貼上假睫毛,仿佛無時無刻都在兩種極端間遊走橫跳,很奇妙的,明明是兩極卻又沒有清晰的界限。有很強烈的傀儡感,被一種無形又絕對的力量支配。有一些很暴力的東西,但又能感受到完全的無力。

BGM 裡有持續的人類慘叫,但處理得比較像鳥類的叫聲。詭異且折磨人。闖入者以及此後家庭狀況開始變得完全失控的狀態也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幾乎要拍案叫絕。整臺戲的氣質讓人很難不想到 Orwell,仿佛某種世界的縮影。如果稍微做點功課了解到創作者在做這個戲的時候正是歐洲面對很多難民問題的時刻,是整個社會都比較艱難的時刻,就基本上能完全看懂這個戲了。總之就是,太好了。

《輕鬆五章》(放映) | Five Easy Pieces | 西戲 LIVE | 5/5

實在是太不 easy 了。明明已經有了兩個緩衝:戲中戲,以及使用了兒童演員重現成人影像,但還是太痛苦了。很耗,看完戲我餓得連吃一整份黑胡椒豬肚雞(明明看戲前還吃了高卡路裡甜食)。

關於如何重述歷史和事件。而在這臺戲裡,對於重述一個如此慘烈殘忍的案件,全程只是在轉述以及(模仿式的)表演,我作為觀眾不得不一直在戲劇與事件情節裡進進出出,是很奇怪的此前從未有過的觀劇體驗,但仍然有足夠大量的掙扎與拉鋸。直到臺上開始快樂地謝幕,我終於能哭出來,然後就是難過與持續低落,一旦開始嘆氣便一發不可收拾。後勁太足。

「無論我們什麼時候來到世上,歷史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是一種坦然的無奈與脫力。而我們只能接受。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仲夏夜之夢》(放映)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 | 5/5

NT (英國國家劇院) 的版本,第二次看,還是很愛。長但是非常精彩,無敵開心的一個下午。接下來如果哪裡還有此戲的放映我一定要再看一次。

人間夢幻迪廳,半沉浸式狂歡大派對。笑點密集,細節滿分,結構滿分,舞美滿分,表演滿分,甚至舞臺之外鏡頭裡帶到的觀眾席區的小燈串我都好喜歡。結尾節奏稍微有些拖沓,但是這一點點瑕完全不掩瑜。是撓心抓肺想去現場的那種快樂。其餘也沒啥想寫的(因為一旦寫起來我就沒完了)。感性滿分,笑就是了!

哦對,有評論稱之為「仲夏夜春夢」,我同意。

《小島亂世情》(放映)Small Island | 江蘇大劇院-水滴影院 | 5/5

還是 NT 的戲,也是第二次看。種族歧視題材原因,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設才決定去大熒幕再看一次,尤其是下半場,疫情期間在網上看都得五分鐘一暫停。太窒息了。

舞美調度都特別絕,多媒體運用也很厲害,的確有很強的 epic 感,沒讀過原著,但已經足夠撼動人心了。音樂也太好了,牙買加風格的音樂與下半場現實主義的弦樂,我瘋狂流淚。

人物關係都很有趣,上半場笑點很多,典型的英國人做的戲。但英國人還是英國人喔,哪怕是宗主國主旋律的反思種族主義的戲,最惡的種族主義者的帽子還是丟在了美國人頭上。但我最難過的除了這個主題本身,其實還是那些人本身,這個戲裡沒有一個壞人,而他們仍然要經受這一切。

是聲優戲劇,比較像相聲劇,沒有太多的舞臺調度,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話劇,但因為不想再開一類所以也放在話劇裡討論了。挺好的,我主觀上還是非常喜歡的。主要問題是我離北京天津那一系的語言表演類藝術比較遠,所以乍一開場是有門檻的,一上來有點懵,貫口幾句可能就 get 了一半,的確努力適應了一段時間。漸入佳境以後就很享受,哭哭笑笑到結尾,一聲長嘆。

可能導演也注意到了開場十幾分鐘其實觀眾的反應比較冷,自己站在最後一排領掌(很努力了)。特別有地域特色的北方作品到上海來是會遇到水土不服的,但看這個戲後面的觀眾反應它已經基本上克服了水土不服,把觀眾帶進去了。

我是覺得這個戲尺度並不大,只是講述真實,在九十分鐘裡用幾個小人物跨越了中國清末到當代的歷史,是一種觀察也是一種經歷,也有喜劇成分化解了很多無解的苦痛。但聽到有評論說尺度非常大,還是覺得很可悲的。現在的戲劇觀眾自我閹割的程度都這麼嚴重,何況其他人。

