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美國留學_長沙美國留學-長沙培諾教育

2021-01-18 大眾網

課程詳情

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簡稱為哥大(Columbia),是一所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學,於1754年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屬於私立八大私立常春藤盟校之一,由三個本科生院和十三個研究生院構成。

哥倫比亞大學是紐約州*古老的大學,也是美國歷史*悠久的5所大學之一。據校方不完全統計,哥大校友和教職員工中有82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據權威機構完全統計為101人 ,名列世界第二)。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2015年發布全球大學現擁有諾獎人數排名,哥倫比亞大學位列第二,僅次於史丹福大學。包括歐巴馬總統在內的三位美國總統畢業於該校。*豪威爾總統曾擔任哥大校長。著名校友還包括五位美國開國元勳,九位美國*高法院*官,二十多位在世的億萬富翁,二十九位奧斯卡獎獲得者,二十九位州長,三十四位國家元首,四十五位奧林匹克冠軍等。

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頒發的普立茲獎是美國新聞界的*高榮譽。自20世紀以來,哥倫比亞大學一直被公認為世界*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該校學術氛圍濃厚,多次被評為全美學業壓力*重的大學之一;但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哥倫比亞大學也是全美*受歡迎的大學之一。哥大是美國*重視本科教育的大學之一,在2015-2016年 US News 美國大學本科排名中名列第四 ;在2016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9 、2015年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位列第8。

學術研究

國際化戰略與多元文化融合

作為世界知名學府,國際化與多元文化融合一直是學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學院積極倡導教師隊伍的國際化,一方面積極聘請具有國際背景的教師,充實教師隊伍的「生態多樣性」,表現在現任教師中絕大部分教師均有海外研究、教學、訪學或領銜國際教育研究項目的經歷,其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出生於海外或在海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另一方面學院積極歡迎本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知名教授前來講學與合作研究,豐富與開拓學院的教科研領域。

第二,傳承學生隊伍國際化與營造多元文化社區。學院一方面傳承生源國際化的歷史傳統並加大生源的國際化力度,來學院一直在擴大國際學生的招生比例,以中國大陸籍學生為例,已有2001年25人增加到2007年的73人。與此同時,學院積極鼓勵學生走出美國,前往世界其他國家與地區開展遊學與實地研究,參與各類國際性組織、非營利性機構的跨國研究。另一方面努力營造多元文化社區,以促進不同種族、國家學生的多元文化融合。在這方面,學院多元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更是花樣繁多,如學院的國際學生辦公室在每年的11月與4月均會舉辦一次為期一周的國際教育文化周,前者一般以學術性跨文化交流為主,而後者則更為關注各國的風土人情諸如飲食生活習慣等方面。

社會資源優勢

學院所在的紐約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藝術、傳媒之都,聯合國總部與各類國際性組織總部所在地,也是全球*具特色的移民城市之一,約有180餘個國家與地區的移民在此生活,這一豐富多元的人文社會資源極大地方便了學院的科研活動與學生實習。一方面,因地緣優勢,學院承擔了大量由聯合國與各國際組織所委託進行的科研項目,同時本院學生可極為便利地獲得去上述機構進行實習的機會。另一方面,移民城市的種族與民族多樣性、流動性及階層多元化,為學院教員與學生的各類教育研究提供了世界上*大*多元的教育研究與實驗土壤,為各類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紐約市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非正式教育機會,學生們可廣泛利用各類戲劇院、博物館、音樂會、講座或大型會議等獲得學習機會。有一句話形象的點出了這一點:「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在華爾街學經濟,在聯合國總部學政治,在百老匯看戲劇。」

與學院附屬關係的哥倫比亞大學,也為學院100餘年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哥倫比亞大學創建於1756年,屬常青藤盟校成員之一,也是全美歷史*為悠久的著名學府之一,其綜合學術水平位居全美前十。基於彼此之間的資源共享與課程互選,不論是學院的教員還是學生,均從這一附屬關係中獲益良多。

