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電影《tenet》上線以來,我陸續將諾蘭導演十一部經典影片一一看完。
觀影過程中的震驚與激動久久無法無法平靜,在此留下長達萬字的文章隨時紀念這一段難忘的觀影體驗!
如果將諾蘭導演2017年拍攝的《敦刻爾克》想成一幅歷史時空大背景。
陸地上充斥著死亡,每一秒的槍炮聲中都有人倒下,活著的人逃向海邊,救生的船一艘艘被炸毀,現在的海上也充滿了死亡。海灘上無數次的船毀人亡,無時無刻的緊張氣息,求生欲望蔓延整個海岸,人頭傳動中希望與絕望交織。每分鐘都會有人死亡,每分鐘依然有人在逃生,在等待救援。
電影畫面一幀一幀的切換,鏡頭鎖定了幾個求生的士兵,但他們並不特殊,幾乎就是所有在岸邊等待救生的軍人們的縮影,所有人就如他們所呈現的那樣陷入死亡,逃生,救生、被救生.不停在循環。這是整個影片第一條時間線。
士兵們即憤怒又恐懼,戰機的出現為空中的戰場增添了一份需要殊死搏鬥的生機,鏡頭中出現三架列隊的戰機,短缺的機油、惡劣的形勢,激戰擊毀敵軍的戰機,阻擋更多的炸彈毀滅生命。他們代表著當時眾多的空軍所為,當一架架戰機一一墜落,空中也充滿了死亡,不過卻用毀滅的代價撕開了挽救生存的第二條時間線。
一位駕駛觀光商船的老者讚美空中的戰機「這是海面上最美的聲音!」此刻他和他的兒子響應國家的號召,用自己的商船前往敦刻爾克,救援保衛自己國家的將士。第二條時間線與第三條時間線交匯之處,在這片不平靜的海面上,來自英國各處的小船,紛紛冒著生命危險前來救援,當他們一艘艘抵達敦刻爾克海面之時,星星點點的生命之火升起,點亮了回家的路。海陸空生生的湧出了生的可能性。一切都活了。
指揮撤離的最高軍官,當他看到海面上各式船隻的一刻,淚水溢滿眼眶,他看到的不再是對面縹緲的家,而是真實的回家之路。曾計劃40萬人只轉移3萬人,但這次的撤退一共轉移了33萬人。他,決定繼續流下來,繼續等待支援法軍的撤離,三條時間線再次回歸最初的原點,開啟新的生死輪迴。
這部電影獨特的地方還在於即使有鏡頭特寫的人物,你也只會從他們身上看到所代表的是不同背景環境下的那一類人,在相同的環境,或唯一大背景:敦刻爾克撤離中所反映出來的眾生相,這裡沒有主演,或也可以說人人都是主演。這是關於人共同的人性的電影,而不僅僅要表現某一個人的性格。
整部電影一次又一次地呈現著海天相接接的浩瀚背景,這是整個影片發生的空間線。望不到邊際的藍天,戰鬥機在長空翻轉翱翔炸毀目標,或作為目標被擊沉,轟鳴聲響徹海面都只是天空中的點或線;而清冷寬廣的深海中,不論是爆炸聲、槍炮聲,還是落水後的掙扎與海面的油汙、爆炸,它都安靜的接納著。死去的人安靜無聲,活著的人繼續求生。在海天之間,若有海嘯、暴風,那又與人間的戰爭相比如何?
