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髮長文爆料央視主持人李紅的身世背景。
說到李紅,她相貌出眾有氣質,算是較早被譽為"央視最美主持人"的女主持之一了。
上個月,李紅消失將近一個月後回歸《海峽兩岸》,還上了一段時間的熱搜。
那篇爆料文描述稱,李紅農村出身,家庭條件不好,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了。
她曾經刷過盤子、做過收銀員、賣過衣服等,但李紅依然不放棄讀書的希望,求學心切,偷考了大學。文中還說,她似乎還以死相逼,讓父母不阻攔她上大學。
之後她先是被縣電視臺錄取,後進入市電視臺工作,碰巧趕上央視擴招,成為了央視主持人。
原貼爆料人,原意是要「揭露李紅出身一般、打過雜工」。
「也不知道她在電視臺裝什麼……」字裡行間,滿滿的不屑與鄙視。
但沒想到,帖子一發出來,網友們不但沒有覺得這是個「黑料」,反而更覺得她勵志了。
「別的不說,就出身一般,沒有背景、當過服務員,但是靠自己努力當上了央視主持人,就很值得驕傲。」
「那我反而覺得她更勵志了,讓我更佩服她了。」
「更喜歡李紅了。」
有趣的是,因為「黑料」翻車,爆料人似乎惱羞成怒,刪掉了那篇爆料文。
網友們稱她為「反抗命運的奇女子」,我覺得很貼切。
若是她早早放棄了求學的希望,不為自己爭取一把,那麼她的人生,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想起《了凡四訓》中,69歲的袁了凡先生給兒孫留下的這段話: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
上天創造了生命,讓我們以各種各樣的「設定」來到這個世界,但原有的設定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全部。
命運的走向,最終還是把握在自己手上。
沒有什麼「生來就是如此」,後天的努力能夠創造足夠的可能性,讓我們為自己的人生執筆。
如果你也希望做自己人生的掌舵人,那麼以下這幾個概念,或許對你有所啟發。
01
自主性
自主性,即我們按自己意願行事的動機、能力或者特性。
一項涵蓋63個國家42萬人的研究發現,人生自主性越高的人,基本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焦慮和壓力水平越低,越幸福。
通過國別對比發現,幸福與自主性的相關性較大,與個人財富多少、社會發達程度相關性較小。
因此,自主的人更加幸福。
自主是一種能力,而不僅僅是一種意願。
面對人生重大選擇、人生走向時,能夠更大程度地依照自己的價值觀,獨立地做出決定,而不是在遭受反對時,就輕易把決策權交出。
就像李紅的早年經歷,沒有他人的幫助、從零出發,想方設法堅持繼續求學,最終成為一名央視主持人一樣。
高自主性的人,自主決策能力相對高,自立水平也更高。
在面臨陌生情境、困難任務,沒有他人幫助時,也有自信想方設法獨立解決,逆商較高,不會輕言放棄。
02
非期然後果
非期然後果,就是那些不符合期待的後果。
我們每一個活動,一般對結果會有一個預期,預測可能成功或者失敗。如果與預期相符,就是「期然後果」。
如果出現與預期不相符的結果,尤其是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能是收穫,也可能是損失,就是「非期然後果」。
類似於「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每個人的成功,都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除了自身的努力,還會被外部的力量所影響。
就像爆料貼中所描述的,李紅能夠去央視的契機,是因為「剛好央視大規模擴招」,無疑這為李紅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世界從本質上來說無法預測,因此非期然後果無法避免。
那麼,我們決策和行動時,就要為非期然後果預留空間,有備無患。
因此,當我們決策做出一項行動時,如果為非期然後果預留空間,就要保守一些,最後的結果,往往不容易達到預期;如果超過預期,那真可謂是意外之喜。
同時,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儘可能考慮各種各樣的後果出現的可能性。每一種後果,我們都要預先思考應對方案,以免屆時驚慌失措。
總而言之,我們要有一項心理準備:意外,總是會發生的。無非是早一點還是晚一點,是在這裡,還是在那裡。
03
社會時鐘
「什麼年齡就該完成什麼事」,這就是所謂的社會時鐘。
有什麼樣社會文化,就會有什麼社會時鐘。就算是同一個國家,由於社會文化會發生變化,社會時鐘也會發生改變。
比如說,調查顯示,隨著社會思想進步,文化碰撞加劇,我國年輕人越來越注重自我內心看法,會通過自身努力,提升能力,創建自身人生節奏,追求自己想要生活。
例如,婚姻、家庭生活延遲,生育觀念轉變以及多元生活追求增多,這些都顯著不同於前幾十年社會時鐘。
「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如果整個社會整齊劃一,既不幸福,也會因為失去多樣性,而讓人類社會失去反脆弱能力。
無論是否遵循社會時鐘,關鍵是要經過內心審視,形成定見,而不是隨波逐流,不加思考地接受。
否則,人到中年、晚年再遺憾、後悔,甚至產生嚴重心理衝突,就得不償失。
參考而非盲從,社會時鐘作為一種社會比較,值得參考,但不代表我們就要無條件接受。
只是,如果想要獨立選擇,就要提高自己承擔選擇後果的能力。
04
籃球架原理
籃球架原理,也叫洛克定律,指的是:
當目標既是未來指向,又富有挑戰時,才是有效的目標。
用籃球架來做類比,主要類比點是籃球架的高度。
籃球架定在那個高度,既不會讓你輕易就進球,也不會讓你永遠也進不了球,它正好是你努力就能進球的高度。
試想,如果把籃球架做成兩層樓那麼高,你進球就不那麼容易了。
反過來,如果籃球架只有一個普通人那麼高,進球倒是容易了,但還會有那麼多人覺得打籃球有趣嗎?