除此之外,學院非常關注本院校友的社會資源開發,同時加強了校友之間的學緣聯繫。分布於全球各地、各類社會政府機構的近10萬校友,每年為學院捐贈大量物資與經費促進學院的教科研發展。2008年2月,學院獲得了一筆有史以來的*大捐贈總額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學院的獨立學校教育項目的科研活動。

圖書館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系統以 Butler Library 為首,共設有23座分館,每個分館都各具特色,尤以 Avery 建築及精緻藝術圖書館、社會工作學院圖書館、新聞學院圖書館等出名。其中東亞圖書館中有各樣的中文書籍,流行小說、古典文學,甚至縣誌都可以找到。總藏書量達870萬冊,並且收集有微縮膠片600萬套,2600萬種手稿,以及60萬冊善本書,10萬片VCD和DVD,20萬份官方文件,還有中國族譜、家譜、譜諜約950種,是中國的圖書館以外收集*豐富的圖書館。東亞圖書館的亞洲類藏書為全美第二,僅次於哈佛大學的燕京圖書館,開設有丁龍講座(Dean Lung Professor),又設立中文部以收藏中文數據,著名的前中文部主任包括史學家唐德剛等。

辦學規模

院系設置

哥倫比亞大學下屬21個院所,包括3所本科生學院:哥倫比亞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工程與應用科學本科生院(3所本科生學院分別招生,一同授課。師資、課程、畢業要求相同) ;14所研究生學院:新聞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法學院、商學院、社會工作學院、建築、計劃與保護學院、藝術學院、文理學院、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牙科與口腔外科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繼續教育學院;以及四所附屬學院:巴納德學院(女子本科生院)、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美洲猶太教神學院、紐約協和神學院。 

教育學院

或譯作教師學院(Teachers' College),是世界*的教育研究生院。教育大師,美國哲學之父杜威曾執教於此。教育學院圖書館是全球*大的教育類學術圖書館。學院還是教育學博士培養制度,行為心理學派,實證主義哲學的誕生地,著名的生日快樂歌,黃校車也發源於此。哥倫比亞大學師院的創建與發展歷史,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美國教師教育的發展史。師院創立於1887年,旨在為當時紐約市貧困學生的教師提供新型的培養方式,學校初名為紐約教師培訓學校。至1892年,學院正式改名為師範學院並沿用至今,並於1898年併入哥倫比亞大學,成為其下的四所附屬學院之一。學院在成立之初,創校者便提出了與近代教育思潮迥然不同的觀點。在整合人道主義理念與科學方法的基礎上,創校者認為成功的教學除倚賴專業教師在教材教法與專業知識的精通外,還需要專業教師了解學生在何種情況下能進行*為有效的學習。

至創辦以來,一大批蜚聲海外的大師級學術領袖與知名人士曾在師院任教或求學,不僅造就了多個教育學術流派,還榮獲了多個全美教育*,為師院的發展積累了深厚的學術與文化底蘊。其中*為著名的包括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動物心理實驗的*者、教育心理學體系和聯結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桑代克,教育史學家孟祿,進步主義運動先驅克伯屈,教育生態學創始人勞倫斯·克雷明,藝術教育家亞瑟·道,教育哲學家瑪克辛·格林,比較教育學*人物康德爾、貝雷迪、諾亞和埃克斯坦,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羅傑斯與羅格·梅,臨床心理學家艾爾伯特·艾裡斯,著名教育學者、心理學者李華梅等等。在杜威1904年加盟哥倫比亞大學師院至1930年退休期間,他與一批教育史家、比較教育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一起,共同鑄成了哥倫比亞大學師院的黃金時代,其*著名的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亦在這一期間完成,並創立了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體系。歷史上,哥倫比亞大學師院還是美國教育史上的多個*誕生地,它是全美護理教育的搖籃,*個將心理學與社會學整合進入教師教育並將教育活動推廣之社會關懷,全球*個開設比較教育學課程並創建比較與國際教育協會,創設全美*個課程與教學系等等。

