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時,無意間看《新亮劍》一集,發現這根本是原人物的模仿。這讓我很好奇,既然重拍,那麼原電視劇肯定省略了書中很多細節,否則如何跟舊《亮劍》相比。
然後在接下來一天,我看了《亮劍》小說,感想是——吃驚,無奈
《亮劍》最最精彩的一段話:
各代劍客和高手狹路相逢,假定這個對手是天下第一劍客,你明知不敵該怎麼辦?是轉身逃走還是求饒?
當然不能退縮,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出鞘,這叫亮劍,沒這個勇氣就別當劍客。倒在對手劍下算不上丟臉,那叫雖敗猶榮,要是不敢亮劍你以後就別在江湖上混啦!
本段是電視劇要傳達的核心精神——亮劍精神,歌頌武器裝備薄弱,卻敢於與強敵抗衡並且勝利的共產黨。
共產黨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但是《亮劍》小說的情節以及內容的精彩程度遠遠大於電視劇。
看電視劇亮劍時,你肯定感覺講述的內容怎麼這麼短,是不是缺少了什麼?
實際上答案就是缺少了什麼,而且缺的很多,
小說大約450頁,而小說截止到80頁左右就已經講完了有關電視劇所有內容。
電視劇中的情節只是小說的鋪墊,是小說先揚後抑的揚部分,意味著中心內容是在後面。
先分享小說結局(準備紙巾)
李雲龍:
曾在紅四方面軍任團長,八路軍是任386旅獨立團團長,解放戰爭時候任中原野戰軍新二師師長。文革期間,他命令使用武力制止兩個「紅衛兵」的非法武裝搶奪彈藥庫。後因為這個事情遭到迫害,在1968年自殺。1978年平反。
田雨:
李雲龍的妻子,為李雲龍生了兩個兒子:李健、李康。後有收養了好朋友馮楠的四個孩子:趙山、趙高、趙水、趙清。當自己的丈夫受到迫害的時候挺身而出,一起入獄。當得知丈夫的死訊後自殺徇情。
趙剛:
李雲龍的生死之交,解放後授少將銜,在北京在中央軍委政治處工作。堅決抵制左傾錯誤路線。文革時期,由於不肯參與迫害羅瑞卿將軍被免職並造到迫害。最後自殺名志!1978年平反。
馮楠:
趙剛的妻子,田雨的好朋友,為趙剛生了四個孩子。當丈夫遭到迫害的時候給予丈夫很大幫助,後來拖人將自己的孩子交給李雲龍撫養。最後陪伴丈夫一起自殺。
丁偉:
曾任八路軍129師新一團團長,1958年支持彭德懷遭到迫害,被免去一切職務並下放到某農場改造,此後音訊全無。
孔捷:
曾任八路軍129師新二團團長,援助過遭到迫害的李雲龍,最後收養了李雲龍夫婦和趙剛夫婦的6個孩子並把他們撫養成人。在80年代初離休。
結局是各種主角在文化大革命中各種被迫死亡,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你似乎隱隱約約看到了什麼~
然而亮劍到底指的是什麼?
電視劇強調了軍魂,敢於亮劍,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可是小說中的亮劍則有更多的寓意,
開始,亮劍指的就是李雲龍在開始弱小時,不畏強敵,敢於向敵人亮劍。
因為敢於向強大的對手亮劍,他才打了一場又一場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
可是後來,亮劍指向了人民群眾,他成為了天下第一劍客,卻不能亮劍至死。
隨著文革的開始,人民群眾開始處處鬧革命革命,因為沒有彈藥,開始搶野戰軍的彈藥庫,佔領指揮所。這時候身為劍客,是否改亮劍呢?對手已經手握劍柄,他還該不該青鋒出鞘。
他矛盾了,他如今已經是一個軍長,身為第一劍客,他如今卻無法亮劍,這實實在在是一種悲哀。
文中出現了很多李雲龍的內心獨白:
他左思右想,陷入極度的矛盾之中,但是仔細想一想似乎誰都沒有錯,群眾相應領袖的號召起來造反,又在「文攻武衛」的口號下,捍衛「文化大革命」的勝利成果。老百姓本來挺安分的,沒打算造反,是黨讓他們造反的,聽黨的話好像沒錯。而軍隊也沒錯,軍隊的職責是保衛國家,維護社會安定,在遭到武裝攻擊時必然要還擊。那麼,誰都沒錯,錯在誰呢?
花絮:
電視劇與原文差據太大,甚至核心的觀點都南轅北車。
這讓我們想起老師經常說的一句名言: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
但是後面還有一句:但是那百分之一的靈感遠遠大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這部亮劍電視劇跟小說的差距,似乎與這句名言有著相同的命運。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留下你想說的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