比較不能接受的實際上是舞臺的燈光。別的都還好,有幾處飽和度超高的綠色我真的是沒有想到…… 第一次出現的時候也是真被這個光嚇到呆滯。

但有一個很不一樣的點,也是我自己都沒有想到的在演出結束後好幾個小時都沒法停止去不斷回溯的一個點。也不知道算熱知識還是冷知識,或許以前也注意到過但從沒想過那時的中國正在發生什麼:The Beatles 發行 Yesterday 的年份,是 1966 年。

「Yesterday, all my troubles seemed so far away」

《糊塗戲班》(中文版) | 美琪大戲院 | 3/5

《危險遊戲》(中文版) | 上海共舞臺 | 3/5

照我散場時候的氣憤程度而言這其實應當是 2.5/5 的,但是冷靜下來以後還是決定給一個三,因為我後面要聊《小說》而且會拉上這部戲,為了顯得我並不情緒化所以還是三吧。(但是!客觀地說!這就是一個只值得一半分的戲!)盛名在外,失望而歸。中文音樂劇圈吹了那麼久的戲,我看了十分鐘腦中就兩個字,就這?半小時後還是,就這?一小時後還是,就這?散場的時候仍然是,就……這……?我大概理解觀眾追捧這個戲的理由,可是它最大的賣點,同性之愛,也並沒有擊中我(一個十二年網齡的耽美用戶)的地方,全程讓我尷尬得頭冒冷汗腳摳地。人物的行事邏輯情感動機全都不成立,劇情總體非常平淡乏味,舞臺光也總體偏暗,舞美比較簡單(簡陋,或者好聽點叫極簡?),總之沒有任何刺激點,我從開場五分鐘後開始犯困一直困到結束。這已經不能叫一個開場就能猜到結局的故事了,作為一個倒敘故事,它幾乎在開場交代了所有的線索和結局。那麼作為觀眾還能看什麼呢?看雙男主拉拉扯扯?而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這個拉拉扯扯在我看的這場裡非常非常尷尬,兩個人沒有什麼火花。按理來說,一部很困的好戲,總是會有一些比較 stimulating 的點讓你醒來,可是《危險遊戲》裡沒有,我所有醒來的點都是被尬醒的。救命。劉令飛的確上來就嘴瓢了(但飛哥唱歌還是穩如老狗)。冒海飛進錯兩次先不說,他為什麼有至少超過四十分鐘的時間實在用喉嚨口唱歌,我實在想採訪一下他今天是遲到了沒來得及開聲還是怎麼的?在聲樂方面,不論是音色的華彩程度還是音量聲壓和用聲音演戲的部分,冒海飛是完全被劉令飛壓制的,強弱對比極其明顯。而到了臺詞部分……兩位老師都得好好磨一磨了,尤其是這種念白還挺多的音樂劇,臺詞可太重要了。

《兩個人的謀殺》(中文版) |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D6空間 | 5/5

感性滿分。這一晚太快樂了。梗超多,節奏一流,笑點密集不做作,互動也很自然,本土化做得很好。一整晚笑得我臉疼。兩位唱得都很好,鋼琴也彈得 ok,翟松老師不僅一人分飾十角,那電吉他彈得我真是心臟砰砰亂跳。喜歡!MADE MY DAY!

不誇張地說,我真的上頭了。太久沒在劇院裡看鄭雲龍演戲,都差點忘了他的眼睛有多亮。

客觀來講我在冷靜下來以後還是很恨這個劇本。我對這個劇本的恨並不是因為它差得沒救了比如《危險遊戲》,是的我說的是被中文劇圈吹捧了那麼久的《危險遊戲》。如果你喜歡《危險遊戲》卻在說《小說》的本子垃圾那麼你的 bias 已經招搖到溢出來了親愛的。我恨《小說》的劇本正如我恨《深淵》的劇本,因為首先我是的的確確被這個戲及其呈現爽到了,我有多愛這個戲的劇本之外的一切,我就會有多恨這個本子,兩者是成正比的望周知。你國音樂劇劇組真的需要記得請戲劇構作,或者如果已經請了那就換一個貴的。(繆時客說的就是你你都那麼有錢了不要在戲劇構作上省錢了吧!!)

