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桃妖杏豔。經歷了寒冬,看夠了雪花的人們,似乎對於潔白的李花產生了審美疲勞。然而,桃紅柳綠中,突然閃出一樹雪白的李花,也會讓人驚豔不已!
中國古代詩歌中,喜歡桃李並稱,而且誕生了許多優美的詩句「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桃李栽成豔格新,數枝留得小園春「。雖然桃李是並稱的,但李似乎是千年老二。人們更關注桃,因為桃花香豔,桃子又有闢邪長壽的寓意。李花素白,又有苦李的說法,儘管李樹也有仙根,但是往往被一些文人墨客所忽略。然而也有一些詩人,不隨俗流,偏偏要吟詠李花,為李花正名。
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專門吟詠李花的詩歌,在浩如煙海的古詩中幾乎是鳳毛麟角。古今詩人中,最鍾情於李花且李花詩寫的最好的當屬韓愈。
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ná)。
誰將平地萬堆雪,
剪刻作此連天花。
------【李花二首】之一
春天到來,萬物爭春,百花競放。洛陽的各種園林中的花更是爭奇鬥豔。這大片的李花開的放肆婆娑,就像是某個仙人,拿著剪刀把地上萬堆的雪,剪成了這接天連地的白花。
江陵城西二月尾,
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
波濤翻空杳無涘(sì)
-----【李花贈張十一署】
這首詩是韓愈在湖北荊州的時候寫的,這首詩說的是,二月末的荊州城西,桃花已經開盡,只有李花還在盛開,潔白的花朵勝霜賽雪,大片的李花在風雨中擺動起伏如同波濤翻滾,這翻滾的波浪似乎無邊無際。
韓愈的兩首詩,都是大全景,而不拘泥於描寫李花的細節。一首李花詩都能寫的如此波瀾壯闊,舍韓愈其誰!
不是爭春逞年少,只嫌桃杏帶妖姿。
李花不減梅花白,閒與梅花爭幾回。
惟有暗香疏影句,承當不下讓還梅。
李花久慕梅清潔,取友於梅結己知。
不是爭春逞年少,只嫌桃杏帶妖姿。
-----【李月野舍旁之李花於梅時郡齋有詩遂次其韻】
這首詩的作者趙必象,南宋末年的著名詩人,其詩體格清俊。這兩首詩,詩人借詠李花以梅為友,不與桃杏爭春,抒發自己不願隨波逐流,企慕高潔的情懷。李花雖然沒有梅花的暗香疏影,但是她仰慕梅花的清潔,不願與妖豔的桃杏為伍。
仙根判耦得無差,春對夭桃夏對瓜。
仙根判耦得無差,春對夭桃夏對瓜。
此豈輕浮閒果子,白花亦復勝紅花。
-----【李花】
這是宋代詩人方回詠李花詩,他把李花和桃花做了對比,仙根是指李,判耦指的是桃,桃和李沒有很大的差別,在春天的時候桃紅李白各成一景。但是在夏天,清涼的李子和西瓜成了人們消暑的好果品,在這一點上李花要勝桃花一籌了。
綠陰亭上午風涼,旋摘枝頭薦酒觴。
顆顆登盤青玉瑩,金盆沉浸井泉香。
------【李】
元代詩人郭居敬的詩就直接讚美李子了。午間避暑,坐在綠樹掩映的亭子裡,習習的微風帶來陣陣清涼。有酒無餚,喚來童子摘幾顆李子下酒,瑩潤如青玉的李子裝在潔白的盤子裡端上來,再放到金盆裡沉到沁涼的井泉中浸涼。吃上一口,消暑解渴,此時還有什麼果品能比上李子呢!
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
近紅暮看失燕支,遠白宵明雪色奇。
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
------【讀退之李花詩】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楊萬裡,以詩多著稱,號稱是寫詩最多的詩人。所以李花在他的吟詠之列也就不足為怪了。從目前現存的詩歌來看,楊萬裡也是詠李花詩寫的最多的。這首詩,是他讀韓愈詠李花的詩後有感而發。近處欣賞,桃花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更加豔麗,與之相比胭脂都會失色。月明之夜,遠遠望去,盛開的李花仿佛是一片白雪。為什麼韓愈說,只見李花而不見桃花呢?真是令人費解。這首詩裡,楊萬裡認為桃花適合近看,而李花適合遠觀,各有千秋。
桃蹊李徑舊分栽,紅白教他各自開。
可是桃花逞顏色,一枝穿過李花來。
-----【庚申東園花發二首】之一
這首詩,楊萬裡似乎對於桃花有些不滿了,本來桃李涇渭分明,紅白相隔,各擅勝場。但是桃花不夠安分,一定要越界到李花叢裡逞顏色。桃花的那種優越感和侵略性展露無遺。
結語:
桃李爭春,本是人為強加於桃李。從桃李的角度,根本不存在爭與不爭,春來了花就會開放,春去了花就會凋謝,如此自然而然,循環往復。只是多事的詩人們在替他們瞎操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