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一天後,強忍疲倦看完了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
看著一襲紅衣策馬奔騰,長發飄飄衝鋒陷陣的花木蘭,看著迪士尼鏡頭下美麗的中國大地和亭臺樓閣,深感這1個多小時的時間沒有浪費。
劉亦菲
看慣了好萊塢大片的俊男靚女、生死格鬥、機械戰甲和孤膽英雄,雜談君建議你換一換口味,看一看迪士尼出品的這部真人版劇情電影《花木蘭》。
如果你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和背景,相信這部電影會讓你有所感觸。
這部電影由劉亦菲和甄子丹領銜主演。
劉亦菲堅定的眼神、甄子丹行雲流水般的武術、廣袤壯美的中國邊境風貌,還有主打唐文化的襄陽唐城影視基地,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襄陽唐城影視基地
而這種印象,正是為美麗中國和魅力中國文化所做的天然廣告,後續將會逐漸轉化為外國觀眾到中國旅遊觀光的動力。
中外觀眾們喜歡《花木蘭》嗎?毫無疑問,看看數據就知道了。
據一家數據研究公司發布的調研報告,截至9月12日,《花木蘭》上線9天的時間裡吸引了29%的北美Disney+用戶付費觀看,總人數突破900萬。
按照現有Disney+用戶數量來計算,《花木蘭》為迪士尼帶來了2.61億美元收入。
電影觀眾
再來看看票房。
截至9月13日,《花木蘭》於全球17個市場共取得3760萬美元票房成績。
其中在中國內地市場取得2320萬美元,輕鬆成為該片最大票倉。
形勢一片大好,迪士尼在疫情期間的這場豪賭,可以說是贏了!
東西方文化迥然不同。
多少年來,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一直是學者、導演和作家們關注的焦點。
中國文化如何借船出海,也是一個被經常被提起和思考的問題。
如何看待中國文化中的花木蘭?東西方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
中西方文化交流
作為國人,我們認為木蘭代父出徵,是忠是孝,更是淳樸而源遠流長的美德。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馬楚成執導,趙薇和陳坤領銜主演的花木蘭,劇情同樣精彩動人,不過,它明顯與迪士尼版的花木蘭不同。
在導演妮基·卡羅的腦海中,花木蘭是被賦予鳳凰神力的戰鬥公主,她的生命因從軍而迸發出了新的光彩,她的成長與自我認知的覺醒相伴。
鳳凰
其實,正如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人的腦海中,也會有一千個不同形象的花木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無論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褒還是獎,都不影響它將中國文化以一種美麗動人的方式,悄然植入觀眾尤其是外國觀眾的腦海中。
一直以來,如何潤物細無聲地向國外介紹和傳播中國文化,是個值得探究的話題。
依託全球孔子學院多年來在漢語國際教育領域的深耕細作,國外許多民眾已經有了一定的中文和欣賞中國文化的基礎。
孔院學員體驗中國文化
此時,一部製作精良的中國題材的電影,可以極大吸引這些對中國和中國文化感興趣的外國民眾。
正如我們看著美國大片中的美景會心嚮往之一樣,外國觀眾在觀看《花木蘭》時也會產生同樣的感受。
原因是什麼?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如今,隨著中國越來越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文化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前景廣闊。
不過,中國文化要深入世界各國民眾的心中,還是要以對象國的具體需求為導向,以國際文化市場成熟的模式運作,善於借船出海。
希望類似《花木蘭》的電影作品越來越多,也希望更多人關注中外語言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