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說到飲品,必然以茶與酒為代表,見於尋常百姓家,又凝結著中國的文化,折射出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茶類隱,酒類俠」,茶使人清醒,酒讓人迷醉。
然而,飲酒與飲茶,喝的都是一種心境。
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喝酒,總是在心境大起大落時。
高興了,喝兩杯助興;心煩了,來幾壺澆愁。
「酒入豪腸 七分釀成了月光」。胸中懷一腔豪氣,美酒灌入,心境更加開闊,心情更加爽朗。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愁時,痛飲一壺好酒,暫時忘卻人世間的紛擾煩憂。
文人騷客獨自暢飲美酒時,酒是暫時脫離世俗的媒介。喝到酣暢淋漓,酩酊大醉,醉後「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一人飲醉,亦或有不得已而為之的辛酸。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面對曹魏的覆亡,又不肯與司馬氏合作,只能借醉酒來避免激烈衝突,全生避害。
人在世間,多少無奈,幸有美酒相伴,暫解煩憂。
三五好友相約痛飲烈酒時,酒是加深感情的紐帶。俗話說,感情深,一口悶。
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感情越喝越深。
酒,代表著真性情。
酒後的人易吐真言,自然流露出內心真實情感。
酒,代表著熱情豪爽、狂放不羈的性格。
不拘小節,不屑算計,懶爭蝸角小利。
俠者如酒,嫉惡如仇,一往無前,無懼無畏。
喝茶時,心境平和,波瀾不驚。
曾有一位官員在飲茶時說:茶乃人生,茶葉在壺中沉浮,似是人生之沉浮。
獨自泡上一杯茶,看茶葉在沸水中旋轉、升騰,又落下,最終沉在杯底。
揭開蓋子,一杯清茶已成,香氣清雅馥鬱,沁人心脾。
初飲微苦,再品回甘,然後茶香縈繞齒間。在這細細品味中,心境淡如清風。
喝茶,是浮華之後的素樸,是熱鬧之後的靜默。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經歷了飲酒的濃烈與痛快,用飲茶來撫平酒後的身體不適,以及心中的躁動不安。
喝酒後,精神亢奮,有千言萬語欲傾吐,甚至引吭高歌。酒,也助成了詩人筆下的瀟灑詩篇。
喝茶後,人往往保持沉默。人生真味,也就在這不言中了。
「掃來竹葉烹茶葉,劈碎松根煮菜根。」喝茶,從淡淡的苦味中品得一絲甘甜。平凡樸素的生活中自有真趣,豪華落盡見真淳。
茶,代表著沉靜穩重的性格,老成持重。
智者如茶,看破了人世間的虛華,淡泊名利;心境寂然,超脫通透。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酒與茶,一動一靜,一為活潑、一為沉穩。
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兩位詩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性格分別似酒與茶。李白如酒,杜甫更近茶。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云:「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酷愛飲酒,狂放不羈,藐視權貴。趁著酒興,大筆一揮,立成飄逸出塵的詩篇。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杜甫則對酒十分警惕,曾言「臨歧意頗切,對酒不敢吃」。
杜甫生性持重謹慎,飲酒節制,文質彬彬,對尊長恭敬從禮。詩文沉鬱頓挫,工整渾厚,透著理性的光輝。
道家的兩位先哲,老子如茶,莊子則如酒。
看著世人沉浸在熱鬧喧譁中,老子卻孑然沉默,似樸拙木訥。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老子》第二十章)
老子為智者,冷靜沉默。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莊子的心靈則徜徉在天地之間,盡情馳騁想像,想落天外;語言汪洋恣肆,洋洋灑灑。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心靈自由超脫,達到「獨與天地精神之往來」的人生境界。
茶與酒,代表了中國人的兩種性格,也都能助成藝術人生。兩者互補,又可並存,豪爽似酒的人也會冷靜沉著,淡泊如茶的人也會有真性情之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