哥倫比亞大學師院自辦學之初不久,便富有前瞻性地推出了學院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尤以學生隊伍的國際化*為明顯。也正由於此,它與近代中國教育發展亦是緊密相連,並對中國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據統計,僅20世紀上半葉,便有約1000餘名中國留學生曾在師院學習,其中獲得博士學位者從1914年郭秉文從師院畢業成為中國*位教育學博士為始,到1950年傅統先、朱啟賢等人一同畢業便達45名之多。這些學成歸國的學生後來大都進入中國的政界、文化教育界工作,並成為諸多領域的*和奠基人。其中的許多畢業生在今天仍然如雷貫耳,如國學大師胡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東南大學創校校長郭秉文、原北大校長蔣夢麟、馬寅初,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等許多中國近代傑出教育家,與中國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商學院

坐落於世界金融中心紐約,依其獨特優勢與華爾街等金融界保持密切的聯繫,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一直以來都是全美*佳商學院之一,在華爾街校友如雲。商學院現有會計,決策、風險與運營,創業,金融,領導力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私募,不動產等研究方向。其師資實力雄厚,擁有各相關領域的權威和專家,其中斯蒂格利茲(Joseph Stiglitz)教授在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並在1995年至1997年期間擔任*政府總統智囊團顧問。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兩年一次和《商業周刊》年度的商學院排名中,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一直名列前茅,是當之無愧的*商學院,尤其是金融連續多年位列三甲,多次名列*。現任商學院院長格倫·哈伯德是國際知名的經濟學家,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政府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

享譽盛名的股市投資奇才沃倫·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時即師從當時在哥倫比亞商學院任教的「價值投資學派」的創始人、現代證券分析之父--班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格雷厄姆教授被譽為「華爾街院長」,他的「商品-儲備貨幣思想「深得凱恩斯、弗裡德曼等經濟學家的認同。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高管培訓課程旨在通過對世界經濟商務中*新理論和趨勢等的研究,從而培養學員全球視野;創造和分享知識和經驗,使管理人員與他們的團隊創造更卓越的業績。其高管培訓分為個人申請項目和為企業相關需求量身定做的培訓項目。自1951年起至今,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1000多個企業公司的超過48,000名高級管理人員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高管培訓獨特的視角、成效導向的教學方式中獲益良多。負責培訓的商學院副院長Ethan Hanabury 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中談到,「哥倫比亞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培訓教育,尤其在價值投資和金融方向是該領域的權威,始終保持*的地位。」

2016USNEWS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排名全美 第8名 

醫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開始是國王學院(即今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部份。這個醫學院是美國*初的十三個州中*個建立的醫學院,從此美國也就有了醫學博士的學位。自1993年始,它還是美國*個舉辦「白衣典禮」(WhiteCoatCeremony)的醫學院。

美國新聞與世界評論(U.S.NewsandWorldReport)根據平均MCAT(醫學院入學考試)、GPA和入學率顯示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是美國*受歡迎的醫學院之一。2011年申請成功的本科生平均GPA和平均MCAT成績分別是3.78和35.7。在美國研究型醫學院中哥倫比亞醫學院目前排在第8位,基層醫療水平則排全美第43位。[3]它於紐約-長老會醫院有聯繫,後者是全美排名第7的醫院(美國新聞與世界評論)。

哥倫比亞醫學院坐落於哈德遜河畔,晨邊高地的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校區於它相距50個街區。醫學院旁邊是哈林區,校區內不僅只有醫學院,同時也包括牙醫學院(原來的牙科與口腔外科學院)、護理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和長老會的一部份紐約-長老會醫院(包括摩根斯坦利兒童醫院)和紐約長老會學會。附屬醫院包括St.Luke's-RooseveltHospitalCenter、哈林醫學中心和康乃狄克州斯坦福的斯坦福醫院、紐約州庫珀斯敦的巴西特醫院。

雖然很多學生選擇住在紐約市裡,但是學校依然提供住宿。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宿舍包括BardHall和Bard-HavenTowers,它們是三棟三十一層的建築,俯瞰哈德遜河和喬治華盛頓大橋。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因其高質量的學生而知名於美國的醫學院中,包括世界級音樂家、奧林匹克運動員和西洋棋大師。學校內有涵蓋各種興趣的專業或個人俱樂部,它們都歸屬於P&SClub。BardHall有一個完全由學生自己組織的、在全國範圍內也相當活躍的劇團,他們每年出演一部音樂劇和兩部戲劇。P&SClub由約翰·穆德,194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創立於一個多世紀前,它致力於提供、組織和豐富學生們的學校生活,同時也因它的人道主義目標而聞名。1917年它購買了一艘汽艇贈送給了拉布拉多的醫師SirWilliamGrenfell,這一汽艇主要用作向拉布拉多群島的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原住民漁民提供醫療服務,經常有哥倫比亞醫學院的學生負責駕駛汽艇。