所以我是非常非常遺憾《小說》的體量的,太小了,要盛下他們三個人(龍樹宗)的能量實在太小了。它的背景和社會討論所觸及的面向完全可以支持整個戲做成一個兩個小時甚至兩個半小時一個幕休的戲,那樣故事本身和人物的背景完全可以交代得更飽滿一些。

本子本身顯得倉促,但至少故事是完整的,前因後果都有交代,邏輯也大體能圓上(再說一遍,比《危險遊戲》的劇本好太多了),殺人動機道德取向社會討論之類基本上是低配的《變身怪醫》。其實能在一個半小時裡搞出目前呈現出來的雙線而且不乏細節,我其實還挺滿意,但我非常不滿足哈哈哈。

「殺死一個同名同姓的懷特·希斯曼」這句我是覺得多餘,也是我全劇唯一一處有出戲然後在腦內打問號的時刻(不像《危險遊戲》我平均每十分鐘都要打一個問號)。但有觀眾解讀說這是警察在試探所以刻意說的,想想倒是也有道理。

音樂總體還挺好聽的,甚至還有特別有記憶點的主題,直到現在我滿腦子還是「終於等到完美結局……」無限循環,趕都趕不跑,這還挺要命的(褒義)。但還是有兩首讓我覺得全劇音樂難得的統一性被些許破壞了。我大概理解作曲的用意可是處理得不算好。但從頭到尾順下來還是悅耳流暢的!

舞美精緻,真的砸了大錢。做了一個三場景的旋轉臺(雖然這東西上話早就開始玩了哈哈哈)。燈光完完全全戳在了我的審美上,太喜歡也太有意思了,全程在線,甚至有讓我精神一凜的地方。尤其是大樹的幾段獨唱,那個網狀的朦朧的光是怎麼打出來的我可太好奇了,非常貼合當下推進的情節和人物狀態。而我一開始非常擔心的藍光,《小說》裡也處理得很好,藍的時長和濃度還是讓人舒服的。

服裝,尤其是懷特的服裝實在是太好看了。基本上劇照都有展現但我還是要再提一句他的連帽大衣,肩部非常挺括,下擺是百褶式的,垂感也很強,掛在衣服架子小鄭身上我真實被帥到心跳飆升。更絕的是大衣的內襯,配合馬甲背面的《聖喬治屠龍》印花,再配合懷特脫衣服的那一下,兩幅畫兩相映襯,我心跳都要停了。這是我第一次在中文製作的音樂劇裡碰到如此有效服務於劇情和人物而且極其貌美的服裝設計。

三位都是很好很專業的演員。這三個人在臺上演成這樣,我作為觀眾實在太開心了。真的已經很久很久沒看過一部全場沒人掉鏈子的音樂劇了,或者可以說,我從沒看過一部全場沒人掉鏈子臺上所有人都好得旗鼓相當的中文音樂劇,直到龍樹宗的《小說》。這才是真正的對手戲,你託著我我推著你,而不是你拖著我我拽著你。真的非常非常舒服,從臺詞到聲樂到表達到表演,好希望所有人都能來看看中文製作的音樂劇也能有這樣的呈現和效果,這才是話鋒趕著話鋒,情緒推著情緒,這才是合理合適又自然自如的語言節奏,這才是令人開心且放心的聲樂完成度。

基於劇情角色設定,其實《小說》完全可以演成一出腐劇,也可以將之當作賣點比如《危險遊戲》,但是《小說》沒有這麼做,至少龍樹宗卡的《小說》沒有。表達都很自然,敘述感都很強,處理也很好(可能和幾位演員私下裡早已非常熟悉也有一些關係)。而敘述感最強的就是大樹了,他是能真正做到在說話和演唱之間沒有痕跡的,我甚至有時都意識不到他到底是什麼時候停止說話進入歌唱的,真的很厲害,光這一點我就可以原諒他稍微薄弱的高音區。宗老師就是非常非常成熟的演員,臺詞演唱方面都是,很穩,很讓人放心。而鄭雲龍,我個人認為中文音樂劇大概已經沒人能演得過他了。

鄭雲龍不論身體肢體、神情、聲音、聲樂處理裡的戲都非常精準,而且他的表演裡 ego 是極低的,戲就是戲角色就是角色,細節極其豐富。他的同一角色的橫向比較一直都很讓人上頭,是值得 all in 的演員,因為他真的每一場都不一樣,錯過任何一場都是可惜的。平平無奇每場都在飛速進步的小藝術家罷了。