請我們接著跟隨諾蘭導演2015年拍攝的《星際穿越》看向未來,繼續拉出一幅屬於未來的時空背景。
在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並不樂觀,黃沙漫天飛舞,不間斷吞噬著地球的種種生機,在這種惡劣的情形之下生存是首位,精細化的行業、職業在當時的社會已無力全部支撐,只能儘可能的縮減。作為曾經是太空人,雖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卻已無用武之地,自己的孩子不論在接受教育還是繼續生存方面都持續出現著重重的隱憂。男主內心渴望能為子女找到未來的出路。
恰巧在這種情況下,男主的女兒墨菲意外發現了一組奇妙的密碼,女兒的解讀雖然是留下,但父親的解讀卻是可以通過NASA走向太空,尋找地球未來的出路。在NASA的推動與幫助下男主和布蘭德博士以及其他三位科研人員登上了星際穿越拯救地球的旅程,他們將要通過黑洞,以最快的方式到達人類適宜生存的星球,再返回地球解救所有人。因為此前的一批穿越先驅者會為他們傳送科研數據,以供選擇和確認。
進入太空之後,諾蘭導演鏡頭中出現的宏大宇宙場景令觀影者震撼,幾乎會忘記旅程的返航目的而沉浸在對宇宙無限,地外星球令人驚嘆的種種生存奇景之中。
黑洞引發引力場變動進而引發的時間變化,貫穿了整個星際之旅。在黑洞的影響下,他們的時間一分鐘等於地球的七年,這種緊迫感在電影內外都被營造出來,男主與觀影者都會生怕時間的飛速流逝會導致他不能在親人在世時返航。
此期間男主在地球上的家人們,已經歷了成長、戀愛、結婚、生子、生生死死、思念怨恨,種種愛恨多年時間,男主也同樣在星際中經歷著時間與空間驚心動魄的考驗。一個幾小時的行動失誤已造成了幾十年的時間流失。更不提曾經英勇無畏的先驅在死寂的星球中產生強烈恐懼,為了求生而謊稱發現適應居住的移民環境,再一次耽誤了男主一行人寶貴的時間,甚至後續為了掩蓋錯誤對男主及所有成員生命的威脅。
種種危機造成時間「瘋狂」的流失,更致命的還有此次科考的根源目的原來是發起者對所有科考人員的一個陰謀,原定的A計劃根本是幌子,這並不是為了解救地球人類而展開的旅行,而是為了未來時代繁衍,有去無回的B計劃。
男主在了知道真相後,對家人的愛讓他執意駕駛飛船返回地球。正是在這樣艱難的返程過程中,他被甩進了高維度的世界,驚天的時空奧秘才通過他的視角呈現全部呈現,曾經他和女兒一同破解的神秘信號,原來是身處高維度的自己發給女兒的摩斯密碼,希望女兒通過破解密碼將關於黑洞的科研數據傳送給地球以解救人類。
這時就形成了一個很妙的時空迴圈,解救地球的訊息是由身處高維空間的男主發回給三維空間女兒的,女兒在當時的解讀是父親要留下來,但父親若真留下來了也將沒有之後的重要訊息了。當女兒成年後,再次返回接收密碼的房間,一切才真相大白,「留下」是父親對她的愛與承諾。高維空間選中了她墨菲經由父親傳遞的信息來解救地球。
父女的重逢已是女兒生命的最後一刻,人類得到全面的解救,父親又再次飛向太空與布蘭德博士會合,繼續去完成曾經的移民太空計劃。此刻A計劃、B計劃其實都得到了實現。
電影中高維度時空的出現,將全部的時空環都在這裡閉合,電影中的任何問題都得到了完滿解決。無一不圓滿。這裡所掀起的電影至高潮,也是整部影片、諾蘭導演留給觀影者的至高啟示。
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都是當代,從諾蘭導演拍攝的第一部時長70分鐘,花銷僅3000美元的影片《追捕》開始,他的鏡頭落在一個普通男子身上,透過這位男子特別的癖好:偷窺他人的生活,我們也可以跟著他的眼睛去看每一個經過他身邊的人,被他不經意間盯上的人,以及他認為是命中注定想跟隨的人。
殊不知這種看似命運的安排,也仿佛業力的循環,就如同獵人總會遇上獵物一樣。這位以為自己是作家,需要積累寫作素材的主人公遇到了他的「另一半」,一位真正盜竊他人「生活」的竊賊高手。
他帶領著主人公採用獨特的尾隨方式,觀察各色人等,侵入他們的住宅,翻出代表他人記憶的收藏品,偷盜它們,或開出各種玩笑以影響他人的認知。主人公對高手所打開的世界簡直驚喜,一步步的在高手引導下,滿足著自己的好奇心,並為自己發覺了一段出乎意料的愛情與即將來臨的禍事。
