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豫劇、曲子戲……在文廟廟會中、在紅山公園裡、在民族團結聯誼會上,傳統戲曲讓大家直呼過癮。
「開門紅!開門紅!」元宵節當日,在喧天的鑼鼓聲中,市文廟「慶元宵」文化廟會拉開序幕。12名演員身著大紅色演出服,隨著歡快的節奏搖起扇子舞起來。表演者們帶來了《開門紅》集體舞、豫劇《朝陽溝》、京歌《梨花頌》和武術、相聲等文藝節目。
市民古麗米拉和親戚生漢霞是一對「姐妹花」,二人攜手來到文廟看演出。她說:「每次有這樣的演出活動,我們倆都會來觀看,既長了知識,也增進了感情。」
秧歌、旱船、舞獅……節日裡,紅山公園沿路樹梢燈籠高懸,樹枝間彩帶環繞,在沿路美食店鋪周遭,市民李銀利帶著父母、愛人、孩子、弟弟、弟媳一起來看表演。
「孩子們看到社火表演,很開心。」李銀利說。
為慶祝元宵節,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各族幹部職工和結對親戚一起辦了元宵節晚會,京劇《中華頌》讓木拉提聽得入迷,不由地跟著哼唱起來。
對京劇的喜愛,是他小時候跟爺爺受到的薰陶。木拉提說:「爺爺在部隊當過文藝兵,是把唱京劇的好手。現在我和京劇團的團員結成親戚,有空就到團裡學京劇。現在我也是一名資深票友了。」
在水西溝冰雪運動特色小鎮北鎮,除了社火表演,民間手藝人也來到了這裡,現場製作剪紙、泥人、糖畫,讓大家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帶女兒過來參加一下各種活動,感受咱們中華文化魅力,熱熱鬧鬧的過個元宵節。」遊客馬銳說。
吃湯圓、猜燈謎,是元宵節不可或缺的傳統項目。在市文化館、市圖書館、企業、社區等地,各族市民與結對親戚參加遊戲,鬧元宵增感情。
市文化館舉行「趣味猜燈謎」活動現場,懸掛起的3000餘條燈謎,供市民參與互動,猜中2條以上的市民,可獲得節日禮物。
市民範文文帶著7歲的女兒範幼熙參與猜燈謎活動。範文文說,雖然是傳統項目,但她和女兒玩的不亦樂乎,讓她們最喜歡的,是在猜燈謎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
在納愛斯烏魯木齊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利用午餐時間,市稅務局駐白鳥湖片區管委會紅巖社區工作隊與社區一同,和企業的結對親戚們一起猜燈謎、包元宵。
安外爾·託合提和布阿衣夏木·吐合提夫妻都在這裡工作,他們的親戚是工作隊隊員張應武,得知親戚要來車間一起過節,他們的兩個孩子也趕了過來,見到張應武,孩子們便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
安外爾·託合提說,每個重要的節日都和大哥張應武一起度過,孩子們也把他當成了親人,大家在一起很高興。
在高新區(新市區)正揚路街道東站北社區的民族團結幸福公寓裡,市稅務局駐東站北社區工作隊邀請社區居民和幸福公寓的外來務工人員,一起做燈籠、扎繡球,包湯圓、話團結。
來自和田洛浦縣的阿卜力克木·艾合買提在大家的指導下學會了和湯圓皮、包湯圓。
阿卜力克木·艾合買提於2017年通過勞動力轉移來到烏魯木齊做裝卸工,每月收入六七千元,並免費居住在民族團結幸福公寓。他說,他在烏魯木齊會好好工作,下次回家也要給父母包湯圓吃。
在沙依巴克區平頂山社區,各族居民、環衛工人們相聚在一起,歡度元宵佳節。
美力古·阿不來提是平頂山社區的環衛工人,工作了八年了,這些年雖然辛苦,但她心裡卻暖暖的。
「我們幹活有社區幹部、居民們幫忙,逢年過節還會收到愛心商戶給的禮物,感覺挺幸福的。」美力古·阿不來提說。
元宵節吃元宵,預示著團圓美滿。當天,平頂山社區20名環衛工人與社區幹部、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及轄區居民就一起動手包元宵。
社區幹部唐倩雯手把手的教結對親戚哈迪恰·麥麥提包餡、搓元宵,一來一往中,兩人的心更近了。
平頂山社區主任庫爾班·玉素甫說,平頂山社區是多民族聚居的社區,一起過節更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讓民族團結之花常開常勝。
元宵佳節,離家在外的遊客們,雖然不能與家人團聚,但在熱門景點,與當地的各族群眾一起歡歌熱舞感受節日氛圍,也別有一番滋味。
當日,「天山區紅色文藝輕騎兵」在大巴扎步行街的中央舞臺,開展「團團圓圓鬧元宵、紅紅火火新時代」主題活動,活動中除了舞獅、川劇變臉、兒童詩朗誦、歌舞外,還有猜燈謎等互動環節。大家不僅能享受到一場文化大餐,還能通過猜燈謎贏得小禮品。
大巴扎步行街從去年8月15日開門迎客至今,美食節、歌舞演出等各種主題活動豐富多彩,旅遊熱度持續增加,國內外遊客紛至而來。旅遊旺季平均每天接待遊客15萬人次,日高峰期能達到30萬人次。
來自杭州的遊客蘇超第一次來到大巴扎步行街,正巧趕上了元宵節活動,感到很開心。他跟臺上主持人互動贏得了一包元宵。
