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女性題材的電影不斷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女性地位的崛起。《鋼琴別戀》作為一部有關女性主義題材的影視作品,絕妙之處在於,這部電影的女主愛達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婦女,她的想法都靠琴聲來表達。
她不是真正的聾啞人,她有說話的能力,只是她不願意說。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無聲。這就仿佛放大了男權主義下的女性地位。就算可以表達,但是她們的聲音不會被人傾聽,也不會有人在意。
愛達在整部電影中都只通過琴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後來與她相愛的鄰居喬治就是能夠聽懂她琴聲的人。電影的高潮部分是愛達的丈夫發現她與鄰居私通,憤怒之下砍掉了她的一根手指。
在暴雨中,疼痛讓愛達暈厥,但是她自始至終沒有發出過一點聲音。而就是在她無聲的反抗中,讓她的無聲勝有聲。她的丈夫最終妥協,讓喬治帶著愛達離開。女權主義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在這部電影中,女性在男權主義的壓榨下,女主表現的堅強不屈和獨立自主是每一位女權主義者的榜樣。然而近年來,真正的女權主義往往被隱藏在了「田園」女權下。到底什麼才算真正的尊重女性?
「田園」女權其實就是「大女子主義」。它們打著要求男女平等的旗號,實際上卻是要求男生承擔更多的責任,以女權為藉口追求女生至上。
「男生就是要讓著女生。」
「過節就是要男生給女生送禮物。」
「男生就是應該賺錢養家。」
這些都是不正當的要求都產生於「大女子主義」。因為過於抬高女性地位或故意表明女性的柔弱其實都是一種不平等的想法。這種想法過於強調女性的優越感,其實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女性的能力不足,必須受到來自男性的保護。這是對女性的不尊重,每個女生是有獨立自主能力的,是不需要過分遷就的。
日常用語中如何判斷是否男女平等,「最簡單的一個辦法就是把『女』換成『男』讀一讀看看會不會奇怪。」
在日常生活中,男權意識是無處不在的,很多時候因為習慣,人們往往也很難判斷到底有沒有出現性別歧視的語言。而在微博上有人總結了最簡單的方法來鑑別,那就是把詞語中包含「女」字改成「男」來讀一讀,會不會彆扭,如果不習慣了,那就是性別歧視的詞彙了。比如將「女強人」改為「男強人」,「妻管嚴」改為「夫管嚴」。讀起來就會覺得很奇怪。
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你跑步比男生還快。」,如果對一個男生說:「你跑步比女生還快。」意思聽起來是不是就很彆扭。因為男生被貼上了一定「跑步快」的標籤,而女生就一定跑步不快。如果想要避免對女生的不尊重,倒不如直接誇獎這位女生:「你跑步真快。」或者「你跑得真好。」
在聯合國發布的《中文性別包容性語言指南》中提到:「隨著女性的社會參與度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中文也在與時俱進。使中文更具性別包容性的工作包括消除對婦女的偏見和歧視,避免使用帶有性別定型觀念的表述,並以更積極的方式提高婦女的可見度。」所以在日常用語中就要做到性別平等,拒絕歧視,才能為男女在社會上的平等打下基礎,才是真正的尊重女性。
既然要達到真正的平等,那男女之間就應該互相尊重,就算要遷就也是互相遷就。比如做家務這件事,它不是女生的事,也不是男生的事。一起做家務的時候,也不應該是男生幫女生做家務,而是應該兩人互相分擔。比如我做了飯,你洗了碗,我拖了地,你倒了垃圾。並不是規定了誰一定要做什麼事,而是一種互相尊重和互相幫助的意識下自然而然產生的合作。
在過節時互相想到對方,送上給對方的禮物,而不是一味的等待對方送禮物,女方不需要過度要求得到什麼禮物,男方也不把送禮當作一個負擔或任務。
在婚姻與戀愛中,男女不平等的現象依舊存在。有許多打著為女生著想的旗號,為女生在戀愛和婚姻中指路。如果男生結婚的標配是有房有車有彩禮,那么女生呢?為什麼對男生就要有更高的要求,而女生卻沒有。
還有甚者,已經是2020年了依舊會有人說:「女生學歷那麼高找不到結婚對象的。」 女生所有努力的一切都是為了結婚嗎?女生就一定要結婚嗎?如果可以活出自己,照顧好自己,在沒有找到合適的人之前,為什麼不可以保持單身呢?
當今社會,在男權主義的背景下,生理條件的約束下,女性角色依舊被遮蓋。我們能儘量做到的就是互相尊重,不要小瞧女生的能力,也不要過於弱化女性的角色。職場中也不是只有男性就可以承擔重任,女生的能力也不容小覷。
真正對女性的尊重不是抬高女性在男性面前的地位,而是做到男女平等相待。
作者:數學超好的kk
一個天馬行空,正在努力研究人生課題,數學超不好,墨爾本大學藝術管理研究生在讀的95後
原創不易 翻改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