影片的時間順序是在現在與過去的狀態中穿插跳躍的,會令在在時候對比中更快的明白前因後果。也會為這種類似快進與快退方式同時看一部電影所呈現的細節而吃驚,在很短的場景中,你幾乎可以找到一切你需要知道的因素與細節。這樣你會明白主人公愛上的女子是一個圈套,而主人公遇上高手也是一個圈套,高手與女子又有一個圈套,高手和女子曾經的黑社會男友間也有一場交易。重重圈套之中,不看到最後,你幾乎感受不到最後解套的快感。而諾蘭導演放在這部片中通過男主人公與高手的不同經歷,以及在同一種經歷中不同段位的呈現,講各色人物的平凡的生活、危險的生活,甚至展現出了「白道」與「黑道」人物與活法的對比。各種對人的思考列入到了短短七十分鐘的每一分鐘內,信息量之大,之豐富,囊括了戀愛、謀生、生死等各個重要主題,足以讓人反覆觀影而依然回味無窮。正是一場人生懸疑寶藏之旅。
那麼什麼才是真相,諾蘭導演用另一部電影《白日追兇》讓我們從不同視角去體會真相,同時以警官與嫌犯深陷失眠的力度(失眠天數與體力狀態)來巧妙的讓影片外的觀眾也跟隨主角們感受著真相所帶來的衝擊與力量。
《白夜追兇》先從警官的視角展開情節,以阿爾帕西諾所扮演的資深警官數十年辦案的經驗提供的探案視角展開,幾個關鍵線索的發現,使困惑當地警探的謎案開始有了清晰的走向,罪犯也將浮出水面。當一切將落幕之際偏偏又高超迭起。三條線同時延展開來:
第一條是警官與此地辦案時已經陷入了一場指控,為了給猥褻折磨並殺害男童的嫌疑人定罪,警官不惜採用假證據,然而卻被行政方面的當權者發現,用助手受賄來威脅他的助手舉報他,此刻他正與助手處於心理拉鋸站,試圖說服助手與他一同繼續咬定嫌疑人。但助手卻已有幫助權貴翻案的心,令警探陷入煩惱。
第二條當地少女被殺一案的嫌犯已有了明確的追查處,並可以設計逮捕,卻在逮捕行動中發生意外,嫌犯不僅逃脫,還親眼目睹了警官因大霧幹擾視線誤開搶打死助手的一幕。
第三條警官助手的死被警官嫁禍給了少女案的嫌犯,警官不僅隱瞞了誤殺實情,還試圖消滅證據,做實少女案嫌犯的罪名。
當這三條線交織在高潮一點時,正是警官所有心理壓力所匯聚的一點,他開始為自己的謊言付出代價,他再也不能入睡。在這裡他自認為的正義偽證(謊言)與此刻誤殺助手摧毀心中正義的真實的謊言,種種問題都積壓在此刻他的腦神經和努力睜著的雙眼上。仿佛是真相第一次給了他重重的一掌,只為讓他感受其力度和重新思索的重量。
眼皮有多重,他所要做的事就有多煩,高潮再一次出現,來自少女案嫌犯的電話神秘響起,他們的見面,代表正義的警察與直言殺人的罪犯達成協議,他們間的對話極其精彩,反覆回看幾次都不為過。那裡有一個人從正常人到罪犯的心理變化,在很多細節的刻畫上呈現。再回想影片鏡頭在之前埋下的細節伏筆。這裡一個向內挖掘犯罪動機與犯罪過程的故事被從多個角度完整描述。警官與兇手也在這一階段通過對比視角,將對方說不出來,表達不出來的真實都展開給觀影的我們品讀。
警察所在旅館的老闆娘是熟識警官與助手的,她的一句話敲擊了警官的心,警官真的有權利自判定真相嗎?!於此同時欽佩警官的女警發現了槍殺助手的人恐怕不是少女案嫌犯而是警官。少女案嫌犯擔心女警毀掉了他與警官的協議決定殺女警滅口時。
故事的最高潮回到了第一次影片出現高潮點的地方,如一個圓終於成了完整的圓。在警官衝破了自己所謂正義的觀念,重新回歸真相的那一刻,他救回了女警,仿佛代表他也救回了曾經極力維護真相的自己,他拒絕女警因看到他的正直而私自赦免他的罪。正如他因為知曉男童案中嫌犯的兇殘而私自定他的罪一樣。警官終於可以睡著了。
但關於真相,卻隨著影片的結束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什麼才是真相。在影片中諾蘭導演提供了如此豐富的對比,反覆圍繞真相的各種角度呈現。相信此刻看文章的你也一定想回看一遍影片自己找一找答案,可惜也許你找不到影片要告你的真相,你可能只能再一次跟隨警官和眾人感受真相的力度。真相一直在那兒,只有良心能感知,卻不是頭腦思考得出來的。