不要試圖和鄭雲龍比舞臺表演的細節處理因為沒人能比得過他,哪怕是一個蹙眉一個微笑,還有神情裡的痛苦和真摯,那些層層疊疊的複雜的豐富的甚至沒有相應語言匹配形容的東西,他的設計與真情流露全都是為角色服務的,恰到好處又讓人驚喜,只要大幕拉開他便完全成為角色本身。

從去年到今年我覺得鄭雲龍最大的進步在於「克制」。如果說《德齡與慈禧》時的他還在學習,那麼《小說》裡的他已經掌握了。而這種在舞臺的大開大合中穿插的克制,那種「收」,動人得我胸口都被洞穿。

而在這三個角色裡,鄭雲龍的懷特顯然是最困難的部分。另外兩個角色都是單線的,不僅僅時空是單線的,交集也是單線的:只與懷特有交集。唯獨鄭雲龍要在兩線之間來回橫跳,懷特在兩線的心境和情緒也是天差地別。這些在觀眾看來流暢的穿插型結構敘事對於鄭雲龍來說全是斷裂的,但他做得真的非常好。所以看鄭雲龍真的要用望遠鏡,太多無法描述的無與倫比的細節了。

打太多了結束在這裡吧。講道理,這個分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分,和我有沒有演員濾鏡無關。謝謝演員和製作方的誠意。

王亞彬做的劇。有偏愛,想了很久還是給 4 吧,實際沒有這麼高。屬於非常精彩但缺點也很明顯的劇。

畢飛宇的原著,絕美。特意為了舞劇才去把在書架上供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原著拿下來讀了做功課,讀到淪陷。合上書才意識到,麻煩了。人總是因為太喜歡原著而對所有的改編更加苛刻。

作為一部講故事的並非對情節毫無要求的舞劇,與原著相比刪除了非常多內容以及一些關鍵角色。雖然舞劇的敘事能力本身相較於有語言的舞臺形式就弱很多,所以簡化情節是必要的,可這種刪減基本上已經完全可以解讀出另一個故事了。女主的形象、內心的糾葛都變得單薄,甚至最後為什么女主在原地一邊流血一邊跳,因為沒有背景交代,如果不了解原本的情節設定,應當傳遞出來的震撼與心碎都是大打折扣的。這些都是令我感到非常失望(以及再次感慨好的文學的無可取代性)的地方。

而即便情節簡化至此,對沒有看過原著或改編電視劇的觀眾而言《青衣》仍然是一部一刷不友好的舞劇,在敘事方面基本上可以說是失敗的。但或許正是因為敘事失敗了,抽象的寫意的部分才能幫助美學最大化。

全劇是漸入佳境的那種美。開場的那段古典舞只能說普普通通,無功無過,並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多觀眾舉著手機狂拍。但從鏡子的運用開始,我逐漸起了一些雞皮疙瘩。比較可惜的是中間有一段女主扯掉丈夫的衣服當水袖,設置是好的,可丈夫的衣服在被扯掉袖子以後實在是太傻了,希望服裝再斟酌一下吧。我完全出戲,在臺下狂笑。

血月亮太好了,看得頭皮發麻渾身戰慄。最後一段亞彬的獨舞其實在戲劇上是畫蛇添足的,完全打碎了畢飛宇文學文本裡的意境。但僅作為舞蹈而言,這段獨舞太美了,讓人明知是添足也要看下去的那種美。

另提一句,男主的功還需再練。

《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 |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大劇場 | 4.5/5

快樂的代餐,為了讓我暫時忘記大焦慮的兩個小時以及因為捨不得結束而整晚都陷在非常巨大的悲傷裡而感性 4.5,扣掉的 0.5 給稍有些倉促的結局。

《茶花女》,我心目中的戲劇芭蕾三大刀之一。上芭的這版無論是編舞還是舞美燈光服化作曲都非常好,全是非常高級的審美(感謝英國人)。我愛慘了下半場的那面大鏡子。也特別喜歡每一條裙子,上海芭蕾舞團你們真的不考慮一下出茶花女系列的裙子周邊嗎?哽咽。想要。

戚冰雪看得出來還是年輕,但是非常靈。好漂亮,擊中人心的那種。吳虎生就很穩,每一個託舉都完美,獨舞部分也非常流暢。這兩個演員真的很有 cp 感,有多甜就有多心碎。但不知道是訓練的原因還是人種的原因,感覺中國演員的延伸感普遍不如俄羅斯和英法演員。

題外,下半場的男群舞與燈光實在是太太太太太英皇了,喜歡。題題外,謝謝安排瑪格麗特撕掉了阿爾芒的上衣。(真誠.gif)

