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強員工們

2020-12-25 澎湃新聞

租房問題,正在讓全世界年輕人變成一個共同體。

美國房價最高的十個城市都在加州,而矽谷獨佔其中十分之七。這裡密集分布著科技巨頭,2004年穀歌上市,2012年Facebook上市……每一次科技公司上市,矽谷就多出幾千名新富豪,房價必然上漲一波,加上灣區原本就地少人多,買房成為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目標。

就連科技公司的年輕員工也可能買不起新房、租不起離公司比較近的公寓了,畢竟僅僅一個谷歌,在矽谷就有4.5萬員工,要想住得近,租房就得花掉一半工資。2005年,谷歌的一名員工為了擺脫每天90分鐘的漫長通勤,在谷歌停車場的房車裡住了整整一年……

五年後,另一名谷歌程式設計師打破了他的紀錄,在谷歌總部住了五十六周,「只有傻瓜才會在灣區租房吧」,他買了一輛1800美元的麵包車(比一個月的平均租金還少),配備全手工製作的綠色窗簾、實木板和藍色絲絨,隨時可以享用谷歌園區任何一家餐廳的有機食物,蹭公司免費提供的電、wifi、健身房和浴室。

谷歌總部在矽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環境清幽,設備齊全

除去高收入的科技從業者,矽谷的本地居民、藍領階層面臨的困境更難擺脫,他們無法享受科技公司的紅利,卻被迫搭上了房價、房租與科技一同上漲的班車。

貧富差距之大,在矽谷催生了一個新的經濟階層:Working Homeless,直譯過來就是有工作的流浪者,他們有工可做,卻無家可歸,總人數在2016年就超過了1萬人,他們可能是零售店店員、廚師、水管工甚至教師……

矽谷房租中位數:4390美元/月

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運氣等孩子長大後空巢,特別是當你住在矽谷。

Brendan 25歲,和很多無力承擔矽谷高昂生活費的千禧一代一樣,最近他搬回了父母家,加上家裡還有7歲的妹妹和4歲的弟弟,對他母親而言,這是個打擊:「大家說我是很有耐心的母親,處事冷靜,但是我現在真是筋疲力盡。」

租金那麼高,父母也能理解他,「我們這代人也窮過、為生活掙扎過,年輕時在零售店裡打打工就租得起房子。現在是不可能了。」

根據 Zillow 對美國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全美有1400萬年輕人住在父母家。在灣區和矽谷一帶,超過五分之一的23-37歲的年輕人與父母住在一起,即使在經濟景氣、失業率很低的時候,年輕人仍然選擇居住在家中。「千禧一代面臨雙重打擊,他們背負著有史以來最沉重的學生貸款,又生活在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住房危機之下,他們的收入則在最低的階梯」,除了搬回父母家,別無可選。

讓一個已經成年的子女回家,每個家人都要付出巨大轉變,具體到如何分配家務、要交多少房租、誰負責購買生活用品、誰來打掃衛生、是否可以留朋友過夜……

Brendan 住在家裡沒有交房租,他需要省出錢來支付學生貸款,所以他下了班負責照看弟弟妹妹和貓咪,出門扔垃圾,他的手機話費都是媽媽幫忙充值的,因而面對家長抱怨他浪費錢買動漫和手辦時,他也只能聽著。

矽谷南部聖克拉拉郡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是個人口約7萬人的幽靜小鎮,因坐落著谷歌、微軟、NASA 研究所等而聞名。走在山景城的林蔭大道,房車佔據了行人的視線,住在這裡的都是負擔不起房租的矽谷人:

Ellen 有一份全職工作,在聖何塞州立大學做英語講師,她白天授課,晚上睡在車裡,就著車裡的燈光備課、評改作業,在學校食堂或者教堂裡吃飯,有一次上課時,學生吐槽說:「老是看到那麼多無家可歸的人的新聞,有完沒完啊。」

