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江蘇淹城野生動物世界」關注我們
【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內容
蛇雕,可以說是「冷面殺手」,是一種勇猛、神秘,捕蛇為生的猛禽,是蛇的剋星。
在民間傳說中,蛇常常是邪惡的象徵,而雕則是善良、正義和力量的象徵。墨西哥的國徽是一隻正在與蛇搏鬥的雕。
在中國蛇雕總是比其它的金雕、鳶、鷹等猛禽更難見到,而目睹蛇雕的捕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但是世界上就有這麼幸運的人,拍到蛇雕捕食蛇類的場面,清晰的畫面,栩栩如生的場面,勝過多少語言向我們展示出蛇雕與蛇搏鬥的勇敢和英姿:
發現地面上遊動的蛇,蛇雕悄悄落下,雙爪迅速控制住蛇的7寸處,粗而短的腳趾有力地按住了滑溜的蛇身。利喙鉗住蛇頭,雙翅張開支撐住地面以保持身體的平衡。蛇拼命地翻滾扭動,如鞭的長尾支稜著去纏繞蛇雕的身體。蛇雕扇動雙翅,如一記記霹靂掌打在蛇的身體上,同時尖喙利爪不斷用力。漸漸地蛇的掙扎越來越無力,最後像一段軟塌塌的繩子癱軟在地面。蛇雕用藍灰色的嘴將扁平的蛇頭送進口中,強大的顎肌將其一口咬碎,而後由頭而尾,長長的蛇身一段段地消失在它的嘴中。蛇雕將整條蛇吞入腹中之後,做出一個十分古怪的動作:不斷地挺胸和揚頭,目光呆滯,就象人在進食的時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樣。事實上,整條蛇到了它的胃裡還在不停的蠕動,蛇雕抬頭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體的活動,努力擴張自己氣管而不至於缺氧窒息。蛇雕要這樣挺胸抬頭折騰好長一陣兒,才能完全殺死嗉中的蛇。如果是在餵雛鳥的時間成雕就留一截蛇尾在喙外。回到巢裡小雕會叼著蛇尾拉出整條蛇慢慢享用。站立時尾羽常左右擺動。
【科普小知識】
蛇雕具有與生俱來躲避毒蛇的本能。
我國古人稱蛇雕為「鴆」,由於蛇雕所吃的蛇類中有很多是有劇毒的種類,它也被認為是一種有毒的鳥——「鴆鳥黑身赤目食蝮蛇野葛,以其羽畫酒中,飲之立死。」——古人將它的羽毛浸泡在在酒中製成毒酒,成為殺人的一種方式。《漢書·齊悼惠王傳》中「太后怒,乃令人酌兩卮鴆酒置前,令齊王為壽」的文字就記載了這種殺人不見血的殺人方式。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禽部中也有同樣的說法:鴆,其毛有大毒。入五臟,爛殺人。漢語中有「引鴆止渴」的成語——喝毒酒解渴,只有傻子才會這樣做,但是生活中就有這樣短見和愚昧的人:只顧眼前口腹之快,不考慮緊接而至的喪命大患。直到今天這個成語依然有生命力,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人用蛇雕的羽毛自製毒酒。科學證明蛇雕雖然吃蛇,但並不是「毒鳥」。
掃一掃,更精彩!
→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江蘇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點擊頁面右上角,可以將該圖文分享給好友;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江蘇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獲取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