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1小時18分46秒。
影片裡響起古巴拉丁音樂大師Xavier Cugat作曲的《Siboney》,隨著攝影師杜可風的鏡頭,穿過馬路、馬車、保安。
來到菲律賓的Tutuban火車站。
走上那條狹長、陰暗的樓梯,來到位於火車站二樓的餐廳……
一開始,會以為這是片中哪位主角的視角。
誰知當我們進入餐廳時,電影的主角張國榮出現在我們眼前……原來,剛才一直是「上帝視角」。
鏡頭前的我們,從未與片中主角靠近過半分。
在電影裡,哥哥張國榮有一段這樣的臺詞:
「我聽人家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
它只可以一直的飛呀飛,飛得累了便在風中睡覺,這種鳥兒這輩子只可以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
「秋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2003年到現在,哥哥離開我們17年了。
17年可以很長,17年也可以很短。人們對他記憶,永遠定格在17年前的18:43分。
今天,9月12日,是他的生日。如果他仍在世,今天應該64歲了。哥哥,你知道嗎?這17年來真的太多人想你了。
在隱退前,哥哥答應了王家衛會去客串他的新電影。
後來在出演過程中,哥哥對角色有了完美演繹,讓一向愛改劇本的王家衛一改再改。
最後,變成「專屬」哥哥的電影。也沒關係。
1990年,那時候王家衛還沒有戴上墨鏡。
領著一群「神仙」前往菲律賓拍電影。一年後,他給香港電影帶來了一部前所未見,顛覆到底,文藝至死的影片。
「神仙」,是指出演這部電影的演員:張國榮/張曼玉/劉嘉玲/劉德華/張學友/梁朝偉。
這部電影叫《阿飛正傳》。
那個「阿飛」頹廢麻木、浪蕩不羈的形象,被哥哥刻畫得入木三分。
1991年,哥哥憑著這部電影,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帝。
看過的人,都覺得劇中的「阿飛」,有太多哥哥的影子了。
連當時香港的影評人也說,「鏡頭下的『阿飛』,已經完全『張國榮化』了。」
這部電影,其實對哥哥影響至深。其實,哥哥的《阿飛正傳》演的是他的自傳,也是香港電影裡最迷人的時光。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去到菲律賓,會以為哥哥還在「那裡」。只是他們不知道,這隻「無腳鳥」,最終飛向了哪片森林。
01
在千裡之外的菲律賓
尋找《阿飛正傳》裡哥哥的痕跡
為什麼《阿飛正傳》會選擇在菲律賓拍?也許,跟這裡的城市風格有很大的關係。
馬尼拉,是菲律賓的首都。同時也是這裡的最大港口,有「亞洲的紐約」之稱。
當年,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被西班牙「殖民」了300年。這裡的建築風格,和東南亞其他城市都不同,大多數比較偏向西班牙風格。
上圖,馬尼拉大教堂;下圖馬尼拉Binondo教堂。
幾百年裡,馬尼拉受到西班牙文化衝擊的影響很大。
在Pasig River(帕西河)旁邊的Imtramuros西班牙王城,或許你就能看出些許區別。
Imtramuros西班牙王城,建於1574~1650年間。它是馬尼拉最古老的城區,也是所有遊客來菲律賓的必去景點之一。
行走在西班牙王城裡,仿若隔世,不像是走在東南亞國家之中。
馬尼拉的Imtramuros西班牙王城。圖/網絡
電影播放到1小時10分51秒。
「阿飛」在生母的凝視下,轉身,走向菲律賓的茂密叢林中。
是的。他離開了眼前這棟豪宅,接著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同時,影片裡也響起了巴西吉他二重奏Los Indios Tabajaras的配樂《Always in my heart》。
影片中的「阿飛」離開生母住處的鏡頭,取景自一處名叫Villa Escudero的地方。
「Villa」在西班牙語中是「別墅」的意思,而「Escudero」則是個西語姓氏:埃斯庫德羅。意思即是「埃斯庫德羅家」的府邸。
意思是,電影中哥哥飾演的「阿飛」,原本應該出生在貴族家庭。
Villa Escudero,周圍原來是個種植園。
位於馬尼拉南部100公裡左右的蒂昂小鎮上,是旅遊網站Tripadvisor上排名第一的景點。
1981年,Villa Escudero莊園首次作為景點向公眾開放;1990年,王家衛帶著哥哥來到這裡拍了《阿飛正傳》。
30年過去,Villa Escudero從種植園變成了一處度假村,早已找不回當年的樣子了。
留在原地的,只剩下矗立在Villa Escudero的那片茂密椰林。