「我對她說,說話注意點吧,你現在看著的這個人就是無家可歸者。一下子教室安靜得能聽到針掉下來的聲音。你看吧,一個有房子的人來吐槽其他人實在太容易了。」

一位24歲的姑娘也住在房車裡,她在接受採訪時要求隱去姓名,不希望被她的僱主發現她的真實生活,這種真實包括:她原本在灣區長大,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三年,學過心理學,在其他城市工作時每月1050美元就能租到上好的公寓。她通過網絡申請成為了谷歌的保安,當第三方人力公司給她發offer後,她搬到了公司附近的山景城。最初也考慮過租個小公寓,但是這樣下來掙的錢所剩無幾,根本存不下來,「公寓每個月最少要花2500美元。」所以她選擇了每個月800美元租住在房車裡。

「空間很小,活動受限制。」不過,她的一天從進入谷歌園區正式開始,早餐和晚餐都可以在園區享用,只有結束工作後,她才回到房車,啟用爐灶為自己做一頓晚飯,房車裡是沒有烤箱的。

在室外做飯的一家人,不遠處就停著他們的房車

33歲的園藝師 Benito Hernandez 住在山景城的房車裡,每個月付1000美元,兩年前,當他的房東把月租漲到3000美元以後,他再也租不起房子了。

於是他和懷了孕的妻子住到了房車上,「從那之後,我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兩年後,他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藍領們經常自我安慰,節省出的租金存起來總有一天可以買房,但是在豪宅林立的矽谷幾乎是不可能了。

2015年,有個矽谷居民把自家後院的帳篷作為一個「空間」放到共享平臺出租,定價900美元一個月,原本他只是想開個玩笑,結果真的有不少訂單,「租客」們大多是來矽谷找工作的年輕人,負擔不起租房和酒店。這樣的「共享」對他們而言已經是物美價廉了。

HBO 的經典美劇《矽谷》裡顯示的租房困境是這樣的:主角之一的Richard,作為創業公司CEO,為了能有一個免費的地方居住、創業,他需要給房東10%的股份,這樣的條件置換到了什麼呢?一個上下鋪的床位。

《矽谷》劇照

加州新一代的創業精英大概要在房車或合租床位中誕生,為了加州的年輕人能夠有地方落腳,一些公司為他們設計了新型生活空間:共享住宅。其實就是合租床位,模式等同於學校公寓的延伸,一堆人租住在一起,上下鋪,每個人一個床位,價格低廉:只要1200美元一個月,還不用付押金。

為了從兩小時的通勤時間解放出來,Rayyan Zahid 現在就住在床位房裡,他是個23歲的程式設計師,在這裡能和一群相似的人住在一起,說不能能碰撞出什麼呢,他也就不在乎沒有隱私了,況且他是巴基斯坦移民過來的,缺乏社會信用記錄更是難以租到傳統的公寓。

隱私是需要犧牲的部分,辦公區、洗漱區、廚房區紛紛公用,硬性規定有兩條:第一,晚上十點後需要關燈,第二,「你不能帶朋友留宿,到新朋友。」

這類共享床位的租房已經在矽谷興起,創始人免不了要講一個「當年我也是如何如何被租房所困擾」的故事,貧困被重新包裝,房東換做了企業家,但是實際算起來,床位房掙的錢比普通公寓更多,無形中推動了房租繼續上漲,進入資本主義租房2.0時代。

平均而言,矽谷非常富裕。矽谷的平均年收入在2018年達到140,000美元,顯著高於加州(81,000美元)和全國(68,000美元)平均水平。但這只是平均,實際上呢,矽谷收入最高的2%控制著該地區27%的財富。

但是矽谷居民沒有被科技公司興起惠及,反而只擁有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而藍領工人們,還在努力爭取時薪能夠上漲幾美元,否則完全生活不下去。他們開始憎恨,和科技公司頻繁發生衝突:襲擊蘋果的班車,圍堵谷歌員工上班的巴士,在 Twitter 上市當天舉起抗議標語「你們上市,我們什麼也沒有」……