法學院

成立於1858年(少有的幾所成立於美國內戰前的法學院),全美*負盛名的法學院之一,排名每年都位於前4,緊跟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和史丹福大學法學院。福布斯雜誌將其排在*佳職業前景中*,畢業生*高收入*。其傑出校友有:兩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和西奧多·羅斯福),包括美國首任*官在內的九位*官,國務卿、財政部長、國防部長等眾多美國和各國政府內閣成員、總統顧問、國會參議員、眾議員和州長,福布斯前400公司的校友數量遠高於其他法學院。哥*學院*為著稱的是公司法,其也是所有全美精英律師事務所中的中堅力量。

哥*學院圖書館(Arthur W. Diamond Library)是世界上*全面的圖書館之一,美國第二大學術法律圖書館,擁有超過100萬冊圖書。學院不僅在哥大內部與各學院開設聯合學位,其還與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等有合作項目。學院每年錄取約210名新生,來自全球50多個國家。

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

美國歷史上第三所工程學院,也是紐約州第二古老的工程學院。1997年10月,神秘的中國商人 Z.Y.FU 向該學院捐贈了2600萬美元,故該學院改名為The Fu Foundation School of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12] 該學院的應用數學、生物醫學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專業被認為是全美*佳之一。而金融工程碩士項目則更是被公認為世界前三。學院也將培養未來工程專業學生的文科背景作為核心內容之一。學院現有173名教授,其中更有27位美國工程院院士和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該院教師和校友中,一共誕生了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2] SEAS學院2015年本科生錄取率為9.9%,使其錄取難度僅次於麻省理工學院,也是常春藤聯盟中工院錄取難度*大的學院。

如今學院以其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尖端的跨學科的研究著稱,並與其他學術和企業機構,包括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IBM、麻省理工學院和地球研究所都有合作。學院的大量專利為哥大產生每年超過1億美元的收入。SEAS學院教師和校友以多項突破性的技術成果而聞名,包括的開發FM收音機和微波激射器等。截至今日,學院是*持有MPEG-2專利技術份額的學術機構。學院正在擴大其全球覆蓋範圍,包括在北京建立基因組研究合作機構、在博洛尼亞設置雙學位項目。2010年4月,哥倫比亞與IBM合作,響應其智慧城市倡議,其目的是開發更智能,更節能的城市電網和綠色技術。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世界上*負盛名的國際關係學院之一,超過18,000校友分布在世界150多個國家,校友包括國家元首,商界領袖,記者,外交官、國會參眾議員和政府內閣成員等。70多名全職教授和200多名兼職教授,讓學生能在世界國際與公共領域的*學者與實戰家的指導下,學術與實戰並進。

學院成立於1946年,由聯合國原班人馬參與創建。SIPA學院強調實踐培訓,使命是通過對核心國際區域的認知與理解以應對戰後世界的複雜多變。1950年擁有三個區域研究所,包括成立於1946年的美國*所俄羅斯研究所(現哈裡曼研究所),成立於1949年的東亞研究所(現韋瑟東亞研究所)和歐洲研究所(現研究所歐洲研究)。後來學院擴大了研究領域和深度。到1967年,學院下設8個區域研究所,涵蓋全球各大洲。始建於1951年,由當時大學校長、美國總統*豪威爾創辦的戰爭與和平研究所也下設在該學院。學院於1977年增設公共管理方向並於1981年更名為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隨之也陸續添加功能模塊,涵蓋一些新興領域如:國際金融、城市政策,人權、能源、環境政策。其與哈佛大學政府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喬治城大學外交事務學院、塔夫茨大學法律與外交學院一起,組成美國*著名的國際關係與政府學院*陣營。