籃球成為世界性的體育運動,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籃球架有一個「跳一跳,摸得著」的高度。
類似的,一個「跳一跳,摸得著」的目標,才是最有吸引力的。對於這樣的目標,人們才會以高度的熱情去追求。
一個人的目標如果定得過大,聽起來太空洞,沒有一點可行性,那這個目標只是一個空談,永遠沒有可以兌現的一天。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汪洋大海,積於滴水。成功都是在有效目標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妄想一步登天,為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有挑戰又可行,不斷追求,才能走向成功。
05
視角控制矩陣
視角控制矩陣,由GTD管理法提出者戴維·艾倫所創。
兩個用來劃分的變量是:視角、控制。
所謂的視角,在該矩陣中指的是,站多高、看多遠、立多深。
所謂的控制,在該矩陣中指的是,對事情的控制力和控制感。
據此,可將人分成4類:
①空想家:高視角、低控制;
②艦長和指揮官:高視角、高控制;
③回應者:低視角、低控制;
④微觀管理者:低視角、高控制。
圖示如下:
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但如果從視角、控制兩個變量來劃分,人群通常只有4類人。
①空想家:高視角、低控制
空想家總有很多想法,愛做白日夢,但能真正落實去做得很少,執行力欠缺。
這種人不少,但由於控制力不足,無法通過實踐出真知,也不願意下苦功打磨能力,因此,夢想往往陷入空想、幻想,不切實際成分偏高。
②艦長和指揮官:高視角、高控制
這種狀態的人很少,既對自己未來有清晰規劃,又有足夠能力分階段逐步實現它們。幸福感和成就感,是4類人中最強的。
達成這種狀態,與一個人是否有權勢無關,而在於視角高遠,明白自己真正需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同時又能不斷打磨能力,用一生的耐心,去逐步逼近。
③回應者:低視角、低控制
這一類人具有相當比例。也許曾經也有夢想,但由於能力不足以及習得性無助,已經忘卻了夢想,對於未來沒有想法。
他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吃等死,安於現狀和成長上限。既不想成長,也不會去學習提升能力。
他們的顯著特徵是,比較被動。外界給什麼刺激,就給什麼樣的回應。怎麼任性、怎麼放縱、怎麼偷懶,就怎麼來。
④微觀管理者:低視角、高控制
這類人也很多。他們能力具有一定水平,交辦的事情,做得都比較妥帖。但往往陷於瑣事之中,習慣於低頭趕路而不會抬頭看天。
他們像蒙著眼睛的馬,一路狂奔,卻沒有停下來去持續探索內心真正的需要。有不少時刻,他們會懷疑自己的人生。
艦長和指揮官狀態,是相對理想的人生狀態。
參照以上的表述,你覺得你處在怎樣的狀態?
但無論什麼樣的人,都有可能達到艦長和指揮官狀態,只是時間或早或遲而已。
前提是,持續反思自身狀態並持續行動,成為N階行動者。
2016年,武漢大學時任校長李曉紅,在畢業致辭的最後說道:
在你們即將啟程之際,我再送上「四點希望」:
第一,希望你們紮根自己的領域王國,像蝸牛一樣「一步一步往上爬」,不要讓「我的青春我做主」成為頻繁跳槽的藉口;
第二,希望你們勇於挑戰極限,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和「還湊合小姐」;
第三,希望你們做頂天立地的「小巨人」,不要只想著自己的「小確幸」和「小時代」;
第四,希望你們「人生的巨輪」永遠不沉,不要做玻璃心的「小公舉」,讓「人生的小船」說翻就翻。
最後,願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做一位出彩的人生「工匠大師」。
做自己人生的工匠,就要有克服種種困難的自信與實力,做好迎接非期然後果的準備,和堅持下去的勇氣。
願我們都能實現自己心目中的人生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