《空鏡》|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實驗劇場 | 3.5/5

作為在這樣一個歷史敘事教育背景下長大的人難免感性滿分,實際苛刻觀眾本人覺得客觀給分只有 4/5。

張純如寫《南京大屠殺》的故事改編的舞劇,南京這一輪剛好趕上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真的很有意義。開場一個黑白照片展開始我就淚崩,然後分了一點小心感慨我實在也是哭得太早了……

群舞的很多設計的確是很巧妙很震撼,非常好,我哭得最厲害的幾個點都在群舞,譁譁流淚口罩全溼。但是張純如在這部戲裡的作用和表達表現,除去或許是演員本身可能存在的問題(沒有買到唐詩逸的場次),仍然是有問題的。

很難講在這個戲的主角是誰,張純如嗎?的確是她的故事,可是主體又是南京大屠殺與當時國際人道救助的刻畫(這兩者的比重又基本是持平的)。那麼多攝人心魄令人心碎的群舞,還有四個歷史人物,張純如的存在就顯得有點尷尬了。

畢竟是要借張純如之眼去看歷史,借張純如之筆去寫歷史,一種重述、「譴責和詰問」,可是舞劇裡這個人物的表達只有情緒與場景、畫面的拼接(即便只談情緒也仍然是斷裂的情緒,看不到一個推進和轉變的過程,濃度太高很容易讓人在觀感上疲勞,所以我反而在看張純如獨舞的時候比較抽離),上半場的張純如走進歷史敘事時的編排也比較普通,唯一能看到類似立意的只有在結尾時舞美上漫天的英文字符書寫和背景音樂裡的人聲念白,實際是舞蹈本身沒能做到的,依然要靠外力來帶動,這點是非常遺憾的。

《紅舞鞋》(放映) Matthew Bourne's The Red Shoes | 蘇州文化藝術中心-蘇州大道喜劇院 | 4.5/5

幾個主要角色的編舞要扣分,但 Liam 必須要加分,所以我覺得這個分還算客觀的。

之前看了很多 repo 認為劇的前半段比較沉悶,但我還挺樂在其中,一度擔心是不是我的男鵝濾鏡影響了判斷。後來想了想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看過電影《紅菱豔》,沒有一個比較和對照,據說和電影的編排相似創新度不高的部分我也不清楚,所以說這個評分只是對於這個劇本身而言吧。

如此豐富的戲中戲可能的確有將「紅舞鞋」主線部分消解了,但是細節特別多,趣味性和精彩程度大增,個人感覺這樣的讓渡是值得做的。幾個角色性格表現都很出彩,一目了然,敘事也很清晰,馬修·伯恩真的是講故事的高手。舞臺舞美的設計運用也是恰到好處,太喜歡那個隔開臺前臺後的旋轉幕布了。

這個劇對女主體力要求極高,Ashley 的技術和體能都很好,在動作方面的確完成得很不錯。但她一直有點 overact 的問題,這就使得我在「迅速進入她的表演」這件事上有一點小障礙。但好在《紅舞鞋》她的初始戲份不重,混跡在群舞中並不突兀,感覺是很好的處理。男主的戲份也沒有預想中重,而且幾個 solo 實在編得難看(馬修·伯恩對不起我實話實說了),但 Dominic 在《天鵝湖》裡一直為我所詬病的幾個毛病在《紅舞鞋》裡因為角色設定的緣故反而還算是合理的。

Glenn 的 Grischa 在某些段落我乍一看就有悚然的生理反應,類似氣質的舞段(包括但不限於 Glenn 的舞段)甚至有希區柯克的意思。Adam Cooper 就迷人,帶上一點濾鏡就可以很享受。

Liam Mower!全劇最美的一位!從氣質到身體形態都!沒有之一!比女主都美(上頭髮言警告)!特別特別好!還是那句老話,只要他在臺上就很難關注到別人了。哪怕是非主體的群舞部分,他在群舞裡也能被一眼看見,因為動作漂亮到位到了突兀的地步。因為他,散場以後我在今年首次陷入了難以紓解的長達一周的 post-show depression,而且說真的,那天晚上我立刻夢到了《紅舞鞋》……