新聞學院

哥大新聞學院是常春藤聯盟中*的新聞學院,美國和世界*古老的新聞學院之一。學院由創始人約瑟夫·普利茲於1912年創建,並提供新聞學碩士學位,包括科學碩士和文學碩士,以及傳媒學博士學位。此外新聞學院還負責管理多個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和美國杜邦-哥倫比亞獎,共同主辦美國全國雜誌獎,出版哥倫比亞新聞評論。

1892年,普利茲向哥大時任校長捐獻資金,希望設立新聞界的世界*所學院。學校*初拒絕了這筆錢。後來的校長繼任者很樂於接受這樣的計劃,但是等到真正使用普利茲所提供的200萬美金捐贈款並用其建設一所新聞學院消耗了大量時間。1912年9月30日開課時,有來自21個國家的約100本科生和研究生求學於此。1935年院長卡爾·艾克曼(Carl Ackerman)帶領學院轉型成為美國*所新聞研究生院。學生們白天在紐約市挖掘新聞素材,晚上回到新聞學院草擬文章。

授課教授都大部分都是經驗豐富的記者,且分布在各個專長領域包括:政治,藝術和文化,宗教,科學,教育,商業,經濟,調查,國家,國際事務等。學院成員在各自的領域都很優秀,許多人贏得了無數的新聞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古根海姆獎學金,杜邦-哥倫比亞獎,全國雜誌獎和國家圖書獎。

神學院

聯合神學院和猶太神學院(UTS & JTS)建於1836年,是全國*早的無宗教派別的神學院。聯合神學院的Burke圖書館是西半球*大的神學院圖書館,並服務於全世界的學者,宗教人士,和學生。哥倫比亞大學神學院圖書館藏書量70萬冊。

巴納德學院

巴納德學院是一所女子文理學院,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關係比較複雜,兩校未實現合併。該學院是獨立註冊的教育機構,但也被視為哥大的附屬機構。巴納德學院單獨招生,學生畢業可獲得巴納德院長和哥大校長聯合籤署的畢業證書。

其他研究機構。

另外,哥倫比亞大學還有多個研究所,包括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醫學中心、護理學院,和社會工作學院等,著名的研究生系有藝術史、天文、生物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地質、心理學、社會學、哲學、政治學、宗教、電影、歷史、經濟學、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及東亞和中亞語言文學系等。時至今日,哥倫比亞大學全球海外中心遍布世界各地,諸如安曼、北京、伊斯坦堡、巴黎、孟買、裡約熱內盧、聖地牙哥和奈洛比。

