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
有一天,爸爸離開你溫暖的小床邊
帶你橫越北大西洋、珠穆朗瑪峰、
夏威夷水域……
他不再溫柔地給你講童話故事
而是嚴肅地告訴你
如何從撒哈拉沙漠的流沙中死裡逃生
在美國就有這樣一位爸爸——《荒野求生》主持人貝爾·格裡爾斯。
這位年過四十的硬漢爸爸曾是英國懷特島上的冒險少年,在荒野和海浪中頑強而孤獨地成長,現如今已養育了三位男孩。
貝爾曾說:
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我喜歡與他們分享我的生存技能,注視著他們一起踏上冒險的旅程。教會孩子實用的野外生存技巧,不僅讓我感到興奮和有趣,更重要的是,當遇到緊急情況時,他們可以照顧好自己,活下去。
雖然不是每個爸爸都要像戶外生存專家貝爾這樣嚴格要求孩子,但時常讓孩子零距離接觸自然、與有生命的東西接觸交流還是很有必要的,野營就是這樣一項可以同時增進家長、孩子與自然的交流的好活動。
多變多元的大自然每次都會是新鮮的,在大自然裡野營不但能領略宜人的風光,而且還能收穫意想不到的益處。
現在的孩子,說幸福很幸福,有衛星電視、有IPAD、有電梯、有課外書、有汽車;但是,說可憐也可憐,沒有院子、沒有小溪、沒有樹林、沒有動物。現在孩子們的世界,說來很大,小小年紀就到處旅行,見識匪淺。但同時也很小,到處都是人工景觀,到哪裡都是規劃的妥妥噹噹。
那麼,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能夠真正地了解這個世界嗎?
這個世界的組成,除了城市,還有大自然;除了教室,還有田野;除了玩具,還有樹木;除了動畫片,還有小松鼠;除了遊樂城,還有無名野山……
怎樣讓孩子不在各種人工環境中禁錮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呢?自然,不是去公園裡玩碰碰車,不是去商場的遊樂場玩塑膠城堡,更不是在家裡讀科普圖書。
只有走出去,去到真正的大自然裡,在自然的環境中,有類似生活的體驗,才能打開眼睛,敞開心扉,認識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最棒的野營,莫過於全家一起去。爸爸、媽媽和孩子,每個人都要參與地點的選擇,線路的規劃,裝備的準備,帳篷的安裝,安全的防護。這已經近乎是一次家族遷徙的小型演練了。
旅行,是最容易考驗一對戀人是否默契合拍的方式;野營,也是最容易考驗一個家庭是否和諧融洽的方式。
當決定要去野營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並不只是快樂與興奮,伴隨而來的,還有責任和考驗。每一次的野營,都是家庭的每個成員,再一次地深入溝通、了解、信任,表達互相愛意的體驗。
爸爸和孩子一起撐起帳篷,媽媽細心地鋪好防潮墊和睡袋,全家一起躺在星空下講故事,迎著朝霞和清晨的露水看日出。這個過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課堂。
因為,野營是一次實踐,是一個個具體的行動組成的。孩子最容易在一起行動的過程中,來感受父母想要傳達的東西。這種表達和互動的價值,是任何說教與強調都無法比擬的。
很多家長都應該有一種體會,就是每次帶孩子去旅行,回來後就會發現孩子好像突然長大了很多。
這是怎麼來的呢?這是因為,當外部的環境變化,孩子適應環境的能力就會隨之而變化。當父母發現,孩子在短時間內學到了那麼多的技能的時候,自然會覺得孩子突然「長大了」。
現在的孩子,有兩種可悲的地方。一是沒有野蠻的體魄,二是沒有文明的精神。
所謂野蠻,就不僅僅是在訓練館裡、操場上、塑膠跑道上,而是在大自然裡,泥手泥腿地鍛鍊自己。所謂文明,也不是考試100分,會彈鋼琴,跳舞過多少級,讀過多少書,而是從生活的每一個過程中,自己去實踐,去體會,去思考。
每個孩子都應該去野營。每個家庭,都應該帶著孩子,每年找時間多一些去野營。這是鍛鍊孩子健康體魄和獨立性格的最好方式之一。
曾問過一位身為劍橋醫學院教授的爸爸:「你們的孩子,課餘和假期的時間,都用來幹什麼?」爸爸對女兒說,「你來自己說說吧。」
那個十幾歲的陽光女孩兒,說她剛剛從夏令營回來。那個夏令營,是設在叢林裡的,每個孩子都要參與在那裡的生活,並學習各種感興趣的課程。她說自己學習的野外生活技能有繩索、負重、帳篷、攀巖、淨化水源……基本上可以獨自在野外生活一個月沒有任何問題。