《追隨》中有一位黑道高手,《白夜追兇》中有一位警界高手。他們都是現實中的高手,若說人生如戲。那戲中戲又莫過於電影與魔術了。電影我們正在看,而魔術又在電影中,電影開場中的魔術詮釋,正是諾蘭導演想讓我們再次用一個新的視角,一個魔術的視角,戲中戲的視角或是隱藏的視角再品人間百態,再探人間的真相。
《致命魔術》呈現著兩大魔術高手對魔術技能的痴迷與高峰對決,以及他們之間的情仇,他們的性格經歷。他們的愛情、親情的所有的各種視角。在影片裡被一連串的魔術場景串聯起來,尤其是圍繞當時魔術的巔峰分身術展開。
這讓我們不得不被隨處可見的「2」所吸引,兩位巔峰對決的魔術師,每位魔術師又可以分成兩位分身魔術師。魔術師各有過妻子和愛人。再往抽象聯想善與惡,所有對立的事物,再看分身又合二為一,矛盾對立統一的變化也一直貫穿著整部電影的各個細節之處。這些變化的生命力,自然演化出了整部電影。
兩位魔術師起點的恩怨是在一場魔術事故,魔術師安吉兒的妻子因挑戰魔術難度受意伯登,但不幸的是安吉兒的愛人因此被淹死,安吉兒也因此對伯登懷恨在心,加之伯登有了妻兒,安吉兒更妒恨伯登奪取了本屬於他的幸福。於是在伯登的魔術中搗亂,幾乎要了伯登的命,害伯登斷指。之後兩人互相拆臺。直到伯登發明分身術的魔術技法,安吉兒再難超越。
安吉兒找到了替身,可他認為沒那麼簡單,伯登並沒有用替身完成,安吉兒派愛上自己的女助手打探秘密,卻中了伯登的圈套,損失了大量金錢,女助手也轉而愛上了伯登。伯登妻子發現了伯登的異常,認為伯登出軌而痛苦上吊自殺。女助手也因伯登的絕情而離開。
正當所有人物的生活分崩離析之際,安吉兒回歸,他在伯登的陷阱中反而找到了答案,用電力複製自己。每一次的魔術都會複製一個新的自己,而為了讓一切恢復如常,多出的一個自己不得不被殺死。安吉兒正是利用這一點再次陷害了伯登,伯登被判處絞刑。
正當你沉浸在故事情節的起伏、魔術對決激烈的同時,背後一直隱藏的戲與魔術真實開場了。整部電影的結局是最大的高潮與反轉。原來伯登是雙生子,他的分身術是兩個人共同完成的,他們基於對魔術的熱愛,犧牲了另一個人的生活。這才導致伯登的妻子發現的異常,而另一個伯登法隆是真的愛上了助手。痴迷魔術讓他們失去了各自在生活中的所愛。而安吉爾更是為了魔術不得不殺死一個又一個自己。
在整部戲裡自我矛盾、兩方之間的矛盾,所有的衝突都白熱化。生與死同樣在對立與擰巴中。結局伯登兄弟合一了,但這種合一是失去了一個而得到的,他們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合一,因為他們本是兩段人生。安吉兒是真的死了,很多個他一一都死去了,直到最後一個。
到底什麼樣的自我是真實可存在於世間的呢?諾蘭導演的思考我們也無法猜測,他所呈現的這一切矛盾與對立,所有的對決都為了讓我們從各種角度和深度去找,關於芸芸眾生、關於人世間的夢幻泡影,關於生死所能收集到的因素在這部電影中再次呈現。很多細節都非常巧妙。包括安吉兒夫婦同是淹死;伯登夫婦又同是上吊而亡。安吉兒第一次想要殺掉伯登是用槍,而伯登在結尾復仇確用槍殺死的安吉兒。這期間的因果循環,也令人深思。(PS:這裡有特斯拉在影片中的出現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點,映射著他與愛迪生在歷史中的頂尖對決,有興趣可以深入查閱)
在所有的對決中,二的對立與混亂中,諾蘭導演呼喚的那個「一」在哪裡?我個人感覺到蝙蝠俠正是那個「一」。來自一的力量與救贖,不得不讓我們繼續去品味諾蘭導演非常有名的經典作品——蝙蝠俠三部曲。(在《追捕》中也出現過蝙蝠俠的標誌。猜想蝙蝠俠在諾蘭導演心中的分量不輕。)
《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三部曲是蝙蝠俠從一個人成為大眾的「俠」所經歷的英雄之旅,三部電影呈現出了極豐富的社會眾生態,經典又精彩的人物如小丑等層出不窮,帶給我們的情感與觀念衝擊一波又一波。
《蝙蝠俠-俠影之謎》的第一幕是成年的布魯斯韋恩放逐自己於社會至為混亂的地方,甚至身陷囹圄。一個神秘人物的獄中點悟,指引他追尋內心恐懼的根源。隨著追尋的不斷深入,神秘導師所設置的重重關卡激發布魯斯破關的同時,布魯斯童年至當下的人生經歷一一出現:
故事開始於童年的蝙蝠俠在與兒時玩伴瑞秋遊戲時,失足落入蝙蝠洞,洞中的景象尤其充斥圍繞他的蝙蝠從此成為了令幼年布魯斯最恐懼的生物印記。布魯斯的父親深入洞中從黑暗中將他拉回光明,父親關於什麼是恐懼的觀念,也在不知不覺間第一次進入布魯斯的心中,雖然他不解傷害攻擊他的可怕蝙蝠,怎麼可能是比他先恐懼的那一個。
蝙蝠所代表的恐懼一直縈繞在布魯斯腦海揮之不去,任何觸發他記憶的場景都令自己深深的恐懼,父親也為了保護他而與母親一同提前離開劇場,然而更深沉的恐懼即將到來,一位社會底層的小混混因搶奪布魯斯母親的珍珠項鍊而在布魯斯面前槍殺了他的父母。布魯斯從此深陷自責與恐懼的黑暗無法自拔,他不能理解父親母親作為哥譚市致力於人民福利與建設的人怎會被如此對待,痛恨製造這一系列悲劇的邪惡之人、邪惡勢力,同時也痛恨陷於恐懼中虛弱無力什麼都做不了的自己。
布魯斯直到長大成人依然對邪惡懷有恨意,對自己的恐懼也充滿排斥。他本意為父母復仇而殺死兇手,卻意外被另一股邪惡勢力捷足先登。布魯斯充滿了憤怒、失落、混亂,他找不到可以讓自己平靜的答案。
如果從墜入蝙蝠洞的恐懼開始,到失去雙親的仇恨,以復仇為力量還能支持布魯斯停留在韋恩莊園中等待兇手付出代價的結果,而如今兇手不是自己復仇手刃,而喪命於同樣的邪惡,布魯斯父母的大仇不得報,布魯斯也陷入了極度的悲憤與混亂之中,他再也不能忍受韋恩莊園的虛假寧靜,親自投入自認最邪惡混亂的地方,展開復仇,不然他不知道如何存活於世。他迷失了,哪怕他的童年好友瑞秋和他說過復仇並不能讓他和一切得到救贖,但布魯斯執意陷入了最慘烈的報復中。
過去與現在的時空在同一點匯聚,於場外觀影的我們來說布魯斯如何走到當下這一步,為什麼會放逐自己在最混亂的底層社會已有了完整答案,而於戲中的布魯斯,他此刻正經歷著最深恐懼的考驗與指引,只有當布魯斯悟透恐懼的真相,拿回自己力量的那一刻,蝙蝠俠才於此刻在電影內外真正的誕生。而關於這位超越恐懼的英雄故事也真正於此拉開了帷幕。
布魯斯成為了蝙蝠俠,他也成為了最真實的自己,他接受了來自恐懼的智慧,衝破了恐懼帶給自深的虛妄,打破了由恐懼而生的復仇輪迴,至此他終於明白父親說過的話,為什麼蝙蝠會出於恐懼攻擊自己。哥譚市陷入恐懼的人太多了,此刻神秘組織又計劃毀滅哥譚市,這一切因於恐懼的虛妄,蝙蝠俠於此不得不順時而為。他化身黑暗騎士,化作恐懼中的一抹覺知,力圖挽救每一個陷在恐懼中不自知的迷途之人。以一己的覺知之力照破恐懼的虛妄,神秘組織龐大的復仇計劃在蝙蝠俠的覺醒之力下,以失敗而告終。蝙蝠俠俠影之謎到此真相大白,黑暗騎士繼續英雄之旅。
《蝙蝠俠—黑暗騎士》裡面有很經典的場面、人物,相信大家一定在記憶深處留給了「小丑」一個特定的位置,以至於DC在2019年為小丑單獨立傳,小丑、雙面人登特與瑞秋都在蝙蝠俠生命中留下了重重的幾筆。一位超越恐懼醒悟的英雄也會如曾經處於迷茫混亂的布魯斯一樣嗎?過去的布魯斯與現在的蝙蝠俠遇到的考驗何其之像。
布魯斯失去了父母,蝙蝠俠失去了愛人瑞秋,但不同的是布魯斯選擇復仇,蝙蝠俠再痛苦卻依然清醒,他沒有向小丑復仇,哪怕小丑的存在就是為了激起更多的恐懼、無明。而登特卻因為失去愛人瑞秋陷入了和曾經的布魯斯一樣的復仇輪迴,他從一直維護的正義中曝露了暗藏的另一相反面:邪惡。登特在爆炸中失去的一邊面容,也象徵著登特迷失了,他成了雙面人,陷入了瘋狂的復仇中,這正中小丑下懷。在同是恐懼復仇的考驗下,布魯斯衝破了神秘組織所設的復仇陷阱,而登特卻沒能通過小丑的復仇考驗。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考驗,穿越恐懼,穿越復仇的輪迴。如果登特可以,他也可以成為具有自己獨特天賦的俠客。可惜的是他沒有。即便他公開代替布魯斯承認自己是蝙蝠俠,他的考驗也是從自認蝙蝠俠開始,被小丑算計(考驗),可在沒有經歷如布魯斯一樣穿越恐懼的徹悟,他終究是配不上「蝙蝠俠」的身份。至此黑暗騎士依然是布魯斯一人,蝙蝠俠也依然沒有同伴。黑暗騎士告一段落。
第三部黑暗騎士崛起將翻轉這一切,因為在電影的最後,新的「蝙蝠俠」誕生了,他不必再叫蝙蝠俠,他的英雄悟道之旅同樣也會帶有他的天命特點。蝙蝠俠從恐懼的黑暗中得到力量,因此他是黑暗騎士;登特本可以成為蝙蝠俠心目中的光明騎士,登特的迷失,愛人瑞秋的去世,令蝙蝠俠實在是太痛了,即便他再次經受住了考驗,超越了如小丑般更強大的迷失能量。
