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最近的話題度真的很高。特意等到了熱度有所下降才來寫這篇文章,因為我的本意並不是「黑」伊能靜,或者怎樣。只是借著這個典型的人,來講一些觀點。
伊能靜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走了溫柔媽媽的形象。第一次組隊後,和她在一起的王智和王麗坤都不太會唱歌。於是在這個三人組裡,伊能靜把自己的塑造成了一個「媽媽」的角色。
從節目剪輯出來的採訪以及伊能靜自己的種種言行裡可以看出,她並沒有覺得自己對自己的這種定位有什麼問題,部分觀眾也挺買帳。
但是,大家想一想:伊能靜是這個節目裡年齡最大的姐姐沒錯,在音樂上也比同組的其他姐姐出色。可不管怎麼說,能來參加這個節目的女性都是有一定成就的、成熟的成年人。在這樣的背景下,伊能靜的「媽媽」人設其實就是變相的凸現自己,壓低別人。到了最後,大家只記住了伊能靜有多好,對於其他兩個姐姐就只留下了一個「能力不行」的印象。
再說之後她對閨蜜的態度。伊能靜在回應的時候講的很有技巧。
在這個回復裡,她強調了三點:1.我的社交帳號一直是閨蜜在運行;2.我知道有問題,但是閨蜜對我很好我不能說她;3.我也很無辜和無奈。
無論在怎樣的事件裡,伊能靜總有辦法營造出「我很努力的為她們好,但是她們就是做不好,我也很無奈」的感覺,簡直像極了天天把「我這麼辛苦,你還不好好學習」掛在嘴邊的大部分中國家長。
1. 喜歡反覆向孩子表達「我有多辛苦」
「伊能靜式」家長習慣於向孩子傳遞一種「為了你我很辛苦」的態度。這種傳遞,其實無意識的引導孩子種下「我虧欠了爸爸媽媽」的想法,為後面的「索取」打基礎。
2. 無時無刻的軟控制
「伊能靜式」家長往往不會直接用命令來對待和自己意見相反的孩子,而是通過「我為了你……,你還……」的句式,激起孩子的內疚和害怕,從而不動聲色的逼迫孩子照著自己的意思來。
3. 很會示弱
「伊能靜式」家長會在自己的套路行不通的時候表現出極大的「被打擊」,他們也許會崩潰、哭泣、討好孩子……讓孩子心軟而內疚,然後回到他們的控制。
但最為可怕的是,上述的這種種行為並不是「伊能靜式」家長們的偽裝,這一切都是完完全全的真情流露。他們其實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別人也很難破除他們的奇怪邏輯。
「伊能靜式」家長其實就是自我感動式和索取式的家長,這類家長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這類家長的心理成因,其實是因為她們內心較弱的「自我價值」逼迫他們向別人索取,來獲得安全感、愛和滿足。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內心越強大的人越不容易刻意表現自己,而內心脆弱的人則恰恰相反。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飽受「伊能靜式」家長之苦的孩子,一邊覺得自己活得痛苦,一邊覺得自己束手無策。說實話,面對真的付出了,而且愛自己愛到沒有自我的血親,只要不是太冷血的人,乖乖束手就擒是很自然的事。
那麼,就真的沒辦法解決和「伊能靜式」家長的矛盾了嗎?
並不是,解決這個矛盾說難其實也不難。往下看,我來教你。
和「伊能靜式」家長相處,你只需要把握好兩個原則就能大幅度提高彼此的生活質量。
一、穩定自己的內心
當你意識到自己的父母是「伊能靜式」家長的時候,你就要開始理解他們的行為。你要先知道「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當你比他們獲得了更多的信息,知道了他們不知道的事情,那麼在你面前,父母也只是長大了的孩子,他們需要你的幫助。」
保持這樣的心態,不急不躁,也不怨天尤人,你才能真正改善你們的關係。如果你真的難受了,那麼就想一想「換一對父母也許更糟糕呢?反正我現在已經知道怎麼辦了。」
一個家庭的和睦需要所有家庭成員的共同努力。我其實很反感把所有問題都推給父母,然後自己去怨恨,卻要求父母做個完人。多麼雙標是嗎?所以啊,保持好心態,我們來看下一步。
二、發現父母的長處,並引導他們向這個方向發展
前面已經提到了,「伊能靜式」家長最本質的問題,其實是他們的「自我意識」不夠強大,不足以支撐他們的心理需求,所以他們才要通過「索取」來滿足自己。
知道問題在哪,下面就變得很簡單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提升他們的「自我價值」,讓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變得強大,而可以獨立滿足自己。
要做到這一點也不能著急,而是要慢慢的去發現父母的長處在哪裡。然後從不經意的誇獎他們到引導他們往這個方向發展。一步一步來幫助他們。
在這個過程中,請記得:耐心點,你是在幫父母,也是在治癒自己。所有原生家庭造成的問題,如果不能在原生家庭解決掉就會進一步影響你自己的未來。所以,把這當成一場自救,也許你會更有動力。
今天關於「伊能靜式」家長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 ,如果你需要人際交往中的幫助,可以私信我呀!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我吧,讓我帶給你更多的驚喜,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