在問她「未來想做什麼」時,她說,會像她所敬佩的父親一樣從醫。但是,現在她的興趣是攝影和設計,她極具個性和想像力的作品令人驚嘆不已。這才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卻對自己的生活、興趣,以及未來的志向,那麼堅定和從容。
如果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心靈歸屬的瓦爾登;那麼,對於孩子,野營無疑是讓他更快更好地認清自己,找到歸屬的最佳途徑。
野營的孩子們,常常是那麼地活躍、勇敢、大氣、好知。在城市裡不愛吃飯的狼吞虎咽,不愛學習的追著問問題,靦腆害羞的可以在廣場上獨舞……這一切讓人覺得,那個時刻的孩子,才是他真實的樣子。
是指處於山脈間、以山川地勢為主要背景的野營地。除具有露營區域、生活服務區域、通常的休閒運動設施外,山地露營地還會藉助於地形設置攀巖、山地自行車等活動項目。
是指建於海島之上的野營地。這種露營地四面環海、處於小島之上為特徵、以水見長。除了基本必備設施,該種露營地還會向人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海上、海底運動項目。
顧名思義是指臨湖而建的野營地,這裡的湖應具備一定的規模。沒有大海的波濤洶湧與澎湃,湖水大部份時間保持寧靜狀態,因此湖畔露營地更多體現的是祥和、寧靜。人們在這裡可以進行垂釣、划船、皮筏、獨木舟等活動。
指建在海濱之上的野營地。該類型露營地依海而建,往往以豐富的沙灘、海上活動為特色。沙灘排球、網球、海底探險、船艇活動等是該類露營地所設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項目。
指建設在鄉村村落中的野營地。這種露營地往往與鄉村連成一體,鄉村裡的生活服務設施如商店等成為露營地的設施,人們在這裡可以靜享鄉村獨有的休閒、舒緩的生活,感受淳樸的民風與獨特的習俗。
在野外要保護自然環境,不傷害野生動物,不亂砍亂伐,不破壞自然植被,不汙染水源,撤營時必須將燃火徹底熄滅,垃圾廢物要儘可能帶出,丟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況無法帶走時可將垃圾挖坑掩埋。
原本自然教育營地座落在英德仙湖溫泉旅遊度假區內的松林裡,與著名的英德仙橋地下河旅遊景區相鄰,這是一個如仙境一般的休憩地,一片幽靜的松樹林環繞著,果園飄香,五彩多姿的各種鳥兒,歡快嬉戲,更有美麗的小松鼠在林中跳躍穿梭……
很想帶著孩子去野營,也下定決心想開始去野營了,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去準備?只有帳篷和睡袋就夠了嗎?帳篷又該怎麼選擇?裝備要怎麼買才適合全家人?是要慢慢買,還是要一次到位買全套?這裡以親子露營的角度,為大家提供基本的裝備清單,讓新手家庭輕輕鬆鬆帶著孩子去體驗大自然。
· 帳篷:帳篷的選購重點是人數,若是一家四口請選五~六人帳,帳篷內帳大小約在270*6750px以上為最舒適,另外還要考慮到防風以及耐水係數,以及之後的保固和維修。
營釘營錘營繩:營釘和營繩有分長短,應該各種都準備以因應不同的營地狀況,另外可以為工具找個家,選個風格工具袋(箱),全部收納在一起比較方便使用。
· 睡袋:剛開始露營可先以家中現有棉被用壓縮袋帶出門,若真的要買睡袋則是以適合當地溫度的來做選擇。
· 睡墊:為了一夜好眠,可以買單人充氣睡墊或是充氣床,選擇充氣床時要注意是否符合帳篷的大小,當然剛開始捨不得買想用巧拼和墊被也是可以。
· 枕頭:不易入睡的人建議還是帶枕頭去露營,雖然充氣枕攜帶方便、不佔空間,但真的只適合倒頭就睡的人。
· 帳篷燈:可以吊掛在帳篷內也可以提著走的露營燈,會比手電筒來的方便。
· 地墊:鋪在帳篷內部防止溼氣和寒氣也保護睡墊。
· 充吸氣機:可為充氣床充氣,也可以為壓縮袋吸氣。
· 手電筒:在睡覺時要放在可以隨手摸到的地方。
· 口哨:為了小朋友有需要時呼叫和求助。
戶外的世界總是充滿各種各樣的「為什麼」,在野營的過程中,由於接觸到的東西、事物都是孩子之前在家裡接觸不到的,而在露營中自己做飯又會讓孩子們近距離參與到做飯的樂趣當中來,孩子多了份開心,爸爸媽媽也少了份擔心。那需要帶些什麼東西呢?