蝙蝠俠淡出人們的視野,並背負了登特的罪名。但這都不能真正影響撼動蝙蝠俠,他累了,失去愛人、失去一位本有希望覺醒帶的朋友依然令他感受著其中的悲傷。他允許自己休息養傷,可一旦哥譚市人民經歷又一輪的毀滅災難時,蝙蝠俠便義無反顧再次復出。
曾經整個城市的人都在無明中沉睡時,蝙蝠俠獨醒,當有登特、瑞秋這樣有希望同樣覺醒的人時,蝙蝠俠守護,當小丑瘋狂的激發恐懼、仇恨時,蝙蝠俠的覺知之光仍在,哥譚市民中的善良之心仍在。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黑暗的時刻,哥譚市迎來了覺醒時刻,最深的黑暗也相應來襲,這是最強力的考驗。蝙蝠俠被俘,卻意外找到了照破所有黑暗的本源之光,他的覺悟層級更接近本源的光明,屬於一個從出生時的原初力量,蝙蝠俠的恐懼來自童年,第三部電影再次回到了童年,這次卻找回了童年所蘊藏的巨大能量。是時候穿破一切,包括黑暗騎士的身份和使命,回歸一個人最原初的生命了。
整個哥譚市也因這次災難而凝聚在了一起,人民內心的覺醒光芒終於在蝙蝠俠的影響下,自然流露出來,這回終於是整個城市的覺醒了。
結局的開放性,讓我們可以有無限的遐思,蝙蝠俠放下俠客的身份歸隱於最平凡的人生,他終於過上了再普通不過的生兒育女的生活。哥譚市越多的人成為自己的俠客,在屬於蝙蝠俠的山洞裡,一位新的俠客走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經歷英雄之旅迎來最終的悟道。一人覺醒,到一城覺醒,《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到此結束。諾蘭導演也完成了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
在經歷過重重考驗之後,以上六部電影將諾蘭導演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都推廣到一種由內至外極深、極廣闊的地球人生的高維度。且看他如何在人類意識的至淺處與最深處自在遨遊《記憶碎片》、尤其是《盜夢空間》足足影響觀影體驗十年風潮。再看他在2020年由《信條》所演繹出的正逆時空大背景,將他所有的電影安放在其間,用正逆時空演繹又將是怎樣的精彩,想想都興奮,不可思議!讓我們繼續一一品讀。
意識的最深處探索人生真相
《記憶碎片》、《盜夢空間》
《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從人類意識這一人人不可缺的微觀視角開始,深度挖掘人類自由意志的各種可能性。《記憶碎片》更多從表面意識入手,而《盜夢空間》則進一步深入了對潛意識的探索。
《記憶碎片》這是一部正著放,倒著放都不影響故事敘述的電影,而諾蘭導演這樣的拍攝手法,用來體現人類意識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點不停穿梭時所呈現的特點也十分神似有趣。
故事的緣起是由於男主角因一次意外:妻子被入室的強盜姦殺,而自己也被其擊中腦部,清醒之後便得了一種神奇的失憶症,過去的長期記憶雖得以留存,但當下發生過的事卻轉瞬即忘。
因此在事件之後,他學會了如何依靠文字記錄,依靠頭腦的理性來確保他知曉自己生活的狀態。此外他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生目標就是為自己和愛妻復仇,手刃兇手。
由於這種記憶障礙使得他的復仇充滿了變數,也正因為這種天然的挑戰,使觀影規程中的我們對主角記錄記憶的每一步都充滿了好奇,他是如何確保自己可以收集到一一確定的線索,就如他已經紋在身上的幾則重要提示,也如他隨時拍攝的立顯照片和記錄在照片上的文字。
如果從看完電影的角度,你會發現所有的拍攝片段雖環環相扣,並從倒敘的角度一一推出,即最初的情節是最終的結果,後面的每個片段都成倒序狀,一一告知你之前的片段如何形成的原因。而看到最後,回到故事的起點,你又會發現這些片段也完全可以打散,任意重組也可以交織一個完整的故事。那到底關於主角故事的真相是什麼?
