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6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9月26日 星期六
天氣:20/7℃ 多雲
明日:21/9℃ 晴
8月末,本報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啟動「我給媽媽化個妝」親情體驗活動,面向全社會徵集子女們為媽媽、奶奶、外婆化妝的視頻、圖片,尋找背後的親情故事,定格最美親情瞬間。如今,本報陸續收到「我給媽媽化個妝」活動的參與作品,每一個作品背後都有一個令我們感動的親情故事。市民苗苗為53歲的母親化妝,並講述了她和媽媽之間的動人故事。
好妝、換上漂亮的衣服
為了生活她
曾放棄「美」的權利
「她也曾是知性、優雅、自信愛打扮的漂亮媽媽,但和大多數媽媽一樣,為了生活、為了孩子,她們放棄了『美』的權利。」翻看家裡的相冊,苗苗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了她的媽媽。苗苗說,從她記事起,母親就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不分晝夜地運轉,日復一日地在家和單位之間忙碌著。小時候她的衣服幾乎都是媽媽親自設計、裁剪並製作的,家裡的坐墊、桌子的腳墊,廚房用品的布罩、沙發罩……也都出自媽媽的手,長大後每次網購遇到衣服尺碼不合適,最後也都是媽媽搞定。可當時年幼的她完全沒有體諒母親的辛勞與付出,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餓的時候,看著家裡的炊煙嫋嫋升起,然後聽到母親呼喚自己的乳名,叫她回家吃飯。
「你看這是她小時候,臉上還是嬰兒肥呢。」照片中,苗苗的媽媽梳著烏黑的齊肩短髮,眼睛大大,很漂亮。苗苗說,媽媽結婚有了她以後,放棄了教師的工作,進入工廠做了一名普通工人。當時,為了給女兒更好的生活,苗苗的媽媽放棄了寫作的愛好,將漂亮的衣服壓在柜子的最底層。每天早出晚歸,一年四季穿得最多的就是工作服。
小時候,苗苗沒人看,媽媽就騎著自行車帶她到單位上班。「那時候太年輕,根本不會照顧孩子,孩子熱了也沒想到給她買根冰棍吃。」苗苗的媽媽回憶,當年她單位的樓梯臺階對於只有三四歲的苗苗來說很高,她一個人上下樓梯玩經常摔倒,但苗苗從小很懂事,每次摔了也不哭,也從來不問媽媽要零食。
當時,苗苗的媽媽幾乎沒有社交,有時候回家加班到後半夜,平時自己也不捨得買新衣服,除了簡單的護膚品,她連眉筆和口紅都沒有。
如今,生活漸漸好了,但苗苗的媽媽卻覺得自己老了,因此很少化妝。當得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牡丹江晨報》發起「我給媽媽化個妝」親情體驗活動,苗苗第一時間報名,她決定親自為媽媽化一次妝。
女兒心願媽媽
重拾自信享受生活
「曾經媽媽為了我放棄了女人最愛的化妝品和漂亮衣服。今天,我想親手把美麗還給媽媽,讓媽媽永遠自信、優雅。」起初,苗苗要為媽媽化妝的想法被媽媽拒絕了。她說,這麼多年自己很少化妝,已經習慣了素顏,再說滿臉的皺紋,已經找不回當年的風採,還是不要參加了。但是苗苗勸她說:「雖然你的年齡已經無法改變,但是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美 ,你最大的優點就是知性優雅,給我一次孝敬您的機會,我會讓你找回年輕時的美麗和自信。」女兒的一番話讓媽媽重新拾起對美的渴望。
坐在梳妝檯前,女兒顯得很緊張,害怕自己的化妝技術不好,讓媽媽失望。反倒是媽媽很從容,鼓勵她沒關係,化什麼樣她都喜歡。
因為是第一次給媽媽化妝,苗苗好幾次才把兩個眉毛畫一致。然後幫媽媽輕輕拍一層水、又塗了一層奶液,然後再拍上一層粉底,還不忘給媽媽塗上一點腮紅,口紅選的是時下最流行的豆沙色,最後,苗苗用吹風機幫媽媽把頭髮做了一個簡單的造型。這一次,女兒還媽媽美麗的心願歷時40分鐘終於完成了。
看著鏡子中漂亮的自己,媽媽站起身做了一個360度的轉身,隨後給了女兒一個大大的擁抱。「謝謝寶貝 ,你讓我覺得我還依然美麗 !」在家人的建議下,媽媽換上了女兒買的新衣服,幸福的心情早已溢於言表。
苗苗說,參加活動的初衷是被活動的意義所打動。生活中有太多的母親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生活,她的媽媽也是一樣。如今媽媽退休了,終於不用再操勞了,苗苗最大的希望就是,媽媽身體健康,今後常常化妝、穿美麗的衣服,做喜歡的事情,好好享受生活!
徵集通道已開啟
獎金等你來拿
此次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聯合包括《牡丹江晨報》在內的全國30家主流媒體,啟動「我為媽媽化個妝」大型公益活動,面向全社會徵集子女為媽媽、奶奶或者外婆化妝前後的視頻、圖片,尋找背後的親情故事。
本報將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評選獎勵其中10組優秀作品, 給予1000元獎金或同等價值的/獎品。其中人氣最高的一組,還有機會參與全國評選,最終全國範圍內精選出10組作品,獲獎者將得到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5000元獎金及更多展示機會。
投稿熱線:15904536447;郵箱:339619505@qq.com,還可直接帶#我給媽媽化個妝#話題發布視頻,並在微博@牡丹江晨報、@天天正能量,或者抖音@牡丹江晨報、@阿里天天正能量投稿。
記 者:魏醫蒙 攝影報導
編 輯:欒 茜
審 核:臧 喆
原標題:《【我給媽媽化個妝】女兒幫媽媽化妝,還她自信美麗!》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