矽谷精英們也承認,「我們生活在泡沫中,這並不是說科技行業的泡沫,而是我們(科技精英)所生活的小圈子。」矽谷成為了只有少數精英能夠負擔得起的地方。

矽谷居民打出標語「谷歌滾出去」

當美國夢的標配之一「房子」成為不可能擁有的奢侈品,令人窒息的生活成本不斷掏空著普通人的錢包,逃離矽谷已成趨勢所向。美國房地產網站 Redfin 在報告中提到2017年第四季度中,搬離舊金山的人數居全美各大城市之首,網絡數據顯示共有15489位。而近年的灣區委員會的調查也顯示這種趨勢在上升,約有46%的居民計劃逃離矽谷,僅僅四年前,也就是2015年想離開的居民才25%。

Micah Baldwin 是在矽谷長大的一代。賈伯斯是他父輩接觸過的同齡人,以親歷者的身份見證過一家小公司如何逐步聞名世界,於他而言,「矽谷的創新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2017年,這位前亞馬遜員工寫了一篇博客,標題叫做「矽谷已死」,他認為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矽谷,卻逼得真正的創新者陸續離開了。

逃離的契機往往在一個人需要「定下來」的時候。在線房地產公司 Trulia 的首席經濟學家伊西·羅梅姆發現,進入灣區的人往往比搬出的人要年輕,當人們想安定下來,就會觸及到不可負擔的房價高牆,於是只有逃離。就像初來到矽谷的加拿大的IT專家麥可,一開始會被矽谷公司開出的年薪嚇到,因為高得「離譜」,而等他在矽谷工作到快四十了,因為租金和養育小孩的費用高得離譜,他不得不計劃離開。

矽谷的媒體 Palo Alto Weekly 問了約250名當地居民,「你認為自己屬於什麼階層?」

這個問題的背後有一串數字:美國的中產家庭一般年收入在4萬美元到12萬美元左右,而 Palo Alto 位於矽谷中心地帶,家庭收入的中位數超過137,000美元。

但受訪的250人裡有89人拒絕回答,只有4個人認為自己在上層階級。矽谷人,年入六位數,也只敢說自己是中產,他們說:「在美國其他地方我們肯定是有錢人,但在矽谷,過一個月是一個月吧。」

參考資料:

Karen D'Souza, Bay Area housing crisispushes millennials back home with mom and dad, The Mercury News

Adam Brinklow, Silicon Valley has thehighest housing costs in the U.S., CURBED San Francisco

With House Prices Out of Reach, Where Willthe Van Dwellers Go?, Bloomberg

Life Inside the RVs of Silicon Valley,www.topic.com

Micah Baldwin, Silicon Valley is Dead

Melia Robinson, SiliconValley is so expensive that people who make $400,000 a year think they aremiddle-class, Business Insider