相關焦點

  • 長沙雅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雅咖公司介紹雅咖創始人曹乾,畢業即創業,先後成立雅咖長沙首批便完成了數十人申請,高水準的申請贏得的優秀口碑使「要留學,找YAKA」迅速在湖南大學、中南大學廣為流傳。同時,上海雅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同濟大學為基礎正式上線。
  • 康禮-克雷格學校總校長沈建軍:「在長沙辦最接地氣的國際教育」
    長沙2020年7月15日 /美通社/ -- 以國家課程為主線,並引入克雷格公學的課程資源,全面開設AP\ALEVEL\IB三大國際主流課程,讓學生找到最適合的發展路徑,康禮·克雷格學校總校長沈建軍表示:「在長沙辦接地氣的國際教育」 。
  • 【長沙首爾韓語】我們的星沙分校來啦!!!
    (少女時代、EXO)、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韓國首爾國際電視節OST演唱會以及韓國我是歌手名譽演唱會翻譯唯一合作夥伴(同傳、字幕);● 2014年EXO長沙演唱會翻譯參與方;●> 長沙啟德教育指定韓語培訓機構;● 長沙澳際留學合作韓國培訓機構;● 湘潭佳程涉外學校特約合作友好單位;
  • 長沙至美國洛杉磯跨境電商專線今日開航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5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捷萍 通訊員 陳志群)2日晚10時,一架裝滿跨境電商包裹貨物的飛機呼嘯升空,從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飛往洛杉磯。這標誌著長沙首條北美跨境電商專線首航成功起航,為中國(長沙)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打通國際物流通道邁出重要步伐。
  • 懸疑喜劇電影《爺孫探案記》在長沙開機 新生代蛋蛋後唱作型歌手...
    據悉,演唱者是留學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新生代蛋蛋後唱作型歌手劉牧洲,他將出演本次電影角色。總策劃姚偉透露,懸疑喜劇電影《爺孫探案記》講述的是高冷的孫子和輕鬆搞笑的爺爺,有著嚴重的代溝,一次偶然的巧合讓兩人靈魂互換,又莫名捲入一場兇殺案,通過「大」孫子和「小」爺爺的不懈努力,終於讓罪犯伏法。
  • 出生在長沙的明星藝人有哪些?
    長沙出了哪些明星?對娛樂圈的明星翻查一下,很多人都會感嘆:原來這麼多明星大腕都來自長沙。倩倩就為大家盤點長沙十大明星藝人,包括了何炅、張藝興、周筆暢、李湘、左小青、李倩、張豐毅、劉芸等等,說他們是從長沙走出來的最紅明星,你認可嗎?1、何炅何炅,1974年4月28日出生湖南長沙,華語主持人、歌手、導演。
  • 懸疑喜劇電影《爺孫探案記》長沙開機 新生代唱作型歌手劉牧洲獻聲
    據悉,演唱者是留學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的新生代00後唱作型歌手劉牧洲,他將出演本次電影角色。2018年,被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錄取攻讀本科,並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在各大平臺Spotify,Soundcloud,Apple Music,Youtube,網易雲音樂等,發布音樂單曲,專輯及MV。期間,為美國嘻哈及電子音樂愛好者帶來了採樣自湖南花鼓戲的中國風作品《三字經》。
  • 長沙師範學院交響管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10月26日晚,長沙師範學院交響管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紅網時刻10月28日訊(通訊員 肖舞)「音樂會高雅精緻,真心為這群特立篤行的大學生高贊。」10月26日晚,長沙師範學院交響管樂團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舉行。
  • 長沙星沙的教育資源要起來了!
    這兩則消息讓長沙縣人們瞬間沸騰!前段時間,長沙縣黃興鎮12800元/平限價地掛牌,「長沙會展新城」公眾號曾透露,長沙高鐵會展片區的國際交流區未來擬引進「四大名校」等教育品牌。長沙會展新城交流區一期項目位於長沙縣金桂路以東、濱河路以南、松樹山路以西、興盛路以北。目前,該地塊已掛牌,競得者需要引進一所覆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階段的K12國際學校,提供一站式教育配套。
  • 長沙哪家店的蛋糕好吃?盤點長沙排名前18的蛋糕店!長沙蛋糕店大全
    >DQ冰雪皇后隸屬於股神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夏爾.哈撒韋集團,在包括美國 加拿大 中國等20幾個國家7000多家門店,是全球連鎖餐飲業巨頭之一。元祖股份依託臺式烘焙研究所的資源,開展健康營養知識教育,向兒童普及食品健康營養和中華民俗文化知識,頗受學校和家長的好評。如今元祖已經成為國內烘焙市場著名品牌。截止到2020年1月4日,元祖連鎖店達654家,分布在全國20個省100多個城市,12月28日,上海元祖夢果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祖」,股票代碼:603886)在上交所敲鑼開市,宣布掛牌A股主板。