角色設定原因,Liam 承擔了劇裡最多最好看的最有技術點的舞段,但即便如此他的動作完成度和戲劇表達也是所有人裡最好的。就是,完美!該松的地方非常放鬆、舒展、自如,該緊的地方爆發力極強而且精確。還有一些他在每一部劇裡都非常突出的優點,比如他超越大部分舞者的極其精準優秀的樂感(應該是和他在小時候駐場西區演過幾年音樂劇有關係,但更重要的還是天賦),還有其超絕的舞臺感染力。即便在《紅舞鞋》裡他跳的並不是一個情緒起伏很大、情緒表達很重要的角色,多是碎片式地分散在各個戲中戲裡,他依然能在他的部分裡全然地擊中觀眾。

他演的 Ivan Boleslawsky 是一個努裡耶夫式藝術家的人物,芭蕾舞團首席,所以戲中戲和排練廳段落理應全是華彩的和高難度的部分。雖然 Liam 現在是跳 contemporary 居多,但他事實受過極其系統、嚴格的芭蕾訓練而且跳得非常好。不僅僅是小時候在英皇,後來他在 Rambert 也是同時跳 contemporary 和芭蕾。如果他不放棄英皇,我相信憑他的身體天賦和對自己魔鬼般的要求他現在也會是英皇的首席啦。可咋辦呢,孩子就愛 contemporary 呀。所以說 Ivan 這個角色簡直非他莫屬。中間有一場戲中戲,ending 是一個完美的揮鞭轉,哇我瞬間夢回他十一歲演 Billy Elliot 的那個狀態,一邊唱著 Electricity 一邊在臺上刷刷轉圈還順手拿了個 Oliver(扯遠了),就我們 LiLi 小驕傲!

沒想到,離開戲中劇院之後的 Ivan 基本沒有努裡耶夫的臭脾氣,本質就是個動不動和男友親親摟摟抱抱談起戀愛來膩得不行的嗲精!特別可愛特別靈!最妙的是全舞團法國(是法國嗎我的記憶真的快死了)度假眾人一起狂歡喝酒搖擺 twist 的時候,可以明顯感覺到那個情境中的 Ivan,他身上的一些氣質完全來自真實的 Liam 本人(參考他 ins 上時不時冒出來的蹦迪限時動態),但即便如此也不會出戲,就完美適配角色呀!(這篇幅……有關 Liam 實在剎不住,請原諒。)《毒》/《野草》| Poison / Wild Grass| 杭州大劇院-歌劇院 | 3/5連續看了兩天,這個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打。一流的編舞,一流的舞美燈光音樂,三流的演員。如果說這兩場王媛媛的編舞基本上是滿分的話,這群北京當代芭蕾舞團舞者的總體表現就是不合格。真正在臺上跳出來能看的只是個別(能叫出名字來的無非一個胡菁),其餘的部分舞者表現平庸,還有一部分舞者需要好好練功。腿踢不起來,腰下不下去,樂感一塌糊塗,搶拍落拍一直在發生,節奏踩不到點,單腿站不穩,體力也不行,尤其是第二天的《野草》,到了第三部分,部分舞者體力下降以後跳出來的東西可以說是完全不能看。知道的是感受到累,不知道的看起來就是臺上有一群舞者在非常敷衍地擺動身體。而雙人舞在該齊的時候都跳不齊,群舞就更是亂得仿佛災難了(這個「亂」顯然和舞者參差的身高和特意設計的比較自由的舞段無關),每個動作基本上都能挑出不少毛病,看得難受,觀感非常不適,讓人不得不懷疑是排練廳沒鏡子嗎?《毒》的第二部分有一個使用了大型金屬裝置的三人舞,音樂加上編舞的完整度可以說是這兩晚我最愛的一部分了,但是三位女舞者除了亂,每個人的腳下都不乾淨,控制也不好,旁腿踢起來但控制不住,該定的點也停不住,只能在空中晃悠。這樣的表現不是一個職業舞團的表現,甚至我相信一些院校舞團的學生演員技術都比北京當代芭蕾舞團的要好。還有表達。跳舞更多的是要用身體去表達,而不僅僅是完成動作。這個舞團的大部分舞者給我的感覺就是,只是為了完成動作而去動作。當然,我這個要求對他們來說還是過分了,畢竟這群職業舞者的專業能力讓他們在僅僅是完成動作上都非常吃力呢。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可以說是這兩年我看過的所有國內的獨立舞團裡技術最差的舞團了,此團與別的團之間的技術差距恐怕是一個太平洋都不夠填的。作為觀眾,如果說兩個月前在上海我的感受是失望和遺憾居多,這一次在杭州就是生氣了。不僅僅是為自己花錢買票結果看了兩個演員表現離及格線都很遠的舞劇而憤怒,也為這麼好的編舞而感到十足的惋惜。畢竟就憑王媛媛的編舞,但凡換一個團來演(比如上芭),就算是賣 1280 一張票我也絕對是會買帳的。

音樂會

上海愛樂樂團 2021 新年音樂會 |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大廳 | n/a

衝著劉令飛要唱魅影買的票(劃掉),真是含飛量很大的一周哇。

喊魅影脫敏喊了快四年了,去年年底被《三魅影》搞了一下,今年又被上海愛樂搞了一下,我感覺自己還是要去西區至少還魅影一張劇票的。至少要親眼看看砸吊燈才行!

