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西遊記》澳門首演
圖文 / 劉莎莎
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文學《西遊記》與起源於西洋的音樂劇相遇,兩者碰撞,將會激發出怎樣的火花?日前,奇幻音樂劇《西遊記》在澳門首演,這臺由北京華嚴集團與金沙中國聯手打造的作品,新瓶裝老酒,用現代化的「聲光電」包裝,用最扎眼的極限動作,讓《西遊記》在劇場舞臺上煥發新生。
不少觀眾在觀看後表示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西遊記》能在舞臺上做到如此夢幻般的呈現,萬萬沒想到音樂劇也可以這麼東方化。」 該劇舞美視覺總監易立明說,這部音樂劇將在澳門金沙城劇場常年駐場演出,打造文化品牌。
音樂劇一開場就使用3D投影的方式,介紹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孕育誕生了石猴。跨越舞臺,180度的3D投影,緊緊抓住了現場觀眾的眼球,此後「花果山美猴王」的篇章歡樂喜慶,滿臺的雜技神功,更是令觀眾捨不得眨眼。既有「山猴」的高空飛索秀,又有蹦穿秀、爬杆秀、蹬人秀、轉碟秀……讓人目不暇接。在70分鐘的演出時間裡,劇情從「花果山」來到「東海龍宮取金箍棒」再到「拜師取經」、「豬八戒娶媳婦」、「大戰白骨精」、「西天求得真經」一路延展開來,雖然每一個部分都很精簡,但是卻採用了高科技的舞美以及中華武術、舞蹈、雜技等表演形式,格外吸睛。
據悉,為了將奇幻音樂劇《西遊記》推廣到全球,在創作之初便考慮採用以視覺呈現為主要的表現形式,以此規避語言對話造成的文化隔閡及翻譯字幕衝淡多媒體畫面的表現效果。另值一提的是,東方式審美元素貫穿整部劇中,如戲曲、雜技、武術、剪紙、皮影、國畫等元素的運用。奇幻音樂劇《西遊記》並非單純的音樂劇,在強調音樂音響效果的同時兼顧「秀」的概念,秀以舞美造型與馬戲雜耍為主,以震撼視覺效果博取觀眾眼球,不追求整體的故事脈絡。而奇幻音樂劇《西遊記》選擇國人耳熟能詳的古典文學《西遊記》選取經典章回為內容,連貫性的場景表現將場景與劇情並置,讓整部劇有了清晰的戲劇脈絡。
圖文編輯 錢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