撰文:Kylin

圖片來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原標題:《窮到租不起房的世界500強員工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揭秘世界科技中心矽谷:員工沒有996,上五休二,朝十晚六
    在世界科技中心矽谷,還真就沒有「996工作制」這個概念,也就不怪很多老外聽不懂了。01矽谷沒有「996」矽谷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北部的大都會區舊金山灣區南面,是高科技事業雲集的聖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別稱。在國內,例如「中關村」和深圳,也有著「中國矽谷」的別稱。
  • 世界500強CEO,是如何讀書的?
    其實,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沒時間」這件事,只不過哪些事情在你心裡更重要而已。今天和你說一說世界500強一把手,如何讀書?故事:2018年7月20日,最新世界500強出爐,中國家電企業海爾首次入榜,名列第499位。在張瑞敏的領導下,海爾這個當年虧損的街道小廠,發展成了如今的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
  • 世界500強產業創新雲對接,場景需求對接實現突破性成長!
    在新產業變革的背景下,一度天使與RSC國際創新中心發起產業創新雲對接,針對世界500強及產業龍頭企業的開放式創新場景和創新需求,在全球範圍徵集優質解決方案,通過專業篩選匹配後,針對性推薦給500強企業,旨在打破地域和行業壁壘,加速大企業創新和產業創新,推動創新技術、創新方案在產業的落地應用。
  • 矽谷碼農和Hipster們,為什麼永遠當不了英雄
    還有一個現象很有趣,涉及到計算機、編程題材的遊戲中,能被大眾接受的,如殺出重圍、賽博朋克,美學上一定要盡復古之所能——要和當代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矽谷、創業文化和他們熱衷的鮮豔顏色扁平設計劃清界限。GTA5裡確實有網際網路創業公司,但都盡所能黑他們。看門狗2則踩了雷,新作軍團雖然避免這一問題,強加了如器官買賣等沉重話題,但保留2代滑稽敘事口吻,玩家還沒有買單,依然覺得在操作一群娘炮。
  • 預言矽谷是反烏託邦式毀滅的引擎 為什麼科技CEO們都愛著尤瓦爾...
    當你引起他的注意時,會有一種警惕的表情,就像他想知道你是否也明白世界將會變得多麼糟糕。在Alphabet講座中,赫拉利一直由他的出版商陪同。他們表示,年輕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助於社會自由化表示擔憂,而高管們普遍認為他們的影響是積極的。一些工作人員試圖根據人們對微小變化作出反應的方式來預測,人類如何適應大規模的技術變革,例如新版Gmail。
  • 逃離矽谷,奔向德克薩斯,馬斯克在想什麼?
    若是將兩個州的經濟規模作為獨立地區參與世界排名,加州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得州則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很多人對於德克薩斯州的認知還停留在農場主、石油、重工業、軍工的層面,但這實在是太過老套的刻板印象了。
  • 天助與自助:小米成為最年輕世界500強的啟示
    再次創業的雷軍,用9年時間將小米帶入世界500強,小米也是500強中最年輕的一家,是截至目前上榜速度最快的中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耶,世界500強!雖然很想假裝『世界500強不算啥』,但按耐不住的激動……」榜單揭曉後,雷軍迅速在微博中回應。
  • 矽谷文化四大特點
    矽谷也包容多元文化。比如,亞裔人口大約只佔美國人口的5.4%,但亞裔在矽谷當地人口的佔比卻高達20%,在蘋果總部佔60%。二、流動~系統論。矽谷特別不相信權威。這裡有諾貝爾獎得主60多位,世界頂級科學家100多位,但是大家看重結論的,主要是它的論證過程是不是有理有據;所以導致人人都容易跨界。
  • 2020胡潤世界500強:茅臺成世界價值第二國有上市公司
    60家公司的價值翻了一番,其中25家來自美國,21家來自中國「胡潤世界500強」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20萬億元,相當於中國GDP的1.2倍。平均年銷售額2500億元「胡潤世界500強」企業共有員工4300萬人,相當於德國就業人口。平均8.6萬人美國以242家企業上榜排名第一,其次是中國51家,日本30家,法國和英國各21家。
  • 資訊| 「CNOOC"首次入選世界品牌500強
    資訊 | 「CNOOC"首次入選世界品牌500強 2020-12-2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情期矽谷員工可遠程工作,但工資少了,你怎麼看
