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敘利亞戰場上,似乎俄羅斯人的武器裝備始終沒能有個好消息。不是S-300飛彈系統啞火,就是如今俄制的「鎧甲-S1」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一彈未發全程靜默。面對以色列的空襲,敘利亞裝備了大量俄制裝備,卻損失慘重。問題到底出在哪呢?
從俄羅斯媒體《航空新聞網》本月23日的消息,在4天前,以色列對敘利亞的一支防空部隊展開襲擊。此役導致敘利亞第51防空團的所有防空裝備盡數被摧毀,該團少校軍官及一眾高級軍官被當場炸死。而事後調查,卻驚人地發現,面對空襲,俄羅斯號稱「最好的防空系統」卻全程靜默,無所作為。而與之相反的,伊朗的武器卻一直堅持還擊。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俄羅斯的防空裝備,在敘利亞當靶子了。外界的一眾觀察人士,除開俄羅斯本土,其他人士對於這種一而再再而三的事情,始終還是抱有一個「看戲」的態度。難不成俄羅斯真的沒落了?他的防空系統到底怎麼了?還是故意在產品上下了手腳,和以色列暗中達成了什麼秘密協議?
我們從「鎧甲-S1」的本身來看。作為全球一流的近防系統,即便是沙特,這個美國盟友,也試圖想要用以替換掉本身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排除掉政治傾向的因素,這也足夠說明其本身的價值。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鎧甲-S1」被譽為最好的防空系統。為數不多的事故,全部是基於駕駛員開車側翻。然而當戰場搬到敘利亞之後,「最好的防空系統」成了「最糟糕的防空系統」,面對以色列的空襲,毫無招架之力,以至於一場戰鬥下來,全程保持靜默。
作為俄軍2012年服役的防空系統,主要目的就是保護S-400飛彈系統免於低空飛彈的襲擊。鎧甲系統大膽地採用了火炮和飛彈的結合,較遠的目標用飛彈,較近的目標用火炮,最終結果就是出現了最大20公裡範圍防禦無死角的能力。這也算是「1+1>2」的效果了。主要部件,由炮塔、高炮、發射單元、搜索雷達、追蹤雷達和相應的光電火控系統組成。整個系統既可以安裝在運輸車輛上,也能安裝在艦船平臺上。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敘利亞的接連失手,歸根結底在於「水土不服」的內、外兩種因素。內因上,「鎧甲S1」系統終歸是由敘利亞人使用,而不是俄羅斯軍隊。炮導一體的設計,實戰中必然相互幹擾。高炮射擊劇烈震動,整個炮座上零部件必然出現鬆動或斷裂,更不用說邊上就是雷達系統。缺乏有效保養和維護,一兩次下來,天知道內部結構到底被震成什麼樣子。出什麼么蛾子也就不足為奇。而外因上,「鎧甲S1」本身是在俄羅斯軍隊體系作戰下的一個彌補性產品,獨立作戰的數據基本都是紙面上的。而放到敘利亞之後,缺少高精度雷達體系協助,單純靠自身追蹤鎖定,實在困難。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在95式自行高炮防空系統,採用炮導結合防空系統後,就放棄了這種設計。顯然也是意識到了實戰中,可能會「隨機」出現的一系列意外的問題。(聽風吹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