後來,城城在《阿飛正傳》的劇照裡,發現一張當時哥哥坐在車裡的照片。你看啊,背後就是那片椰林。
鏡頭裡的他,似乎很喜歡這裡。
文章開頭,城城說到的那一幕在火車追逐的鏡頭。
就發生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北部的Tutuban火車站舊址。
這裡是菲律賓國家鐵路「馬尼拉-達古潘市沿線」中重要的一站,有著300多年的歷史。
據王家衛本人說,「當時《阿飛正傳》拍攝時,他們發現火車站二樓廢棄的餐廳,打算在此取景。
在拍攝的過程也是心驚膽戰,擔心長年失修的餐廳天花板會隨時掉下來……」
《阿飛正傳》拍攝片場。
在拍攝完《阿飛正傳》不久,Tutuban火車站就被改造成為Tutuban Center購物中心。而原來的Tutuban火車站,則遷到了幾百米外的新址。
和當時電影中破舊的火車站相比,如今這裡變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卻鮮有人知曉,這裡曾留下幾位香港巨星的足跡。
馬尼拉是座非常具有野性的城市,這裡危機四伏,燈紅酒綠,東西方的文化在這裡歷經幾百年碰撞。
也許光鮮亮麗的大樓之下,就是臭水橫流的貧民窟,和片中「阿飛」的故事有些不謀而合。
馬尼拉的大都會商業區與不遠處的貧民窟。
再看《阿飛正傳》,感覺就應該在菲律賓拍。只能是菲律賓。
在另一方面。
被西班牙殖民的幾百年時間裡,Imtramuros西班牙王城只允許白種人居住,有著非常嚴重的種族歧視。
西班牙王城,又名市中市,是西班牙殖民者在1595年左右建立的起來的一座「城堡」。城內王室的女子不允許與當地人通婚,即便有了深愛的戀人也不行。
否則,將被從王室剔除出局。
馬尼拉的Imtramuros西班牙王城。圖/網絡
「阿飛」千裡來到菲律賓尋找生母,卻因自己是貴族家庭的私生子,遭到了母親拒絕相認。
這部電影裡,每個人都無法停止對溫暖的渴望,卻又只能止步於原地,忍耐著難以擺脫的疏離、孤獨、疲憊、和壓抑。
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最終又回到一個人。
如同Xavier Cugat為《阿飛正傳》所作的那首插曲一樣。
沒有歌詞。
但聽見這首歌,能想起電影中那一大片的綠色密林。給人一種漂浮在空中的感覺,並不踏實,就像「無腳鳥」一生都在天空中。
這也許是一種最孤獨的感覺。
馬尼拉這個城市,名字裡還有一個略帶浪漫主義色彩的由來。
菲律賓語中,馬尼拉即是「Maynilad」。
名字裡的「May」表示「有」,而「nilad」則是指一種開花的灌木,這種灌木學名是scyphiphora hydrophyllacea,即瓶香木。
意思是「那裡有花的地方」。
電影裡,「阿飛」走出去的時候,菲律賓對他來說就是「有花的地方」。
當一切疑問都得到答案,故事也即將塵埃落定時。
又像火車外的那片綠色茂密叢林一樣。「無腳鳥」,無法在這裡棲息。
他應該去哪裡呢?沒有人知道。
30年前,這裡是《阿飛正傳》;30年後,這裡是東南亞的馬尼拉。
城城覺得,無論你是哥哥的粉絲,還是東南亞愛好者。想尋找《阿飛正傳》裡的馬尼拉,都得親自來一趟。
《阿飛正傳》拍攝片場。
02
「我聽人家說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這段文字,出現在電影《2046》的開頭。
如果你足夠細心,可能會發現,在電影《花樣年華》的結尾,王家衛用了整整一屏感謝劉以鬯。
事實上,王家衛經典三部曲《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和《2046》,都是從劉以鬯的小說改編而來。
甚至電影中的一些金句,也是劉以鬯贈與王家衛的,比如電影《花樣年華》中的這句:
「那些消逝了的歲月,仿佛隔著一塊積著灰塵的玻璃,看得到,抓不著。
看到的種種,也是模模糊糊的。」
電影《花樣年華》,蘇麗珍與周慕雲。
又如原著小說《酒徒》那迷人的開頭:
「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思想在煙圈裡捉迷藏。
推開窗,雨滴在窗外的樹枝上眨眼。
雨,似舞蹈者的腳步,從葉瓣上滑落。扭開收音機,忽然傳來上帝的聲音。」
《阿飛正傳》影片的開篇和結尾,都是大量高飽和的綠色濾鏡,以及熱帶地區特有蔥鬱的叢林。
在王家衛的鏡頭語言裡,滿滿都是這種揮之不去的雲煙氤氳。最好的呈現方式,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以及高飽和度色調。
王家衛塑造了無數經典角色,都帶有其獨特的色彩。然而,同時也都隱喻著主角的命運。
《春光乍洩》的「試版」海報。圖/《花樣的年華·澤東廿五》
拍攝《阿飛正傳》,王家衛選在了菲律賓。