    過去幾個月,疫情動搖了員工可以固定在一處工作的傳統觀念,很多員工採取了遠程辦公的方式。相比在生活成本相對較高的矽谷,公司正在為員工未來遠程辦公制定減薪計劃。在某些情況下,這種調整可能會根據員工工作地點減薪15%或更多。最新興起的減薪運動將在世界上一些最賺錢的公司與享受高薪的熟練員工之間製造緊張關係。
  • 平均年齡50+的矽谷姐姐們,也要乘風破浪?
    她有著相當輝煌的履歷——曾帶領eBay在10年間員工人數翻500倍,資產翻2000倍;她曾獲得全美商業「女強人」的稱號,被譽為「全球電子商務教母」。這樣的她,如果放到實際生活中,可能會被人在背後悄悄說:「女人事業心太強,男人會不喜歡。」
  • 36氪領讀丨矽谷CEO們的「萬億美元教練」,馬雲馬化騰身邊也需要...
    比爾為什麼重要雖然主角是一位如此鮮明飽滿、富有成就的人物,但這並不是一本豐滿的傳記,也不是一部系統的矽谷管理理念,而是一本透過個人視角、基於真實場景的管理札記。說真的,它的故事性沒那麼強,也不是很系統化,內容顯得略為鬆散與單薄。
  • 《矽谷 第六季》創業夜不能寐,打工逍遙自在
    《矽谷》講述的是一群青年程式設計師發明了一種先進算法,於是雄心勃勃想要開公司的故事。本劇可以說涵蓋了創業可能遇到的所有困難,使我深感創業的不易。想要開公司,首先要寫好創業計劃書,說服風投給自己注資。如果有幸成功獲得第一輪風投,就要開始租場地,僱員工,開始運作公司,這個時候甚至比得不到風投更加艱難,因為你要開始賺錢了,如果賺不到錢就沒機會申請第二輪風投,公司就要倒閉。
  • 煙臺,與世界500強「乾杯」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一場隔空對話,一次集中簽約,再一次拉近了煙臺和世界的距離。早在1987年,德國漢高公司與煙臺機械工業研究所共同投資1200萬美元,設立了山東省第一家世界500強投資企業—漢高樂泰(中國)有限公司,拉開了世界500強企業來煙投資的序幕。隨後,林德、博世、賀利氏、麥德龍、歐尚集團等大商強企紛紛入駐煙臺。目前,歐洲在煙投資項目達到680多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5億美元。
  • 至暗時刻,矽谷華人工程師終於開始抱團
    這打破了長久以來外界對矽谷華人鬆散、不抱團的印象,「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大家很快就聚起來了」。撰文丨袁琳兩個月前,美國疫情引發的裁員風暴刮到矽谷,數萬工程師在一個月間失去了原本光鮮穩妥的工作,生活驟然陷入巨大的不確定性中。高速發展的矽谷已經十幾年沒有遇見這樣的動蕩。尤其是對於外籍員工而言。
  •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租不起房?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租不起房?近日,我愛我家原副總裁胡錦暉離職的消息引起大家廣泛的關注,甚至引起全國租房市場的不小波動。8月17日早上,我愛我家時任副總裁胡景暉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以自如、蛋殼公寓為代表的長租公寓運營商,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在爭搶房源,完全破壞了正常房屋租賃市場。」此言論一出,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原來房租是被資本家哄抬上去的」的言論甚囂塵土。
  • 矽谷!矽谷!
    「矽蜜們」在矽谷的那些天 矽蜜們剛剛抵達舊金山,就拖著行李先來到漁人碼頭,不顧舟車勞頓,沒有時差不適晝夜顛倒,直接開始熱烈的分組拓展。(看照片不過癮?直接刷到文末看視頻)▲請向右滑動圖片 一個拓展結束了,另一個拓展開始了,帶隊教授張曉萌被矽蜜們愛稱為「萌主」,在出發前就給大家做了一份神奇的測試,萌主揭秘,晚宴就像變魔法一樣,就變成了「動物世界」。嘿嘿,欲知詳情,請來長江商學院。
  • 出走矽谷,我去谷歌日本、蘇黎世「換了個活法」
    相對於矽谷動輒四成的收入稅(聯邦加州稅),蘇黎世的稅率在15%-20%。同時,谷歌內部調換到蘇黎世,除了底薪一樣外,股票的部分也不會有任何變動。相對於在矽谷2000美金租不到什麼完美的房子,蘇黎世2000美金可以在市中心租一個步行距離非常好的,也比舊金山安全的房子。如果坐公交十幾分鐘, 房子就會降到1000多美金。
  • 世界500強,十有八九不會用這4種人,希望你不是!
    世界500強,十有八九不會用這4種人,希望你不是!一個公司在用人的時候總是非常的謹慎,總要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才會做出最終的用人決策出來。尤其是世界500強的公司,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世界500強,就是因為他們在用人方面特別的有一套方法,世界上大部分的精英人才都聚集在他們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