· 炊事帳及客廳帳或天幕:露營時,除了睡覺外主要活動幾乎都在炊事帳之下,需要以使用人數以及場所地點等來選擇需要的產品,一般會以炊事帳較為實用,若是購買炊事帳要注意收納起來的長度,先確認車子內是否有足夠空間。
· 桌子:可摺疊的蛋卷桌,有三段高度可調整,第一段的高度小孩使用剛剛好,買張桌巾鋪上就很有家的感覺,但切記要固定好不要讓小孩拉扯,以免發生危險。
· 椅子:可摺疊的椅子,要以舒適為主要購買重點,最好是大人小孩各準備一張屬於自己的椅子。
· 鍋具:根據每次露營時會煮的料理,選擇家中合適的鍋具,若要買可收納成一整組的鍋具切記要選比較厚實的。基本上可煮熱水的茶壺是一定要帶的。
· 餐具:全家人會使用到的碗,筷子,湯匙,杯子和盤子,不使用免洗餐具,並以摔不破好清洗的為準備原則。
· 刀具:切菜切水果的刀子,削皮刀,剪刀,開罐器,開瓶器還有砧板。
· 火爐:卡式瓦斯爐適合平地使用,若要高山上或是低溫下還是以專用的瓦斯爐比較適合。若要帶烤肉爐也要選擇不傷害到草地、有架高的產品。
· 調味料:方便攜帶的鹽罐,胡椒罐還有油。
· 冰箱:要讓食物保鮮時間比較長,就必須在硬式冰箱內、或放足冰塊或保冷劑的保冷袋中儲存。選購冰箱也要考量到車上空間。
· 洗碗工具:冬天切記準備一雙洗碗手套,洗碗精,肥皂和洗碗海棉都很重要。
· 大水壺:營地通常沒有提供飲用水,可自備一個有小水龍頭開關的大水桶自行裝水使用。
· 照明工具:炊事帳內可準備便宜好用的工作燈,晚上方便行動則要帶頭燈或手電筒。
· 防蟲用品:驅蚊燈,防蚊液,電蚊拍,止癢藥膏,放在桌子上的蕾絲菜罩。
· 垃圾袋:晚上睡覺前一定要將桌上地上的垃圾收好,以免半夜被貓咪和小狗弄得滿地垃圾。
· 急救包:簡易的急救包和常備藥,若帶著幼小的孩童,以防萬一還是選不要離市區太遠的營地。
· 燃料:瓦斯罐,木碳,電池,打火機。
端午假期將至
原本自然教育營地
歡迎您的家庭來露營
諮詢請聯繫Francis
電話:137 5187 2294
微信加好友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
內容來源 | 文中所用視頻及圖片來源於公眾號「重返森林」
《螢火蟲,小松鼠,野花芳草,明月繁星……小朋友們喜歡的,盡在原本自然教育營地!》
《自然趣多多,原本自然教育營地25項目重建孩子與自然的聯接》
《流光溢彩 | 原本自然「五一」戶外嘉年華系列營會回顧篇》
關注自然缺失症兒童,專注於自然教育的推廣以及相關課程的開發,創新「自然體驗、戶外歷奇、農耕園藝」三大主題課程,全方位培養孩子多方面興趣和能力,開闊孩子視野,增長孩子見識!倡導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回歸、探索、發現、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