主角「阿飛」的名字,是一個粵語詞,形容那些無所事事的無業青年。哥哥飾演的旭仔,是香港這座城市裡成百上千的「阿飛」中的一個。
小時候被生母遺棄,他把自己比作「無腳鳥」。神秘、不羈、不世俗。
電影的開頭,一開始便暗示了主角的命運:鳥,本該往叢林深處飛去。
粉絲自製的《阿飛正傳》海報。
「阿飛」幾經打探,終於從養母那裡得知自己生母的下落,他隨即前往菲律賓,尋找自己的生母。
最終,他腳踏在菲律賓土地上;覓得那棟藏在密林裡的豪宅;
最終,他覓得那個對自己生兒卻不養的神秘的母親;再被拒絕見面;
最終,他帶著怨恨離開。
「阿飛」,是一隻自認為到死才能停歇鳥兒。
綠色,也許象徵自由,也許象徵著囚籠,也可能是希望與想像,或者是尋覓與漂泊。
其中,夾雜了無數複雜的感情:
他,有時疏離,有時孤獨,有時疲憊,有時壓抑。
他尋找著在這城市裡自己能落腳的地方,直到接受了自己沒有腳的事實。
有人傷心欲絕,有人當做沒事發生;有人不在意,有人卻以此當真。
綠色,始終貫穿了整部電影。
從場景,到光影,到道具,甚至是人物的背景色彩。
儘管。
在王家衛後來的作品《重慶森林》和《春光乍洩》中,也大量運用了綠色,卻不似在《阿飛正傳》中所表現的那樣大膽、鮮明。
03
《阿飛正傳》
享受地在做自己
哥哥在拍這部電影時,很享受地在做自己。
殺青後接受採訪,「我自卑又自戀,和『阿飛』很襯啊,不是嗎?」
有一次開拍時,希望哥哥穿上背心跳Cha Cha,他毫無異議。只向家衛提出一個要求:「我有一隻手臂較瘦,你要用鏡頭遷就一下。」
於是,成就了一個經典場面。
這是一個人的舞蹈。
其實,在戲裡戲外,哥哥的人生都是「孤獨」的。
即便是戲中劉嘉玲飾演的「露露」如何百般試探「阿飛」,希望「阿飛」能夠安定下來,他都不為所動。
「露露」也是孤獨的,她天真地以為她可以改變一個男人。同時,她也不知道「阿飛」的孤獨,已經深入骨髓,對生活與遭遇的冷漠和絕望,任何人都沒辦法治癒。
除了他自己。
從出生那刻開始,就被從菲律賓遺棄到香港。
「阿飛」的世界,被告知領養那刻起,就已經被徹底顛覆了。
他知道,被拋棄的人沒有根。就像文章開頭「阿飛」的那段臺詞一樣,那樣的小鳥是沒有腳的,只能一直飛啊飛啊。
不知道時候才會停下來。
哥哥,是《霸王別姬》裡「不成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也是《春光乍洩》中醉生夢死又天真執著的何寶榮。
電影裡,處處可見哥哥本人的影子。因為,很多方面實在太像了。
電影《霸王別姬》與《春光乍洩》
《阿飛正傳》開場的頭幾分鐘裡,就曾出現過「阿飛」的背影。
這個背影,在94分鐘的電影裡出現過無數次,看得一次比一次難過。那一刻,是張國榮附身在「阿飛」身上。
後來,與蘇麗珍的對話,鏡頭看起來似乎有些扭曲、過近。
「阿飛」,警戒心強,連對話也未曾真正直視對方。
他不希望被人知道內心活動,或者眼神中的「期望」。「他」,在熟人面前活潑又自戀,在外人面前卻自卑又膽怯。
在王家衛的眼中,菲律賓似乎是他創造出的另一個香港。
片中的「阿飛」,是一個縮影。風餐露宿,在大城市之中無法下沉也無法前進的人。
當身份束縛在這座城市時,聽人說菲律賓能找到關於我的起源,那麼就去菲律賓。這是內心孤獨與彷徨的另一種解釋,「無腳鳥」的預言始終貫穿整部電影。
可惜的是,「阿飛」的期盼終究在這裡支離破碎。
於是,他不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承認。他不回頭,徑直走向菲律賓的大片熱帶雨林的深處。
再也沒有回來。
這一切。在菲律賓的火車上,哥哥說了一句話:
「要記得的,永遠記得。」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從那天之後,就有無數人開始去尋找那隻沒有腳的小鳥。
特別讓人驚喜的是:
今天,2020年9月12日,哥哥64歲生日之時。
哥哥生前的所屬唱片公司環球唱片,為哥哥重新發了一張重製專輯《REVISIT》。裡面是一首經過重新編曲的《春夏秋冬A Balloon’s Journey》。
這首歌的原聲帶,是當年哥哥錄製這首歌時從未曝光過的另一版遺珠錄音。
也許,哥哥知道的話,他應該也會很高興吧。
後臺回復「阿飛正傳」
即可獲取《阿飛正傳》觀看連結
參考資料:
1. 《阿飛正傳》:每一代都在「垮掉」,公眾號「心逸境」
2. 《阿飛正傳》:王家衛所有套路都藏在這部電影裡 | 於念慈,公眾號「大象電影星球」
版權聲明: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圖蟲·創意、豆瓣電影、電影截圖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城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