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英國女導演林恩·拉姆塞在《凱文怎麼了》之後又帶著新片回到了坎城。電影《你從未在此》講述的是一個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折磨的殺手Joe拯救一個被迫援交的少女的故事。
《你從未在此》由英國女導演林恩·拉姆塞執導
《你從未在此》能讓人聯想起很多經典影片:殺手和蘿莉的感情讓人想起《這個殺手不太冷》,殺戮場景裡光影變化的運用讓人想起《計程車司機》,劇情甚至有著一些《怒火救援》的影子在。
然而即使裡面有著這麼多類型片的影子在裡面,林恩·拉姆塞卻在電影裡只專注做了一件事——反類型化。
一般來說,這樣的犯罪題材電影很容易拍成簡單的起因—發展—高潮—結局套路,最激動人心的一定在最後十分鐘。然而林恩·拉姆塞在反套路方面著實有一套。影片貫穿始終的不是主角 Joe 和小女孩的感情變化,事實上小女孩只是一個單純的象徵性人物,甚至沒有參與劇情推進。貫穿全片始終的是男主角 Joe 童年被家暴的心理陰影。在父親毆打母親時,母親為了保護他,假裝在跟他玩捉迷藏,要求他藏起來不許看,倒數結束才可以出來。但其實幼小的 Joe 已經看到了父親是怎麼虐待母親的。
於是 Joe 在以後的人生裡,每次遇到難以接受的痛苦時,都會倒數,假裝自己是在做一個遊戲,遊戲結束以後一切都會停止。
《你從未在此》講述殺手拯救援交少女的故事
然而當他因為小蘿莉卷進一場追殺之後,這一套不管用了。追殺他的人無處不在,如影隨形,甚至殺了他的接頭人和母親。而就當他埋葬了母親,鼓起勇氣去復仇的時候,卻發現蘿莉已經手刃了所有仇人。
影片的高潮其實出現在主角瀕臨崩潰的時候,觀眾們期待的大屠殺結局其實並沒有出現。這就是片名的含義,《你從未在此》就是主角在反思自己存在的意義:童年無法保護母親免遭父親的毆打,成年後依然無法從殺手手裡救回母親,甚至到了最後打算復仇的時候,發現蘿莉不僅不需要自己的拯救,甚至可以幫自己復仇。
在影片最後主角的幻想裡,自己在餐廳裡飲彈自盡,面對滿地橫流的血汙,餐廳裡所有人卻熟視無睹,真正做到了點題:你從未在此,沒有人會注意到你的死活。
電影的主題也非常明顯了,就是當下社會對個體訴求的忽視。小人物只能自己為自己的命運搏鬥。
電影的主題是小人物為自己的命運搏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主競賽電影都在配樂上下足了心思,電影的音樂和音效不再單純為了烘託氣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了電影敘事。《你從未在此》從一開頭就完全不節制地大量使用高分貝配樂,主角 Joe幾乎每次沉思都會伴隨著主旋律,而主角母親常聽的老歌也在電影中承擔著線索任務。
值得玩味的是,影片最後結束就戛然而止,甚至連主創字幕都沒有出現,片場也不足90分鐘,讓人懷疑這甚至是一個未完成版。然而《你從未在此》拿下了今年場刊的第二高分,這也告訴一些總以「影片剪輯倉促」為藉口辯解的導演:電影的好壞永遠在拍攝過程中就被決定了,剪輯只能錦上添花,而不能化腐朽為神奇。
來自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