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畜一詞來源於日本,日語是しゃちく,是日本用於形容上班族的貶義詞,指在公司很順從地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多用於自嘲。後通過日劇傳入我國,成為網絡流行詞,生活中也越來越多的人自嘲自己是社畜。

現在不是奴隸社會,人不會像畜生一樣苦,不是農民可能不知道畜生有多可憐。以牛為例,出生幾個月後,就要穿鼻孔,牛脾氣再大被穿了鼻孔後,也得聽一個小孩的指揮,一但不聽話,拉一下連著鼻孔的繩子,牛的感受和打針一樣痛,大部分牛都會屈服,少數牛扯斷鼻孔也不服,那就綁起來打,打不服就要想辦法賣了,買主一般是屠牛的。
公牛穿了鼻孔,沒有被選為種牛,十有八九會被閹割,閹割後脾氣更好,一般不會與其他公牛爭搶母牛,公牛爭母牛很簡單,打一架,也就是鬥牛,贏了的獲得交配權。打架的時候把秧田踩壞一大片,民以食為天,人民都很害怕自家的牛把別人或把自己的農作物踩壞。閹掉後打架的概率更小,操作也不複雜。
牛屈服後,讓拉犁就拉犁,當天不舒服,也要拉,停下來常常挨鞭子抽。很多牛都是癱倒在地裡,口吐白沫,主人才放棄奴役它,救活修養一段時間又工作,救不活,十有八九請人來屠了吃肉、吃不完賣肉。

相對比,社畜舒服多了,領工資,聽指揮,不用承擔多少責任,心理壓力小很多,創業十有八九都會失敗,王思聰、羅永浩創業失敗,留下巨額債務,王思聰的父親王健林曾經是首富,家裡有的是錢,不用父親出手,母親林寧就把1.5億債務還了;大多數人與羅永浩一樣沒有什麼背景,要自己賺錢還債,沒還清債務之前,一直在老賴名單裡,被限制高消費不能乘高鐵飛機。多少創業者半輩子還不起債務?甚至跑路,有些債主把欠條賣給暴力催收人員,欠債者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
自己把握不大的事,還是少作為好,老老實實上班,每月有工資,安安穩穩生活,平平淡淡過日子,操心少,睡眠足,經常鍛鍊,偶爾出血旅遊一下,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等退休了,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或教教後代,寫寫回憶錄,上上網,打打遊戲。很容易就成為了別人眼中的老不死,別人七老八十病痛纏身,折磨得欲死不能,你八九十歲快遊遍全世界了,頭腦清晰,就是體力不支。
綜合來看做一個社畜沒什麼不好的,兒孫自有兒孫福,平庸過得更加舒適,梅豔芳、王均瑤、李小龍身價極高,過度勞累導致病痛死亡。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人死了,錢沒有花完。
敢自稱社畜的,應該不怕他人嘲笑,不怕他人沒文化,不怕被他人誤解為社會的畜生,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