  • 長沙
    1987年黃先生夫婦率四個子女回瀏陽老家探親,受到當地黨政領導熱情接待,這更加激發了黃先生愛鄉熱情,隨後黃先生先後為我省衛生、教育、公益事業捐贈資金、設備、設立專項基金共折合人民幣4664萬元,其中瀏陽接受捐贈718萬元。   通過我們的工作, 歸僑僑眷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溫暖,心靈上不但不再受所謂「海外關係」的壓抑,而且還不斷煥發出對家鄉、對祖國的拳拳愛心。
  • 「長沙裡」發布會梅根福克斯美豔登場 韓國戰爭片飾美國戰地記者...
    由華納投資發行的韓國戰爭片《仁川登陸作戰》「續集」《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今日在韓國首爾舉行製作報告會,聯合導演金泰勳和郭景澤攜眾演員登場,在片中出演美國戰地記者瑪格麗特·希金斯的梅根·福克斯也閃亮現身成為全場焦點。
  • 故事長沙|細數長沙那些消失的電影院
    小時候看電影都是先找張《長沙日報》看下今明兩天的電影消息(分別在一、四版和二、三版中縫),再決定看哪一場。《長沙日報》即今天的《長沙晚報》(當時長沙只有兩張每天都出版的日報,另一張是《湖南日報》),創刊於1956年7月1日。1961年1月改為《長沙晚報》,文革期間幾經反覆,一度停刊。1978年復刊為《長沙日報》,1981年10月1日恢復為《長沙晚報》。在八十年代還是一張四開小報。
  • 長沙有什麼著名景觀?長沙哪裡好玩兒?
    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自南向北穿過城區,作為湖南省省會的長沙也是我國有名的山水之城、娛樂之都。長沙歷史文化悠久,也是著名的楚漢名城、偉人故裡,楚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春秋戰國時期始建城,屬楚國。秦統一中國,長沙郡為秦三十六郡之一。
  • 粉絲福利 | 長沙音樂藝術季,你想要贈票嗎?
    長沙音樂廳迎來長沙音樂廳贈票!明天請你聽音樂會!十六歲留學俄羅斯學習美聲。於2015年6月獲得聲樂歌劇表演、室內樂演唱、鋼琴演奏、室內樂演奏、音樂教育碩士文憑。隨後進入俄羅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讀博,跟隨「俄國一級歌劇演員」、「俄羅斯人民功勳藝術家」、「 俄羅斯教育家」柴院聲樂系系主任--彼得.伊利奇.思庫思尼沁柯(Скусниченко Петр Ильич)學習歌劇表演。
  • 長沙深情支教汝城,把「被子」分給鄉村教育
    ——習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舒文 嶽霞 陳良 通訊員 鄔燦偉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關乎教育公平、關乎教育質量,關乎千家萬戶家長和學生的切身利益。近年來,長沙始終優先發展教育,堅持把高水平、高質量義務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 《我要上春晚》第二期仍在長沙錄製,他講述與印第安笛的結緣故事
    《我要上春晚》第二期仍在長沙錄製,印第安笛讓人大開眼界不得不提的是,《我要上春晚》第二期於昨天(11月17日)仍在長沙馬欄山錄製。這一期的主持人陣容也有變動:由任魯豫、汪聰、於莎莎組成。《我要上春晚》第二期的特點是,除了本土選手,從全國各地趕往長沙錄製節目的選手更多
  • 《戰長沙》與長沙大火的真相︱三十立鋪
    這種抗戰手段雖然是被逼所致,但客觀上卻犯下了滔天罪行,為道主義所不容。鋪子老田曾經參與過花園口決堤的社會調查,對那段歷史也是深惡痛絕。老田能理解老蔣的苦衷,但卻完全無法原諒他客觀上帶來的罪惡。長沙一個古城的滄桑湖南省省會長沙,是一座擁有近3000年歷史的古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就是楚國雄踞南方的戰略要地之一。
  • 在美國留學一年的費用
    在美國留學一年的費用包括學費:學費是根據院校的不同而不同的。一般來說,學費每年在費用在25000美元左右。書本費和別的學習開支:這一部分的開支也因專業的不同會有所變化。美國留學獎學金類型1.Scholarship助學金Scholarship一般指學校頒發給學生的獎學金,有很多種類別,能夠用於教育花費,如學費、書本費以及其他雜費。它和國內的獎學金基本上差不多,是頒發給成績比較好的同學,同學們可以同時申請多種Scholarship,而且不會影響其他類型獎學金的申請。
  • 就這樣愛上「你」——長沙
    日本鹿兒島、韓國龜尾、美國聖保羅、比利時蒙斯、剛果(布)布拉柴維爾等……31個國家的52個城市,長沙「國際朋友圈」遍及世界五大洲。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胸懷國際視野、世界情懷、開放姿態,「網紅」城市長沙,近年來不斷提升國際化和全球城市網絡價值,越來越多外國友人選擇在長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