不是差到沒分而是的確沒法打分。畢竟用任何一套評分標準都不合適,況且我還偏頭痛早退錯過了飛哥穿著螢光小背心高歌 The Show Must Go On(是這個嗎?)的返場。

(劉令飛即便唱魅影還是很劉令飛。)

【END】

◇◇◇

'It was five in the morning now, 
too late for one half of life and too early for the other.'

相關焦點

  • 2020終於過去!這一年,你過得好嗎?
    新一年的來臨,意味著舊的一年已成為過去。那個不平凡的2020年,也就此沒入歲月的年輪,成為一個符號、一段記憶。前兩天,我問阿木:馬上就元旦了,今年想在哪裡搞跨年倒數?他苦笑著說:倒什麼數啊,又不是小年輕,下班還得回家做飯照顧孩子呢!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這個愛玩的大男孩長大了。
  • 請回答2020,11個『關鍵詞』記住鄭州這一年.
    邦主有話說:還有不到3個小時,2020就終於、終於過完了。
  • 12月戲程丨這片星空正在成為最美新年打卡地
    12月如期而至,我們總愛在這一年之末尋求各種各樣美好的儀式感,去回顧、去展望,去製造一個特別的時機,給過去一年努力的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許願新一年有更美的故事發生。而在星空夜幕下看一場戲劇,聽一場音樂會正在成為深圳青年年末時節最文藝的打卡方式12月的萬象天地劇場懸疑推理、高甜約會、名著先鋒、暖心聖誕、親子跨年……各類主題海量新年季演出活動陪你辭舊迎新!
  • 攻略 | 香港2020聖誕節打卡攻略
    說起來,這一年大家過得也很不容易,快到年底了,不妨適當地出去透透氣,散散心。快來跟圈妹看一看,香港都有哪些地方適合大家去打卡拍照。今年剛好是卡通人物姆明誕生的75周年紀念。黃埔天地還原了動畫片姆明谷的場景,還有5.5米高的紅藍色姆明之家,十分壯觀。
  • 過去的一年,平凡中孕育偉大!2020年中國呂劇大事記
    2020年,是很平凡的一年,它見證了無數平凡人的奮鬥路程,也如常地度過了365個日夜。回首這一年,呂劇人在疫情陰霾中潛心創作、文藝戰疫,在復工復產中重整旗鼓、堅守崗位,在常態化防控大勢下,收穫欣喜、守護溫暖……一年過去,感謝有你,諸多心緒,萬般努力,匯成了《2020年中國呂劇大事記》。
  • 《2020去死》2020美國高分生活喜劇!過去這糟糕的一年!
    代 2020◎產  地 美國◎類  別 喜劇◎語  言 英語◎字  幕 中英雙字幕◎上映日期 2020-12-27(美國)◎IMDb評分 7.0/10 from 16,609 users◎豆瓣評分 7.3/10 from 4,662 users◎片  長 70分鐘◎導  演
  • 不平凡的2020年終於過去,細數這一年同樣不平凡的手機品牌
    華為被逼無奈,出售榮耀要說起哪個手機品牌讓我印象最為深刻,那應該就是華為榮耀、小米和一加了,其中2020年對於華為手機來說真的是艱難的一年,因為受到其它大國制裁,所以在晶片供應方面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對於華為榮耀來說,走過艱難的2020年,所面臨的是可能是更為艱難的2021,希望它們各自都能擁有很好的發展。(華為Mate40Pro)小米衝擊高端,帶來巔峰之作雖然對於許多手機廠商來說,2020年有點艱難,但對於小米來說,卻是它衝擊高端最重要的一年。
  • 回顧幼兒園過去一年的工作/盤點2020
    2020年對於幼教人是很不容易的一年,上半年忙著見證歷史、停課不停學,下半年忙著防疫、教學。隨著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本學期也走向尾聲。
  • 哆啦A夢2020劇場版12月大陸上映
    哆啦A夢劇場版2020什麼時候上映? 哆啦A夢2020年劇場版國內定檔,那麼什麼時候上線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哆啦A夢劇場版2020上映時間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2020年12月早餐集
    今天看到比較多的一句話:以前覺得365天很長,而如今,365天變得好短,一轉眼又一年過去了。
  • 柯南劇場版延期一年上映 網友感慨:2020年無柯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柯南劇場版延期一年上映 網友感慨:2020年無柯南 作為一部從1994年開始連載的日本動漫,《名偵探柯南》至今也已然走過了26年之久。這不是一個能夠輕易達成的佳績,尤其在動漫創作充分競爭的日漫市場就更是如此。