「太熱鬧,非常有趣。」蘇超說,他感到這個元宵節過的很有意義。來到大巴扎他不僅感受到淳樸的民風民情,品嘗到新疆特有的美食,更是參與到了這熱鬧的元宵節氛圍中。
二道橋片區管委會九個社區的居民、結對親戚近百人也齊聚大巴扎步行街,還在冰屋美食街裡共慶佳節。
這是固原巷社區幹部美麗古麗·艾買提和65歲親戚李麗敏聚在一起度過的第三個元宵節。美麗古麗不僅和親戚一起吃了元宵,還和遊客們一起參與互動遊戲。
「第一次跟這麼多人一起過元宵節,難忘!」美麗古麗說。
在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56歲的袁林芝和阿不都熱合曼·卡迪爾一大早與30多名舞友盛裝打扮,一起去「百姓大舞臺」跳舞,慶祝節日。
「我們是一支『草根』舞友隊,有漢、回、哈、維、蒙族成員,大多是退休職工,大家認識六七年了,每個節日我們都會相約一起跳跳舞。」袁林芝說,春節期間他們在饢文化產業園園連跳了十場,每一場都會吸引來自各地的遊客參與其中。
伴著熱情奔放的《麥西熱甫》,遊客們也躍躍欲試,有的拿著手機拍攝視頻,有的跟著音樂鼓掌喝彩,有的乾脆也學著舞者的動作,現學起了新疆舞。
來自廣州的遊客樊靖德覺得,新疆歌舞仿佛有魔力,節奏一響起,就讓人忍不住一起舞蹈。讓他感到欣喜的是,瞧他很感興趣,初次見面的阿不都熱合曼·卡迪爾耐心地教他步伐和肢體動作。
「看到了美景、嘗到了美食,還能學上一支舞蹈,這一次來新疆有收穫。」樊靖德說。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熟悉的旋律響徹新疆國際會展中心,一場千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國》的快閃活動正上演。各族市民揮舞手臂高聲合唱,用歌聲傳遞著深情厚誼、表達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與祝福。
當《我和我的祖國》的旋律響起,水磨溝區各族市民、民間音樂團體代表、學生代表、企業職工代表等在新疆著名軍旅笑星、國家一級演員高建新的帶領下,共同放聲歌唱,抒發著每一位中國人心中的驕傲與自豪。
歌唱隊伍中,退休教師蓋友鳳眼含熱淚歌唱。她說,第一次以這種方式歌唱祖國、過元宵節,感到無比幸福與自豪。
除了組織結伴來參加快閃活動的市民,現場觀看冰雕的遊客也自覺加入其中。
來自重慶的遊客林劍雯說:「就像歌裡唱的『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一起合唱的心情特別激動,我為我的祖國歌唱。」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也是親朋好友互訴衷腸的時刻。
天山區和平路片區三山社區508號民族團結大院裡,各族居民相互走動、一起過節已成是一個優良傳統,元宵節也不例外。
走進居民吾斯曼·米特家,大廳掛上了紅燈籠,社區幹部、大院居民等十幾個人聚在一起做湯圓,有的揉面、有的拌餡、有的包湯圓。
馬光智是吾斯曼•米特的結對親戚,兩人相識15年。「有次我在外出差,老爹患直腸癌,是吾斯曼幫忙送去醫院的。要是遇上吾斯曼出差,他家鑰匙也留在我家。」馬光智說,從鄰裡到親人,感情在相互交往中日益深厚。
在沙依巴克區紅廟子片區新居社區,結對親戚們也歡聚一堂,共同唱響歌曲《同一個家》《我和我的祖國》,跳起歡快的麥西熱甫,歡慶元宵佳節。
跳完舞蹈,居民阿依努爾·亞森走進新居社區絹花班,在這裡工作兩年來,她從一名家庭婦女變身為一名勞動工作者,每月平均能賺2000元錢,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元宵節這一天,她為自己的結對親戚田迎春做了一束絹花,感謝親戚一年來對他們一家的幫助。
新居社區糕點班的工人再努熱·葉爾肯則和結對親戚沙濤一起,烤制了香甜的糕點、蛋糕,與各族居民一起分享美食。
烏魯木齊晚報集團(烏魯木齊晚報社)駐沙依巴克區揚子江路片區黑龍江社區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烏魯木齊晚報集團(烏魯木齊晚報社)部分採編人員帶著自己的結對親戚一起聯誼。
「元宵節活動讓結對親戚們情更濃,把各族居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共同為新一年的美好生活奮鬥。」烏魯木齊晚報集團(烏魯木齊晚報社)駐黑龍江社區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侯巖江說。(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 史漓莎 楊夢瑤 史傳芝 梁淑芳 郭軍鴿 唐紅梅 蓋煜 牟敏 陳彥仿 饒俊華 馬婷 賈夢妍 王暢彤 劉薇 陳星宇 張利民 蔣曉 陳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