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頂刊發表5篇研究,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12-23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6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九人民醫院雷鳴及武健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precursor ribosomal RNA processing by ribonuclease MRP」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介紹了釀酒酵母RNase MRP全酶及與包含A3切割位點的ITS1片段的複合物的冷凍電子顯微鏡(EM)結構。這些結構與生化研究相結合,揭示了蛋白質和RNA亞基的共同進化已將RNase MRP轉化為獨特的核糖核酸酶,該酶通過識別短而鬆散定義的共有序列來處理單鏈RNA。這種廣泛的底物特異性表明RNase MRP可能具有無數但未被識別的底物,這些底物可能在各種細胞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另外,2020年2月19日,上海科技大學徐菲,上海交通大學第九人民醫院雷鳴和武健共同通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self-activation of orphan GPR52」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介紹了人類GPR52在無配體和Gs耦合狀態下的高解析度結構。結構表明,細胞外環2佔據了正構結合袋,並作為內置的激動劑起作用,賦予GPR523高水平的基礎活性。當在沒有外部激動劑的情況下將Gs偶聯至GPR52時,將達到完全激活狀態。該受體還具有配體結合的側袋。對GPR52的結構和功能的這些見解可以增進我們對其他自激活GPCR的理解,能夠鑑定內源和工具配體,並指導靶向GPR52的藥物發現工作(點擊閱讀)。

2019年9月4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九人民醫院黃晶及雷鳴等人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nucleosome recognition and modification by MLL methyltransferas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報告人類MLL1和MLL3催化模塊與核小體核心顆粒(含有H2BK120ub1或未修飾的H2BK120)的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這些結構證明MLL1和MLL3複合物都與核小體的組蛋白摺疊和DNA區域廣泛接觸,這樣可以輕鬆獲得組蛋白H3尾部,這對於H3K4的有效甲基化至關重要。這些發現改變了我們對在核小體水平上調節MLL活性的結構基礎的理解,並突出了核小體調節在組蛋白尾部修飾中的關鍵作用(點擊閱讀)。

2018年10月25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九人民醫院雷鳴與蘭鵬飛共同通訊在Cell發表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the Human Ribonuclease P Holoenzyme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導單獨及與tRNAVal複合的人核核糖核酸酶P的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分別為3.9和3.7-解析度。人RNase P是一種大的核糖核蛋白複合物,含有10種蛋白質成分和一種催化性RNA。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進化模型,描述了細菌RNase P中的輔助RNA元件如何被高等生物中更複雜和多功能的蛋白質成分所取代,這對於底物結合和催化作用至關重要(點擊閱讀)

2018年9月28日,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雷鳴研究組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precursor tRNA processing by yeast ribonuclease P」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告單獨的釀酒酵母RNase P和與tRNAPhe複合的3.5-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蛋白質組分形成鉤狀結構,環繞RNA並將RNase P穩定成「測量裝置」,其具有識別L形前tRNA的兩個固定錨。這些結果不僅揭示了酵母RNase P的結構,而且提供了如何通過真核RNase P處理前tRNA的5'前導的分子基礎(點擊閱讀)。

線粒體RNA加工核糖核酸酶(RNase MRP)是必不可少的真核生物核糖核蛋白(RNP),它以位點特異性方式切割RNA底物,並在RNA代謝中起關鍵作用。它的重要性通過以下事實證明:在自然界中尚未發現可以切割具有序列特異性的RNA的蛋白質內切核糖核酸酶。RNase MRP在結構和進化上與RNase P密切相關,RNase P是催化前體轉移RNA(pre-tRNA)5'端成熟的另一種必不可少的RNase。與RNase P相比,RNase MRP處理的底物要多樣化得多。

釀酒酵母RNase MRP主要位於核仁中,在內部轉錄間隔區1(ITS1)的特定A3位點負責前體核糖體RNA(pre-rRNA)加工,以釋放成熟的5.8S rRNA。釀酒酵母RNase MRP也非對稱地和暫時地存在於子細胞的單個離散細胞質斑點中,在那裡它通過裂解細胞周期蛋白B2(CLB2)mRNA的5'-UTR來調節細胞周期。