  • 這回是春與秋的主場了,動畫《given》劇場版公布,2020年上映
    10月將至,許多7月新番紛紛迎來結局,其中的音樂BL番《given 被贈予的未來》也不例外,於本周五(9月20日)迎來了第11集大結局,不過他們的故事還未結束,《given》劇場版公布,將於2020年上映。
  • 2020年是被歷史抹掉的一年嗎?柯南劇場版「緋色的彈丸」宣布延期
    總有一種世界都想抹去2020的感覺,奧運會也延期到明年,名偵探柯南第24部劇場版【緋色的彈丸】官方宣布延期至明年4月播出。這代表明年會有二部劇場版一起上映嗎?雙倍快樂。這部實在是太讓人期待了,赤井一家的出場。pv已經上映,讓我們來看看有啥期待的東西吧。
  • ​魔幻2020終於進入倒計時,你想去哪裡倒數54321?
    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兒。許多被暫停的生活,許多低於預期的現實,許多被發現的真相,許多被傷害的情感,許多被迫說出口的再見……但正是這許許多多的糟心事兒,教會我們要活在當下,勇敢前行。魔幻2020終於進入倒計時!如何用特別的方式告別這特別的一年呢?
  • 攻略|2020最美最全香港商場聖誕打卡合集
    主題:TAMASHII FIGURE FES 2020時間:2020.11.18 - 2020.12.31地址:香港旺角亞皆老街8號交通:港鐵旺角站C3出口同場設有近年風靡全球動漫界的《鬼滅之刃》展區,其劇場版電影《無限列車篇》於11月上映,相信會於香港掀起另一番熱潮; 而七樓則有《One Piece — 和之國篇》展覽,讓大家置身日式小巷裡欣賞一系列香港率先曝光的和之國篇章造型。
  • 2019餘額不足,你還有這12家餐廳需要打卡!
    📍月星環球港一層L1150-53號⏰2019.11.30-2020.01.1210:00-22:00瑞典生活方式品牌菲麗嘟Fika快閃店開幕啦!即日起至2020年1月17日去質館咖啡新天地旗艦店,還可以領取菲麗嘟Fika精美禮品一份。數量有限,抓緊時機哦。
  • 柯南劇場版延期一年上映 好劇值得等
    柯南劇場版延期一年上映 好劇值得等時間:2020-06-09 11:0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柯南劇場版延期一年上映 好劇值得等 日本超人氣動漫《名偵探柯南》每年必定推出劇場版,2020年原本預定4月上映《緋色的彈丸》,不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期,現在確定延檔到
  • 2020-11-12-每日隨機資訊
    12日,CRUSH將進入新兵訓練所接受基礎軍事訓練之後正式以社會服務要員履行國防義務。上個月19日通過官方帳號公布入伍消息之後,昨天(11.月1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上,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中國將推動年內籤署RCEP自貿協定。
  • 2020年已經過去了,這一年出生的人口大概是多少?
    2020年才過去4天時間,很多數據都在統計當中,不可能馬上公布的,所以至於2020年出生人口是多少?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準確的數據,具體數據估計要等到春節之後才有可能公布。當然,至於2020年新出生人口是多少,我們可以大概去推斷一下,從過去幾年我國人口的出行率來推斷,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過去5年時間我國人口的出生情況。
  • 2020年還有11天就結束了,在武漢的你,一定要挺住啊!
    2020年還剩下最後11天了,這一年終於要結束了。回想這個不尋常的2020年,不少人直呼太難了,特別是在武漢。封城導致大批的人失業,疫情讓餐飲業和服務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7月份的洪水又讓人們備感艱難,好在到了下半年,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慢慢過去,我們的生活都漸漸回歸正軌,除了大家都配帶著口罩,一切與以前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