這些片段正對應著主角的所有記憶,人類意識的表層,在影片中每一個記憶中都藏有一些指向性的信息線索,而這些線索又是由主角的邏輯來推理,但誰又能保證當下的推理代表絕對的真實呢?
所有記憶片段如碎片,漂浮在主角的意識最上層,構成了主角和我們觀影人任意組合的真實。那麼僅僅看我們自己生活中發生的故事,真的具有連貫性嗎?我們會不會也活在來自過去記憶所影響的現在記憶片段中,如何做記錄解讀,又決定著不同的真相。
那麼請問關於人生的真相透過大腦的意識和情感真的可以得到嗎?這部影片引發了最開放的思考。
再深一層,我們就不得不來到《盜夢空間》這部描述人類意識、潛意識、夢境之傳神的經典影片。《記憶碎片》所呈現的意識碎片狀態,在《盜夢空間》裡,每一個意識碎片都得到了深化,由一種意識觀念所深挖形成的就是我們腦內一個龐大恢弘的世界。
觀影的我們幾乎無法想像,諾蘭導演可以將人類的意識從最表層到最深層的潛意識在夢中一一呈現。我們跟隨不同的主角,進入了不同人的層層意識、層層夢境之中。真實與想像的區別僅僅靠一種特設的印記來判斷,比如男主角選用的陀螺、女主角選用戒指,或者任何對不同個人有特殊識別意義的信號。尤其精彩的是男主角和他的妻子利用夢境,人類意識的特點,一層更深一層的建造出屬於他們在每一層的夢中世界。這一龐大的意識風光與重重夢境一樣,令人折服於諾蘭導演的拍攝手法和獨特的拍攝呈現力。強烈的感嘆,他居然可以將人類的意識的奧秘呈現到如此恢弘的地步。
劇情依然有在各個時空段跳躍的特點,將整個意識空間的起源原理,夢中意識的質感細節表現的更明白而鮮明的一段來自於男主傳授一位有天賦的女孩如何造夢,其中每一個栩栩如生的細節,每一種創造力的施展,都令這龐大的夢中意識世界由空架子到有了意識活力,全盤生動起來。在一層層由表意識到潛意識的人類意識世界中,自有其深度與廣度,越下到人的潛意識中呈現出的時間對比就越大,時間相對論在人腦意識的呈現。意識每向上一個維度、向下一個維度,所呈現的秩序是不同的,具體展現出來的世界也是多種多樣,甚至危機重重的。
在整部電影中,我們跟隨男主角進入了多個人的意識夢境。不同人隨人生經歷、自身性格的不同,意識世界展現不同的樣貌。如日本人意識中的恢宏日式古建,富豪兒子令人記憶深刻的滑雪場。
進入人的意識領域,你也將不可避免的體驗他的意識中或明或隱的全部觀念與情感,並通過他的個人特色與思維規律,以種種意向得到或意想不到的變化呈現。
這樣充滿千變萬化,容納了人類意識深度與廣度各個細節變化的電影,除了諾蘭導演的《盜夢空間》,哪裡還能見到,實在太驚豔了。
在電影中現實與意識的虛幻世間穿插進行,即便再細緻的人也需要提起精神分辨,此時自己觀影在何處,而劇中人又處於現實還是意識夢境。這樣電影不僅可以在現實角度的時間線上描述每一位主角、配角的人生特點,又可以通過進入他們的意識世界讓我們從外到裡,完完整整去體驗一個人的全部人生,真是妙到無言。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男主與妻子揮之不去的愛怨糾纏,我們也看到富豪與自己兒子的情感糾葛。其他種種人物的欲望、渴求。這所有呈現的一切細節都同時被一根非常明確清晰的主線串聯:男主為了獲得現實中和家人團聚的自有,接受日本富商希望瓦解對手建立的商業王國,要求男主進入對手兒子的意識以更改信念的任務。
伴隨著植入意識的任務,我得意看到以上所有關於意識世界的恢宏呈現,也看到如何一點點植入一個堅固的意識信念對意識世界所注入活力或者破壞力帶來怎樣龐大而千絲萬縷的變化,如男主為妻子植入的「這世界是虛假」的信念,雖拉妻子出了夢中世界,卻事與願違的繼續在現實世界發酵,導致妻子與他的不幸結局。而層層深入在對手兒子的意識中植入瓦解商業帝國的信念,最後的結果卻是開放的,成功與否都不是關鍵,關鍵是電影之外的我們要如何創造與維護我們的意識世界,在我們自己恢宏的意識深度與廣度中要做何種建設或破壞,我們如何將意識時空與現實時空覺知玩轉。
莊周曉夢迷蝴蝶,夢裡不知身是客!是莊周,還是蝴蝶呢?還是觀影的你說了算呢?!
