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英雄粉絲們期待已久的DC新作《雷霆沙贊!》已經登陸內地院線了。該片在北美口碑極好,爛番茄開局95%,創DC宇宙最佳,北美不少影評人猜測該片會成為《神奇女俠》《海王》後,DC宇宙第三部「翻身之作」。
隨著漫威電影宇宙的成熟,不少DC粉絲也為DC宇宙著急。作為美漫的兩大巨頭,DC無論是歷史還是IP積累,都與漫威半斤八兩,但這幾年來,其在超級英雄的開發上,則落後漫威整整一大截。
從2008年《鋼鐵俠》開始,到之後的《無敵浩克》(2008)、《鋼鐵俠2》(2010)、《雷神》(2011)和《美國隊長》,再到2012年推出《復仇者聯盟》完美為第一階段畫上句號,漫威的先拍體系中各個角色的單人電影,之後拍攝英雄集結電影的策略,非常成功。現如今,《復仇者聯盟》已經成為全球歷史上最為賣座的電影系列了,十年間全球累計票房已超過180億美元。到了今年,《復仇者聯盟4》上映無論在北美還是中國等海外市場,都是影迷們最期待的視覺盛宴。
當漫威宇宙搭建成功後,DC才姍姍來遲。2013年的《超人:鋼鐵之軀》是DC宇宙的第一部作品 ,後來又有了《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自殺小隊》,都口碑平平。2017的《神奇女俠》給DC漫改電影帶來希望的曙光。同年DC宇宙的超級英雄有了第一次集結,《正義聯盟》讓「七巨頭」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綠燈俠、閃電俠、海王和火星獵人聚首,只可惜這次「大躍進」並不成功,反倒讓DC宇宙再次陷入泥淖。
DC的問題在哪呢?風格上過於暗黑,以及風格的不統一,或許是其影響力比漫威弱的重要原因。一開始DC的風格和漫威一樣都十分輕快,偏向於爆米花,老少兼宜,但從1980年代開始,DC在漫畫的創作風格上也有了很大轉變,加入了大量社會話題,主題更為深刻,風格上也更為「暗黑」。這體現在電影上,就是《V字仇殺隊》《守望者》,以及克里斯多福·諾蘭著名的「蝙蝠俠三部劇」的誕生:它們共同將DC電影推到了新的思想高度。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雖然取得了票房上的極大成功,但不是每個導演都像諾蘭那樣又深刻又通俗,稍不留神,要麼就因為過於暗黑而變得小眾,要麼就是「四不像」:DC沒能像漫威那樣維持一個在較為穩定的創作水準裡。其造成的結果是,DC超級英雄電影深受資深影迷的喜愛,但在普通觀眾那裡,就顯得接受門檻過高了。
幾次滑鐵盧後,DC也開始調整策略。《神奇女俠》就是一次新的嘗試:充分迎合受眾,在此基礎上再夾帶點思想性,但迎合受眾是首位——這其實是向漫威靠攏了。《神奇女俠》以及以後同一策略的《海王》的大獲成功,讓DC堅定了走輕快路線的決心。
《雷霆沙贊!》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它像是一部兒童電影,非常通俗,非常輕快,非常爆米花。電影講述的是,14歲的少年比利從小和母親走失,自此一直在各個寄養家庭中輾轉生活,也從未放棄尋找母親和回家的願望。這個身世悲慘的少年在某一日突然得到了魔法世界的眷顧,成為魔法繼承人,得到奇異能力,還能瞬間變身成大人了。
簡單地說,就是一個14歲小孩喊一聲「沙贊」,就變成了身高190CM,渾身大塊肌肉的超級英雄——看那臉上的褶子,年齡估摸著也有30歲了。問題是,他的心理年齡、智商和思維方式,都停留在14歲。
因此,「成長」主題是《雷霆沙贊!》的第一個看點。這個主題我們在好萊塢電影裡已經見過太多了:一個不諳世事、叛逆的、沒有什麼責任感的少年,如何在愛的薰陶下成長為一個熱愛家庭、勇於承擔、見義勇為的超級英雄。
《雷霆沙贊!》的另一個看點,則在於它的喜劇風格。沙贊的設定與漫威的蜘蛛俠很像,但他的個性卻像是漫威宇宙的死侍,中二、賤萌;死侍是「19禁」,沙贊則是少兒電影,受眾面更廣。少年比利變成超級英雄後,一開始沒什麼拯救世界的宏偉志願,他滿腦子想的是如何利用他這張成人面孔做點少兒不宜的事,比如買啤酒啦、逃課啦、進脫衣舞俱樂部啦。除此,在適應超能力過程中,他也因為中二鬧出了不少笑話。總之,這麼搞笑、蠢萌與迷人的超級英雄,除了死侍,就只能是沙贊了。
有北美影評人如此評價《雷霆沙贊!》:「《雷霆沙贊》非常有趣,而它的進一步證明DC在經歷了《神奇女俠》和《海王》後有著多麼光明的未來。」顯然,經歷了《神奇女俠》《海王》《雷霆沙贊!》的接連成功,DC或許不再暗黑,而是更加「漫威」了。這對於DC來說是進步還是「自甘平庸」?還真的難說,但賺錢,是肯定的咯。
荔枝銳評:lizhirp
理性不偏激,溫和有鋒芒
長按圖片並識別二維碼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