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邊很多朋友都在給我安利《以家之名》這部電視劇。
衝著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這三位高顏值的主演,我也瘋狂追了一陣。
沒想到,劇情竟讓人如此上頭。
目前看來,這部劇雖有「高開低走」的趨勢,但它的熱度可依然居高不下。
其中,賀子秋這個人物角色就引起了大家的熱議。
1
三個重組的家庭,兩個爸爸,三個孩子。
說起來,我也很久沒有看到這樣「畫風清奇」的家庭組合了。
也許是看多了家庭的「撕逼」大戰,如今看到這樣溫馨日常的劇情,不免令人感慨。
原生家庭的不同經歷,也決定了三個孩子不同的性格。
這三個人裡,不同於天真的李尖尖和高冷的凌霄,懂事的賀子秋更讓人有好感。
就像一個家庭中有三個孩子,處在中間位置的第二個孩子總是比較聽話和懂事,而賀子秋的出現,就屬於這樣的定位存在。
子秋的媽媽賀梅和前夫離婚後才發現自己有了身孕,家裡人都勸她打掉,但她還是選擇生下了子秋。
在此後的生活裡,小子秋就經常跟隨媽媽四處相親。在相親對象眼中,他就是一個「小拖油瓶」。
在別人的介紹下,賀梅在一次相親中認識了李海潮。
和過去的其他相親者不一樣,初次見面,李海潮就對子秋很好。
就在子秋以為媽媽會和李海潮結婚,並高興的將其稱為「爸爸」時,賀梅卻丟下兒子去了外地。
劇中有一個情節,讓人印象很深刻。
賀梅離開後,子秋回到鄉下外婆家生活,李海潮就帶著尖尖和凌霄去看他。
半路上,年幼的子秋灰頭土臉的背著比自己大的竹簍,笑著喊李海潮「爸」,那一刻李海潮看著眼前的子秋,滿眼都是心疼。
子秋的外婆不想供子秋念書,每天帶他到地裡幹活,李海潮看在眼裡,放在心上,最終決定把他接到自己身邊生活。
從小到大,身邊總有人告訴子秋,叫他對李爸要孝順,對妹妹李尖尖要謙讓,似乎每個人都在提醒他:你現在是「寄人籬下」,不要惹李家人不開心。
在家裡,子秋確實也不用長輩為他操心,反而懂事得令人心疼:
半夜偷偷在洗手間給家人洗衣服;
主動去麵館幫爸爸打掃衛生;
被李尖尖欺負時,還笑嘻嘻地跟在身後保護她;
哪怕是在吃飯時,也要把肉讓給家人吃,說自己不喜歡吃肉;
……
小小年紀,他就像大人一樣,主動替李爸分擔家務,用心照顧李尖尖,同時還要顧及凌霄的情緒。
於是,很多人看到這裡,都認為子秋是通過討好的方式在這個家謀生存。
隨後,這個角色也引起了網友們對「討好型」人格的爭論。
2
其實不然,賀子秋相對而言是幸運的,在經歷黑暗時,能遇上李海潮一家伴他成長。
人們常說,人的性格多半源自生長的環境,以及原生家庭的影響。
儘管小時候的子秋經常被別人欺負,但李海潮視他如己出,該給他的疼愛一點兒也沒少給。
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子秋,性格溫暖又細膩,孝順爸爸的同時還溺愛妹妹。
家人的關心和寬容,讓賀子秋擁有了愛和被愛的幸福,也讓他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正因如此,他才想要拼盡全力去維繫這個家,只有足夠珍惜,才會用心守護。
那些看完劇引起「討好型人格」共鳴的想法,其實從賀子秋身上是看不到的。
反倒是子秋二姨每次來看子秋時說的話,很容易就讓人走進「討好型「人格的誤區。
二姨總會語重心長的告訴子秋:要主動幫家裡幹活,要謙讓,要懂事,要讓李爸和李尖尖開心.....。
好在,子秋從未懷疑過家人對他的真心,也從沒覺得心理失衡過,他始終堅信家人是愛他的。
所以,就算多年來二姨三番兩次「教導」他,周圍鄰居開他玩笑「不聽話就把他送走」之類的話,他的信念也沒有動搖過。
「討好型」人格的人,只是一味的討好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既小心翼翼怕得罪人,又瞻前顧後極度敏感,並且是懷疑人性的。
然而子秋所做的一切更多是出於本能,就像你本能的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好一樣。
一開始,他付出的方式可能會略顯笨拙,但卻沒有刻意「討好」的因素存在。
3
破碎後又重組的家庭,對於孩子來說,多少都有一個觸碰就會疼痛的地方。
哪怕天真爛漫的李尖尖,也會偷偷把過世媽媽的東西藏在抽屜裡,想媽媽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從小被媽媽拋棄的賀子秋,同樣也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
但他的敏感更多是對媽媽的離開心懷不甘,更想給自己一個被拋棄的交代。
當李爸問他想不想去找媽媽時,他笑著否認了。
可回到房間後,他卻一個人偷偷看媽媽留下的照片,當家人出現時又匆忙收起來。
即使是走在路上,看到類似媽媽的背影,便不顧一切追上去。
一系列行為都能看出他是想媽媽的,但保護家人的念頭,讓他潛意識裡隱藏了自己內心的敏感訴求。
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長期,儘管沒有媽媽呵護,但他的生活也充滿了愛和歡樂。
所以,賀子秋的人生也算是幸福的。
畢竟,誰又敢保證,如果當初子秋跟著自己的媽媽,一定會過得比現在好呢?
4
可現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好的運氣。
經歷過家庭變故,又長期處在寄人籬下的環境裡,極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在我們身邊,就經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在本該「任性」的年紀,卻總想方設法來「討好」身邊的大人,看起來十分懂事。
「討好型」人格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長此以往,不僅會造成當事人的軟弱性格,也會影響到他們的心理健康。
說到底,這樣性格的人,「人畜無害」對誰都好,可唯獨忽視了自己。
很多人都以為那只是性格使然,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真正了解它。
如果你滿足了以下幾點特徵,那就證明你是討好型人格:
1. 內心敏感,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會想很多,也非常小心翼翼,做錯一件小事也會自己懊惱很久。太在乎別人的感受,又不願給別人添麻煩。
2. 缺乏主見,唯唯諾諾
和別人在一起時,沒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事事跟隨,處處迎合。寧願委屈自己,也不願得罪別人。
3. 不敢拒絕,察言觀色
生活中,對於他人的各種請求,不會也不敢拒絕。即使被佔了便宜也自己吃「悶虧」,簡直把「吃虧是福」這句話發揮到了極致。
4. 取悅他人,不敢做自己
以取悅他人為目的,經常幫別人做這做那,不敢做自己。一天不敢發太多次朋友圈,怕別人嫌自己煩。就算發了朋友圈,思前想後又刪掉了。
寫在最後
蔣方舟曾說過,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總在討好別人,卻不懂得討好自己,將對方看得太重,反而會成為自己心裡的」枷鎖「。
在我看來,你根本沒有討好別人的必要,喜歡你的人不需要你討好,討厭你的人,那你更不必去討好他。
勇敢的做自己,讓自己開心比什麼都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