終於來到2020年這個百年不遇的特殊年份,20、20碰撞諾蘭導演的ten(10)、ten(10),形成的《tenet》所創造的最不可思議的時空背景,可以將以上所有電影的時空包容在內,拓展出最不可思議又奧妙無窮的創想,如同創世神話系列,用《tenet》中所呈現的正逆序的時空方式,將諾蘭導演上述所有電影自行腦補播放,你可以變化出多少種版本。
從宇宙等級的時空、到人類意識的層層深度與廣度,從當今時代與歷史二戰時期的種種眾生態,所有諾蘭導演的電影中主角人生:不論是小人物、警官、魔術高手、太空人、盜夢者還是蝙蝠俠的人生,或完整,或各個小片段,我們可以怎樣將這一重重的時空置於《tenet》的正序時間與逆序時間的大背景下去重新演繹,真是一幕好玩到爆炸的體驗。如果諾蘭導演所有電影角色都可以從未來給現在的自己傳訊息,所有的電影情節又將發生什麼樣的燒腦體驗。
這部電影所蘊含的信息量,實在不僅僅是劇中炸腦正逆時間,戲裡戲外,諾蘭導演的全部電影作品,又哪裡是大腦可以試圖理解的呢,就如《tenet》電影中的經典對話,不要試圖理解他,感受他。
當然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盜夢空間》再到《tenet》都是嚴絲合縫的演繹著當今最前沿的科學,有興趣學量子物理、心理學的朋友們,不要忘記通達理論之後,再進入電影體驗一番,一定會再次得到超級快感。
老實說《tenet》我看了四遍之後才明白了點意思。其中有兩遍是先看完第一刷,20分鐘立刻進入第二刷,這樣才感受到電影所形成的時間圓環,電影的開始的也是最後的,結局所展現的又正是開始。
代表時間終始凝聚的鷹山大戰,十分鐘的作戰時間呼應著電影的名字tenet,這裡形成了最宏大的時間鉗形作戰地,為了形成這樣浩大的作戰規模,不僅匯集所有來自未來的信條組織與託尼所代表的未來人的啟示,又是眾多其他時間點時空逆序的最終匯聚點,包括尼爾受主角無名的任命從未來逆時而來,以及另一個經典的十分鐘追車鉗形時間戰,託尼與主角、尼爾、託尼妻子先後完成逆序,最終匯聚此刻。
同時這裡也凝聚著未來人類與現在人類的恩怨情仇,如果細部放大,這裡有主角無名與尼爾的兄弟情、救世大義;也有託尼夫婦愛恨糾葛,一個小家的愛情、婚姻、親情,一個人與朋友間的友情,推廣到整個社會複雜多樣的各種生態狀況。
電影中的明線呈現著當代種種世界樣貌,對應暗線未呈現的人類未來的場景,未來人類正以逆時空武器向現在的人類宣戰。這種緊張感時時都能在電影的每一幀畫面中感受到,不妨腦補未來的人類生存狀態。託尼作為電影中的「反派」一直在暗中呈現著關於未來生態的隱藏內容。
如果拉伸時間的維度,站在宇宙的視角去看過去、現在、未來的種種滄桑變化,回憶歷史上的朝代更替、文明興衰,再到星球的出生毀滅,哪怕是宇宙大爆炸所呈現的生滅。我們又要如何看待其間代表當代「救世」立場的主角無明與代表未來「滅世」立場的託尼。
同時如果世間真的有旋轉門,未來的自己要告訴現在的自己什麼呢?這正是《tenet》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最強大的啟示,如果我們閱盡滄海桑田、時空變幻,經歷過所有諾蘭導演電影世界裡的所有的恢宏場景後,在哪一刻轉換呢?!依然唯有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