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金羊網】;
十一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推出大型主題報導《坐著高鐵看中國》。8天8條線路,帶領旅客走遍大好河山,聆聽中國故事,全景式展示「十三五」規劃成就,「坐著高鐵看中國」用鏡頭來講述砥礪奮進的中國聲音。
「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越走越寬。
「十三五」時期,我國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領跑階段,甚至是超越階段。高鐵建設、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領域取得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2019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為14.4%,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巨變、從點的突破邁向全面提升,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人民美好生活蒸蒸日上。
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中國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提升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2019年,中國高鐵裡程突破3.5萬公裡,民航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便捷高效的鐵路網,密集交錯的航線網,正在把千年來中華民族「人悅其行、物盡其流」的美好願景變為現實。以飛機、高鐵等為代表的現代中國人的出行方式,不僅成為小康生活的代名詞,也為大交通時代的出行在舒適、高效、便捷等維度上樹立新的標杆。
「坐著高鐵看中國」見證決戰脫貧攻堅的中國底氣。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但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全面推進復工復產,脫貧攻堅工作穩步推進。2016年3月發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近年來,利用高鐵帶來的區位優勢,許多地區大力開發「扶貧+高鐵」新模式,既著眼當前脫貧,又放眼長遠發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更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布局之年。回望來時路,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車輪飛馳,不覺經年。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站在「新舊轉換」的新起點上,如何為「十三五」規劃劃上圓滿句號,為「十四五」規劃開局打下堅實基礎,仍需我們接續奮鬥,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於變局中開新局,以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金羊網 文/李喆 漫畫/劉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