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理解,不能接受。
百年影史經典《亂世佳人》,被下架了。
原因在我看來有些荒誕:
這部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題材的電影,涉嫌「美化黑人奴隸」和「種族歧視」。
提出這個看法的是一名大名鼎鼎的黑人編劇約翰·萊德利,他的作品《為奴十二年》曾獲得了第86屆奧斯卡金像獎。
不管是這部影片的題材還是他本人——作為史上第二位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非裔美國人的身份,都在為黑人「正名」。
所以,當現在因為黑人喬治·佛洛依德之死,美國爆發的「Black Lives Matter」活動。
約翰·萊德利就把矛頭對準了這部名垂影史80多年的經典影片《亂世佳人》。
8日,他發表在《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這是一部歌頌南北戰爭前南方(地區)的電影。當它沒有無視奴隸制的恐怖時,就是一部按下暫停鍵只會延續有色人種最痛苦刻板印象的電影。」
但是,歷史上的黑人奴隸制並不會因為下架一部電影而產生一一絲一毫的改變了。
現在因為黑人運動拿電影出氣,不免讓人覺得有些不妥。
況且,因為這部電影飾演奴隸角色的海蒂·麥克丹尼爾,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是史上第一位黑人演員獲奧斯卡獎項。
這個獎項的成就跟編劇約翰·萊德利獲得的奧斯卡編劇獎,是具有同等價值的。
那現在要求下架這部電影,不也等於同時否定了這個獎項嗎?
再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講,這已經不單單是一部電影,而是可以納入世界電影史的一部藝術品。
豆瓣評分9.3,TOP29。
好於99%的愛情片,好於99%的戰爭片
如果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那《亂世佳人》之於世界影史來說,就是鑽石。
劇情裡女性的追愛,婚姻,放到今天來看都是經久不衰的。
難道說強大出頭鳥,站得高的優秀影片就活該被拉出來背鍋嗎?
把80年前的電影下架,就能解決當下的民族矛盾?
這未免有些矯枉過正。
這位被白人警察跪在脖子上9分鐘的黑人喬治·佛洛依德,到目前為止已經引起了近半個月的種族抗議活動。
臨死前,他大呼的那句「我不能呼吸」也成為了這次抗議活動的口號。
所有推動這次運動的人,都把佛洛依德認定成了這場改變世界的運動的基石。
而撬動基石的事件,就發生在上個月25日。
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家食品雜貨店櫃員撥打911報警,說有人用20美金假鈔買煙,這人還喝了酒。
不到十分鐘,兩名警察就到了現場,並且要以流通假鈔的罪名將其逮捕。
但佛洛依德並不認罪,兩人僵持之下,白人警察肖萬把佛洛依德摁倒,並用膝蓋壓住了他的脖子。
6月8日,肖萬被控告二級謀殺罪名。
一場民族運動就此掀開。
不少黑人在網絡上公開自己一直以來受到的屈辱和不公平對待。
這本來是一場浩浩蕩蕩的民族起義,但是卻漸漸變了味兒。
6月5日,環球音樂旗下的共和唱片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聲明,禁用「Urban」一詞,因為這個詞不光代表了一種音樂風格,還代表著黑人文化。
所以,Urban音樂被主流接受,其實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歷練。
但,現在要下架這個詞,我實在是看不懂有什麼必要。
不僅如此,一系列節目相繼停播。
《直擊追捕現場》美國警察探案真人秀,已停播,
英劇《小不列顛》也遭遇下架。
這個小短劇,從2003年開始播出,評分一路水漲船高。
包括美國警察探案真人秀《執法先鋒》,也沒能逃過一劫。
說起來都是非常優秀的電視作品。
不光是《亂世佳人》還是以下這些被下架的真人秀,音樂名詞,他們同樣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誕生的優秀產物。
要從根本上解決民族矛盾,我覺得絕不是從這些藝術品上開刀。
但現在風波已然降臨,只是該如何正確對待,才是當下最該思考的問題。
拿藝術開刀,恐怕只會引起反作用。
留言區和我互動
愛你們
喜歡記得關注我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