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杭州剛唱完一天,又上熱搜了,這次是因為螢光棒。▽▽▽
16日晚,周杰倫在杭州舉行了「嘉年華」演唱會的第一場。除了曲目首首「情懷殺」,現場的20周年官方心形感應螢光棒,同樣搶足了眼球。
昨天本報記者就曾親眼目睹,因為《簡單愛》時一片粉色心心海太浪漫,有情侶直接就擁吻起來。
但浪漫之下,也有人糟心。
有不少粉絲直接在微博和朋友圈抱怨,自己入場時候,座位上沒有螢光棒。
演唱會開始之後,就有人拿著裝滿螢光棒的袋子過來兜售,「這難道是一種巧合嗎」?
因為這件事,一些外地觀眾,甚至上升到了「杭州人素質」以及「杭州這座城市太low」的高度。
這還不算完。
昨晚周杰倫唱最後一首《等你下課》的時候,記者剛走出體育場,發現一群人在瘋跑。
原先還以為是怕一會兒堵車急著回家的人,定睛一看,這些人都穿著志願者字樣的小馬甲,手裡拿著蛇皮袋和簡易板凳。
十分鐘後,散場人流從各個口子蜂擁而出,這些「志願者」就堵在出口處或者路中間,張開蛇皮袋,「志願者,志願者,回收螢光棒了!」據記者觀察,大概有20%左右的人,都下意識地把螢光棒扔進了袋子裡。
小Z是記者的一位女性朋友,也是「被回收」了螢光棒的一員,「當時根本來不及思考啊,後面人擠人要往外走,我看前面有志願者說要收,就直接扔進去了,後來才發現不對勁……」
後來經過另一個朋友提醒,小Z才想起來,演唱會開場前大屏幕反覆都在播放,今天發的螢光棒是送給歌迷的,「請大家帶回家」。
不過罵黃牛,上升到杭州,就有點過了,畢竟這不是杭州才有的,之前南京、長沙,周杰倫演唱會,也都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毛豆豆的鏟屎官兒:南京演唱會結束了也有人在門口回收!當時我就感覺不像是工作人員,演唱會上面也說了是給大家做紀念的!根本沒說回收!
@公孫薯條:不止啊,長沙場出來後,在侯家塘地鐵站,有人拿著大袋子在地鐵口說螢光棒不能帶進去,放入袋子裡
@豆豆小了:emmm……罵黃牛就罵黃牛,罵杭州是什麼情況?追星能不能理智點,誰不知道黃牛是個產業鏈啊
陳剛是杭州星爍演藝的老總,也是本次周杰倫演唱會的主辦方,他說,昨晚演唱會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發現網上有歌迷在吐槽沒拿到螢光棒,他們就立刻召開了緊急會議。
「首先,確實有這個行為存在。」陳剛說,他們都是嚴格按照進場觀眾人數擺放螢光棒的,只會多不會少。
這是一個工作量巨大的活,以第一場為例,工作小組一直放到早上6點多,才把體育場所有核定數量的螢光棒放完。
黃龍體育中心場館經營部部長沈劍也表示,至少在演唱會開始前,所有核定數量的螢光棒,都是完好無損地放在每個座位上的。
「但也確實,白天就發現有人偷偷溜進場地,背了一蛇皮袋的螢光棒往外走,後來被抓住了。」陳剛說。
然後當天晚上6點多檢票開始後,又有人提前進入到場內,在上看臺狂拿螢光棒。
說到這一點,陳剛也很無奈,「安保力量也算是頂配了,但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能進入到場地的」,在他看來,這可能也跟某些安保人員的責任心缺失有大關係。
黃牛正兜售螢光棒
在昨晚的緊急會議上,主辦、場館和公安,當場調出了演唱會的實時錄像,「實際上,每個看臺丟失的螢光棒數量都不多,大都在8—10根左右,因為從錄像裡看很清楚,每個看臺的色塊形狀都還是很齊整。」
還有一個原因,其實每個上看臺,最後面有15—20%的座位,本身就是不開放的,「並不是說最後面黑色的區域,都是沒有螢光棒的,這是兩個概念。」
但發現了問題,總得解決。
也只有周杰倫這樣的超巨,會逼得主辦方和場館方專門為應援物成立一個特別小組,我們就權且稱它為「螢光棒巡視組」吧。
陳剛告訴記者,今天早上開始,他們就派了專門的工作人員,在體育場各個角落巡視。
下午開始,每個看臺會配置3個人的巡視組,他們不管別的,只管螢光棒有沒有被人拿走。
而經過跟場館、主辦、安保等幾方工作人員的溝通,記者也大致釐清了圍繞周杰倫的「黃牛產業鏈」。
門票、奶茶、螢光棒……能搞如此「跨界」領域運作的,當然都是比較成氣候的幾大黃牛集團。
你完全無法想像,他們通常有2—3位「合伙人」,就跟我們上班一樣,下屬還分為幾塊「業務部」,比如門票、奶茶、周邊(螢光棒),每個「業務部」又有承包責任人。
記者也聽說,還有因為業務分配的問題,打起來的都有,因為負責倒賣奶茶的覺得太辛苦、利潤又低,想換到倒賣門票的「部門」,後來發生了口角。
像周杰倫這樣一個大IP來的時候,黃牛集團會提前好幾個月,開始分配工作任務、指定工作進度,他們甚至熟諳傳播技法和規律。
早在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發布的時候,杭州人的朋友圈就曾炒過一波machi machi奶茶,還配發了不少周杰倫和林俊傑喝奶茶的照片。
有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最早這一波,就是黃牛們有意識的預熱,後來看到傑迷們紛紛轉發,他們心裡就有底了。
就類似於市場評估,早就想好了兩個月後等周杰倫來開唱,要炒一波奶茶,否則這128元/杯哪有這麼好賣。
至於具體下面幹活的人,黃牛集團則基本採用僱傭的方式。
記者了解到,像溜進體育場偷螢光棒的人,是按量計件的,每根酬勞3元,然後賣給粉絲15元,大黃牛直接賺進12元,沒有任何成本。
每個「工種」,根據工作強度和時長,以及人員年齡,酬勞也各有不同。
像佔號排隊買奶茶的大媽大伯,排隊費每人大概20元,不管排多久,排到才算數(這特麼也是有點殘忍啊),然後每人買到奶茶後,再根據每一杯來提成。
而像體育場外冒充志願者回收螢光棒的年輕人,每個人的晚間工作酬勞,在30元—50元不等。
但這真的不算多,我們可以算筆帳。
那些「志願者」手裡的蛇皮袋,目測差不多裝滿,能塞下30根心形螢光棒。而且注意,是「回收」!!無本生意。
一轉頭進場15塊錢賣給粉絲,30根就賺450元。去掉給僱傭人員的酬勞50元,等於黃牛集團在每個「志願者」身上,就能賺400元。
有流量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有規則,甚至是旁逸斜出的灰色的規則。有人想利用粉絲對偶像的愛,來貪婪吸血,來填自己永不滿足的欲壑。
我們可能不一定能改變什麼,但至少明白了一些東西。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宇浩
值班編輯:周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