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以來,縣文化館創新服務手段,充分發揮群眾文化基本功能,積極轉變服務方式,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大力開展大眾化、接地氣的群眾文化活動,努力為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貢獻。
在匡河鎮周河村,縣文化館輔導老師胡勝娟正認真地給當地群眾排練小戲。雖然天氣寒冷卻阻擋不住他們的熱情,每一個動作,每一句唱腔,都在文化館輔導老師的指導下反覆練習。
縣文化館副館長胡勝娟說:「今年第四屆村級文藝宣傳隊展演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對這些節目進行加工輔導,在輔導這些節目的過程中,發現這些節目都很有地方特色,比如說白廟河的畈腔,我們結合這個畈腔的元素排練了畈腔組合打擊樂,平湖的牌子鑼鼓,結合這個元素排練了牌子鑼鼓打擊樂,確保每個鄉鎮的節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縣文化館是我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組成部分,承擔縣域群眾文化活動策劃、組織和群眾文藝指導、輔導等職能。除積極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外,縣文化館還發現和扶植了一批文藝骨幹和文藝新人,並積極開展文藝創作輔導培訓,將我縣人民在抗洪搶險、精準脫貧、疫情防控、美麗鄉村建設的故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唱出來,演出來,深受社會大眾好評。
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饒俊華說:「通過下鄉採風,發覺我們民間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民歌元素,我就利用自己的業務專長,創作了一些具有時代意義的歌曲,像抗洪期間創作了一首《共產黨員》,精準扶貧期間我創作了一首《扶貧幹部》,疫情期間創作了一首《白衣使者》,這些歌曲都是我平時下鄉採風有深切的體會才能夠創作出來的,黨和國家黨的惠民政策實實在在的落地了,群眾也確實得到了實惠,創作這些文藝歌曲,表達了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據了解,今年縣文化館共組織舉辦了《梨園雅韻》戲曲專場、《共築中國夢、軍民魚水情》八一聯歡、「走進環衛」專場、「真心實意謝黨恩、自力更生奔小康」脫貧宣講及村級文藝宣傳隊調演、羅田紅葉節、避暑節、甜柿節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動近百場次;組織非遺進景區演出及非遺項目圖片展覽等活動10餘次;舉辦了「羅田民歌」等藝術培訓班6次;組織「羅田民歌欣賞」「健康養生法」等公益講座4次;利用新型多媒體手段,對各類群文活動進行網絡直播,惠及群眾16萬餘人次。創作各類文藝作品近20個,其中歌曲《白衣使者》參加了全國抗疫歌曲盛典評選並順利入圍。今年12月份我縣文化館幹部饒俊華的獨唱《再見了大別山》,胡勝娟表演的黃梅戲《落葉紛飛》榮獲全市特等獎,將代表黃岡參加第三屆湖北省群文技能大賽。
縣文化館黨支部書記饒俊華說:「下一步,我們將針對一鄉一品特色,將我們現有的業務幹部派下去,讓他們進行文藝輔導,同時在人員不夠的情況下,我們加強了數字文化管理建設,對我們縣的一些退休老人,和文藝愛好者,開展線上線下文藝培訓活動,既充分發揮了我們文化館的工作職能,同時也活躍了城鄉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