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落下帷幕
三度拿下香港金像獎影后的惠英紅,憑藉電影《血觀音》中那個「明裡一盆火,暗裡一把刀」的將軍遺孀「棠夫人」一角,再次在全實力派陣容的金馬影后提名名單裡為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奪下了人生裡第一個金馬影后桂冠。
從36年前電影《長輩》那個美豔打女程帶男。
到2010年驚悚片《心魔》中那個酗酒失婚,佔有欲變態的單親媽媽。
再到《幸運是我》中在遺忘和衰老裡孤獨恐懼,又渴望溫暖的獨居老人芬姨。
惠英紅總能或風情萬種,或滄桑悲涼地出現在銀幕裡,讓你忘了她本人,只沉浸在她所呈現的一出一出人間悲喜大戲。
出演半生,惠英紅一生當中演繹過不少戲劇,然而比戲劇更為戲劇的,是她本人的一生。
1960年2月2日惠英紅生於香港,父親本是山東諸城大戶人家,正黃旗後裔。文革時被清算,只好帶妻兒逃到香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父親被騙,一家人生活徹底陷入谷底。不得已先後將4個孩子賣到戲班謀生,排行第五的惠英紅就這樣成了「長女」。
為生計所迫,3歲,這個其他孩子還在跟父母撒嬌的年紀,她卻在街頭凍得發抖,不停乞討。4歲時,她就在紅燈區,抱著美國大兵的腿,推銷自己的口香糖。
年僅13歲,她就已經見慣人情冷暖,「那時候,睡街上,沒學上。每天在街上跑十幾個小時,但是我命好,有人疼我啊。美國水兵們給我買漢堡,炸魚薯條,就連喝水都只喝汽水。」憶想當年,惠英紅如是說。苦中作樂中,多少透著些無奈。嚴酷的環境鍛鍊了惠英紅的察言觀色,討人歡心也近乎成了一種本能。
1977年,她17歲。因為不俗的舞臺經驗和功底,被張徹,午馬一眼看中,自此獲得了「穆念慈」一角正式出道。
隨後她籤約了邵氏,那個時候的演員是沒有片酬的,一個月的工資就500,公司裡的任何導演都可以用。家人都不願意她去,因為繼續原來的工作,每個月可以賺1500。但惠英紅堅持要當一個演員。每天,天剛開始亮就起床當群演,到深夜再收工。
有一次,大導演劉家良正在拍《爛頭何》,誰知道剛拍完第一個鏡頭,女主角因為挨打太痛,默默卸妝跑路了,誰也找不到她。急壞了的導演突然想起來,之前有一位「穆念慈」打得不錯,於是派人趕緊去找這個小姑娘。副導演一聽便指了指旁邊的一位群演:「吶,就是她,惠英紅。」
這是她第一次當女一號。為了打得好看,五十個動作,她要在棚裡拍整整兩天,悶熱到古裝的內衫都溼透了。因為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韌帶撕裂,骨折都是常事。有一次拍戲,要從4樓直接跳下來,連替身男演員都嚇到不演了,她卻咬咬牙,跳了下去。「記得有場戲,一個大男生飛過來打四十多拳,沒有任何保護,打十來拳,我就出去吐,回來接著挨打。」
20歲的女孩子,全身上下都是傷,有時候回家無意間被家人看到,會抱著她心疼的大哭。這麼痛,就不能不拍了嗎?「如果一退,後面就有人上來,那麼你就沒有機會了。」惠英紅不想再靠別人的施捨活下去,這一次,她要緊緊抓住自己唯一的機會,改變貧窮的命運。
因為夠拼命,她不僅成為邵氏的頭牌打女,也奪下了香港第一屆金像獎影后的獎盃。那一年,她僅22歲。連她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她的照片會被放大貼在影院門口,就像自己小時候特別羨慕的那些「天上的星星」。小姑娘卻沒有很開心,領完獎心裡還在想:這個獎盃要是金的就好了。那時候,惠英紅還不知道,屬於香港電影,屬於動作片的黃金時代,真的來了。
長相不俗,打戲拍的也漂亮,惠英紅成了當時的票房擔當。她的片酬也隨之升到5萬塊,買了間大房子,徹底帶家人離開了紅燈區。再加上她是圈裡出了名的「拼」,一年365天,天天在沒有冷氣的棚裡吊著威亞。最高記錄,一年拍了9部電影,部部都是女主角。
那時候,全民皆愛動作片,出名的男演員有成龍、洪金寶、劉家輝、傅聲等數不清的硬漢,但只要在香港提起「打女」,無不想起邵氏的當家花旦——惠英紅。
時代不斷在轉變,在好萊塢大片和文藝愛情電影的衝擊下,武俠動作片時代漸漸成為了過去。一夜之間,她從一年9部電影的女主角, 淪落到無戲可拍,成了「過氣的大明星」。
巨大的落差讓她得了抑鬱症。不願意見朋友,每天把自己鎖在房間裡,連門都不出,最嚴重的一次,她往嘴裡塞了33顆安眠藥。被救醒後,她看到家人哭腫的雙眼,她第一個念頭就是後悔:「我這麼強的人,為什麼要走到這一步。」
她振作起來,去香港中文大學念書,也配合醫生積極吃藥治療,甚至自己拿到治療情緒病的執照。對於演戲,她也放下了曾經的主角包袱。不計咖位,嘗試新戲路,爭取新角色,惠英紅漸漸回到了觀眾的視線裡。就算只是「人肉背景」,但不管鏡頭帶不帶到她,都沒有一點敷衍。
偶爾碰到比較好的劇本,比如《無間道2》,她飾演倪永孝的姐姐,把看上去很柔弱,卻是一個心裡很有氣量的黑幫教父之女,演活了。漸漸地,再少的鏡頭,也擋不住她耀眼的光芒。
2010年,時隔近30年後,惠英紅再一次當上電影的女一號。再次用行動向大家證明,她的演技絕不比打戲來的差!
2016年,為了自己患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她出演了一部電影《幸運是我》。有影評人評論:好久都沒有在院線看過這麼好的電影,似乎看到香港電影的復甦。
豆瓣的熱評是:「坐等紅姐第三座金像獎最佳女主角」。一年後,惠英紅毫無懸念被提名,同時入選的是呼聲很高的《北京愛上西雅圖》的湯唯,《七月與安生》的周冬雨、馬思純.當晚從章子怡的手裡,穩穩接過了影后獎盃是她。敗在她手下的影后馬思純說:和您同時提名,已是榮幸。
她年少成名,因為大環境被迫跌到了谷底,同時代的女演員,早就嫁人息影,她卻不甘心。「離開,只可以是我放棄,沒有誰可以淘汰我。」誰也沒想到,她真的花三十年時間,證明了自己。
她說「我經歷了20歲的風華正茂,30歲的落魄流離,50歲的我,仍能再獲成功,這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但我們都知道這不僅僅是上天安排的結果,最大的功勞源自於她自己的努力!拍了30年的打戲的她,滿身的傷痕,為了電影她的膝蓋更是落下了終身殘疾。
她拼了命的不斷努力,終在她的57歲的時候,再次親手拿回了自己優雅而耀眼的人生。
出生是難以選擇的,意外也是時常發生的,即使我們從比他人後的起點出發,只要足夠努力,也可以到達自己夢想中的高度!