人核糖核酸酶MRP在核糖體組裝和細胞周期蛋白依賴性細胞周期調節中的相似作用也已確立。人類RNase MRP的幾個蛋白亞基被認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學靶標,人類RNase MRP(RMRP)的RNA亞基的突變會導致一系列嚴重衰弱的人類疾病,包括軟骨-頭髮發育不全(CHH) ,強調了RNase MRP在人類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RNase MRP全酶含有大的催化RNA和多種必需蛋白。除了一種或兩種物種特異性蛋白外,RNase MRP的催化RNA和大多數蛋白亞基從酵母到人類都是保守的。在釀酒酵母RNase MRP中,除Rmp1和Snm1以外,大多數蛋白質成分與釀酒酵母核RNase P共享。先前的二級結構分析預測,釀酒酵母RNase MRP(Nme1)的RNA成分具有相似的RNase P型催化(C)結構域。

特別是,預測的活性中心中的關鍵核苷酸與RNase P RNA中的關鍵核苷酸高度相似,這表明兩個核酶可能共享相同的催化機制。與C結構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餘Nme1 RNA與RNase P RNA的特異性(S)結構域完全不同。實際上,甚至不清楚Nme1的這一部分是否參與底物的特異性識別。據推測,這種多樣化的RNA區域和RNase MRP的特定蛋白質成分在進化過程中已經共同進化,從而導致底物特異性的改變。儘管進行了廣泛的生化和遺傳研究,但缺乏RNase MRP的高解析度結構,嚴重阻礙了對這種必需的RNP如何處理諸如pre-rRNA和CLB2 mRNA的多種底物的理解。

在這裡,該研究介紹了釀酒酵母RNase MRP全酶及與包含A3切割位點的ITS1片段的複合物的冷凍電子顯微鏡(EM)結構。這些結構表明,儘管RNase MRP的催化中心與RNase P中的催化中心幾乎相同,但關鍵蛋白亞基的顯著局部重摺疊將RNase MRP轉變為獨特的核糖核酸酶,通過識別短的共有序列來處理單鏈RNA。

來源:iNature

參考文獻:

DOI: 10.1126/science.abc0149

相關焦點

  • 數坤科技助力醫療AI臨床研究取得新突破
    數坤科技助力醫療AI臨床研究取得新突破 2020-10-16 10:36:26 ,開展人工智慧在頭頸CTA血管重建的應用價值研究,研究成果在全球頂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
  • 一家醫院的百年智造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建...
    上海九院有一本「分量」很重的冊子——《學術榜》,每年出一冊,記載當年醫院內產生的學術成就。2019年的這一冊,分量尤其重。上海九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量首次突破100項,SCI論文發表數量在全國的醫療機構排名中進入了前10。在最新發布的上海市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排行榜中,上海九院位列上海市第二(並列)。科研碩果來自幾十年的厚積而薄發。
  • 肝癌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樊嘉院士團隊發表新成果
    目前,手術是肝癌根治性治療的最主要手段,但術後5年內復發轉移率高達60-70%。早期腫瘤復發是指手術後兩年內出現的復發,佔肝癌術後復發的三分之二以上,預後差。探索肝癌術後復發和轉移的相關機制,有助於發現更有效的肝癌治療新策略。
  • 長徵醫院泌尿外科王林輝教授團隊發表腎臟腫瘤治療重要研究成果
    該研究由上海長徵醫院泌尿外科聯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European Urology,2018,74:756)後,在腎臟腫瘤領域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果。
  • 【科技前沿】張興/沈建仁/匡廷雲等在光合結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in diatom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解析了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二聚體FCP的x射線晶體結構,解析度為1.8Å,揭示了的每一種色素的配體結構和結合環境,為研究光捕獲系統中單個色素的吸收特性、能量轉移途徑和動力學以及過剩能量耗散機制提供了基礎(); 2018年4月,Nature雜誌在線發表了來自沈建仁課題組與合作者題為「Structure
  • 早發性癲癇性腦病遺傳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研究人員正在查看資料。紅網時刻4月28日訊(通訊員 席惠)近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遺傳科、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內科、美國貝勒醫學院在早發性癲癇性腦病的遺傳學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教授王華領導下,湖南省婦幼保健院遺傳科科研團隊毛翛通過全外測序發現兩名早發性癲癇性腦病患者攜帶位於CDK19基因的新發錯義變異(c.94T>C、c.586A>G),利用三名攜帶CDK19新發錯義變異的患者
  • 樊秀娣:4點理由反對「頂刊論文至上」
    作者 | 樊秀娣(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近日,自然指數公布了2019年5月1日到今年4月30日全球大學/機構學術排名。中國機構/大學成績排名連續提升。自然指數是自然集團編制的統計前一年各高校、科研院所(國家)在82種自然科學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情況的數據。每次公布,都會給國內學界帶來一場熱鬧。
  • ...讓皮膚更健康——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
    九院風雲|致力科技創新 讓皮膚更健康——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皮膚科 2020-10-2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口腔醫學中心落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今天一早,第九人民醫院透露: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正式批准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口腔醫學中心。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的決定,分別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共同構成國家口腔醫學中心,旨在打造醫學高地,提升整體和區域醫療服務能力,減少患者跨區域就醫,助力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創建於1932年,是我國最早建立的口腔醫學系之一。
  • @第九人民醫院,100歲生日快樂!
    100年前,民國初期的1920年一所名為伯特利的教會醫院在黃浦江畔孕育而生這,就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歷經百年、不畏險阻、砥礪前行、薪火相傳歲月為犁、不負韶光、智創九院、踐行醫道來源: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百年九院,建院初期,名為伯特利血脈裡就流淌著開拓創新的血液1952年正式成為上海第二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聯合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祝聯教授專家團隊...
    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整復外科主任祝聯、上海交大分級診療與健康研究所所長程佑爽、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袁啟東、醫務科科長劉長明、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整形外科主任王軍傑以及醫院各職能及臨床科室的主任等參加此次揭牌儀式。此次會議由社區服務部主任陳愛雲主持。首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袁啟東發表致辭。
  •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科技成果轉化公示(對「成纖維細胞誘導退變髓核...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科技成果轉化公示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試行)》(滬九院院字〔2019〕91號)規定,對「成纖維細胞誘導退變髓核分化治療椎間盤退行性疾病」成果轉化項目相關事項公示如下:一.
  • 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研究成果以「微納金剛石單晶的超大均勻拉伸彈性」(Achieving large uniform tensile elasticity in microfabricated diamond)為題,發表在科學在線(Science online)上,其中韓傑才院士團隊的朱嘉琦教授、青年教師代兵分別為共同通訊作者(陸洋、李巨、朱嘉琦、Alice Hu)和共同第一作者(黨超群、Jyh-Pin Chou、代兵、
  • 「天河一號」助力相變存儲器領域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聚焦此關鍵科學問題,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用戶深圳大學饒峰教授團隊聯合其他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式的相變異質結設計,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以First Release形式發布在《Science》雜誌。
  • 2019年度上海三甲醫院科研競爭力評價分析出爐,瑞金九院中山位居前三
    今天上午,由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醫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開展的「2019年度上海市三甲/區級醫院科研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正式出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位列榜單前三位。
  • 長海醫院舉行重大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劉建民教授團隊腦卒中...
    北京時間5月7日5時,由我院牽頭組織,神經外科楊鵬飛副教授、腦血管病中心張永巍副教授為第一作者,劉建民教授為通訊作者的「中國急性大血管閉塞性缺血性卒中直接動脈治療的療效評估」研究,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原創論著形式正式發表
  • 第九批「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擬表彰人選公布,共61人
    探索磁場測量靈敏度極限,創新研究了基於SERF效應的超高靈敏磁場測量多源誤差分析與抑制;突破微納光纖應用的瓶頸,創新研究基於光纖的微納結構器件中光的傳播演化機理及性能提升問題。主持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3項。發表SCI論文85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51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4項。
  • 速讀長三角: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設施在上海瑞金醫院啟用|上海...
    (文匯報)十年打磨上海再添「國之重器」,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設施在瑞金醫院啟用今天(12月19日),歷經兩個五年規劃、十年打磨的轉化醫學首個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落成。作為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安排的十六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之一,本次啟動儀式標誌著「國之重器」——轉化醫學大設施據此正式從全面建設階段昂首邁入引領醫療行業、全速發展的階段,在為國內轉化醫學研究的發展添磚加瓦的同時,開啟持久、開放、多元的轉化醫學「黃金時代」。(文匯報)讓老年人都能聆聽世界上最美好的聲音!
  • 《細胞研究》啟示錄:自信之路
    且不論歷史和口碑,哪怕只看影響因子,在生命科學領域,國際「牛刊」的影響因子一般都不低於10分,頂刊甚至高達20分、30分。通常,生命科學家會在心中給期刊分出10分、8分、5分及5分以下等幾個檔次,2分可以說是處於整個學術期刊金字塔的底部。這樣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原先有位應聘者,收到錄用意向後,最終選擇了一家外資出版社。就在此時,李黨生出現了。
  • 重大突破,量子計算的研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現在,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加入了谷歌的行列,參與建造世界上第一臺量子計算機,他們稱之為「重大突破」。「我們現在擁有的工具可以讓我們建造一個量子模擬器,它可以超越經典計算機。這是一項重大突破,是量子物理學領域的第一步。」量子網絡中心主任彼得·洛達爾教授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